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客运专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时梁体的线形监控.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性以及确保桥梁成桥线形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利用有限元建模分析,分别计算出了桥梁在恒载作用下的累计位移、活载位移、预拱度,通过误差分析和施工状态预测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对各施工阶段的立模标高进行调整.施工实践表明,经检测梁体中心轴线误差在1cm范围内,标高误差在2cm范围内,其它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线形控制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2021,(2):99-101
桥梁结构的线形和内力关系到自身安全,因此进行施工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座典型的多跨刚构-连续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桥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整个施工过程,计算了理论预拱度值和控制截面设计应力值,并指导实际施工过程。结果表明,线形始终处于可靠的控制之中,且最大合龙误差仅为8 mm;整个结构的应力状态始终处于可靠的控制之中,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这样不仅实现了该桥的高精度合龙,也为此类桥梁的施工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兰新第二双线跨肃州路(40+64+40)m的连续梁挂篮悬臂施工为例,介绍了线形控制的理论及方法.为保证桥梁能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顺利合拢,利用有限元正装分析法进行模拟计算,计算出在各外界因素影响下的梁体预拱度设置.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比较分析,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合拢误差在1cm范围内,成桥后的梁底标高误差在1.5cm范围内,中轴线误差在1cm范围内,梁体线形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李闻 《河南科技》2011,(7):91-91
大跨度桥梁的施工一般是分阶段逐步完成的,其结构的最终形成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施工过程。桥梁结构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度,保证桥梁成桥受力状态及桥而线形基小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状态不可能与理想状态完全棚同,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对这种误差的分析,成为施工控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以160m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例,分析阶段施工周期对混凝土徐变系数的影响及徐变系数对预应力损失和桥梁服役期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缩短施工周期混凝土结构桥梁徐变影响明显,增大连续刚构桥服役期跨中下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跨径连续梁式桥的常见病害,即:跨中下挠和梁体开裂。接着深层次的剖析了这两种病害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处治对策,对大跨径连续梁式桥梁设计和施工中防止出现类似的病害,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安徽省岳西县的大别山腹地,山势起伏,地形复杂多变,施工条件非常困难.合同段内共有4座连续梁桥,分别为:阔滩河1号大桥,主桥为66m+120m+66m三跨PC变截而连续箱梁;银珠河大桥,主桥为80m+80m+8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刚构-连续箱梁;阔滩村大桥,主桥为40m+70m+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阔滩河2号大桥,主桥为三跨66m+120m+6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相似文献   

8.
砼连续梁预应力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结合山西省境内310国道上跨铁路5-35米连续箱梁公路桥的施工实例,对预应力连续梁施工中如何保证结构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进行探讨,系统的介绍了预应力管道的安装、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中需要注意和控制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模拟分析不同施工方案对连续梁桥合龙阶段、拆除临时固结后、成桥阶段及成桥3年后主梁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优施工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在合龙阶段施工方案一和方案三对主梁竖向位移值影响小;采用施工方案一时,在连续梁桥合龙阶段、拆除临时固结后、成桥阶段主梁竖向位移值影响小;在各个阶段中,3种施工方案对桥梁应力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连续梁桥成桥施工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戴兵 《河南科技》2004,(10):49-50
孙刘赵互通式立交地处许昌境内,是连接京(北京)珠(海)、日(照)南(阳)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其中,主线桥、G、H匝道桥三跨京珠高速公路。3座桥的主跨和两边跨均为连续箱形钢梁结构。主线桥钢箱梁长114m,宽34m,为对称的双幅双向行驶车道,每幅由38节、宽17m的梁段组成。3座钢箱梁桥架设施工的特  相似文献   

11.
定温变流量温控阀局部阻力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流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出口流量控制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介绍了定温变流量温控阀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和试验研究结果。这种规格的温控阀可以有于小于60m^2的直流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中,进行系统出口流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几何约束求解是智能CAD的一个关键技术,几何变换法是基于图论的几何约束求解方法的一种.在几何变换法的基础上,对几何变换法中的平移变换进行拓展,提出了两种新的变换算法:不相邻边交角变换和交叉边交角变换,将简单四边形的构造问题拓展到复杂四边形中,解决了两类有循环约束的复杂四边形作图问题,扩大了几何变换法的作图范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反应式自适应软件系统调整滞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网络预测驱动的主动自适应方法。该方法将LSTM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嵌入监测-分析-决策-执行-知识控制模型的分析环节,利用自适应环境、质量及目标相关的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类预测,形成自适应预警机制,在减小传统自适应决策滞后性影响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软件系统的主动自适应能力。为了说明所提方法的主动性、鲁棒性、有效性,在经典的分布式远程辅助系统上对该方法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针对自适应需求提前预警,推动软件系统在必要时进行主动的自适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根据小波变换在时域和空域均具有优异的局部化特征,基于背景差分,利用小波多尺度特性进行小波多尺度 变换,提取视频运动对象并抑制阴影. 根据手指在图像中的空间位置关系,基于阈值分割与色彩信息融合方法,提取手 指区域. 融合手指指尖特征点、指势手指的手臂中心轴线及其外极线的多几何约束的立体匹配策略,采用求解反对应方 法,确保手指特征匹配的正确性. 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能有效定位指势手指的三维信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液伺服系统首先建立其数学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系统中的微分几何方法,针对伺服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进行精确线性化,并利用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理论和SIMULINK对其进行最优控制和仿真.实验仿真表明,应用该方法后系统的阶跃响应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和稳定精度,系统的鲁棒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将Hopfield神经网络应用于交流传动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通过神经网络来规划交流调速系统的速度控制器动态输出,使速度控制器对某些参数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对于不可控的负载转矩,加入参数自动跟踪神经网络,构成具有参数在线跟踪功能的双神经网络自适应规划控制模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全连续带钢酸洗机组中,开卷机张力对带钢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保证带钢质量设计了无张力反馈的开卷机张力开环控制系统.详细论述了如何通过对变频器转矩设定值的准确计算来控制张力,以及在调试过程中摸索出的断带保护方案.结合唐山建龙冷轧厂带钢酸洗机组的工程实例,采用罗克韦尔1336FORCE变频器控制开卷机张力,验证了张力开环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水发汗冷却控制系统问题,通过应用算子半群理论和Hilbert空间的几何方法,引入变换将其化为发展方程,从而给出其控制模型的最优控制元的存在唯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求直线参数方程中的参数,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证明空间点到平面、点到直线及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其证法相对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20.
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模糊轨迹线性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不确定系统,基于小增益理论提出了鲁棒自适应模糊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利用T-S模糊系统逼近未知干扰和不确定性因素,采用Lyapunov方法及小增益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所有信号一致最终有界。该算法自适应律的学习参数仅有1个,便于工程实现。最后利用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案设计了空天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方案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