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七五煤矿悬移支架放顶煤工作面顶煤破碎冒落规律,叙述了顶煤爆破和松动方法及参数优化,此法是煤质较硬煤层放顶煤面控制块度,提高回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别采用长顶梁及短顶梁两种掩护支架的两个工作面开采试验的基础上对厚约6m的长壁放顶煤回采时上覆岩层及顶煤活动规律,支架受载及合理架型作出分析,认为放顶煤工作面支架截荷并不高于类似条件下小采高的分层工作面。长顶梁支架适用于顶煤较硬的条件,若采用超前工作面平行煤壁深孔注水可降低煤体强度,增加顶煤放出率。试验中观测到上覆竖硬岩层超前工作面断裂迫使顶煤于工作面前8m处就开始产生斜向断裂裂缝,并逐渐扩展,加密而降低其刚度。因此,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实际处于工作面前方煤体及后方岩石支承的上覆台阶错动的平衡岩石块梁结构的掩护下,其截荷主要为顶煤及下覆破碎直接顶的重量。图7,表5,参3.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放顶煤工作面实际观测,把已破碎待放出的顶煤块体抽象为理想松散介质,在模型上研究了顶煤破断面对顶煤放出体形态及顶煤放出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综放工作面顶煤承载能力和支架工作阻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架工作阻力计算是综放开采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对顶煤力学性质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顶煤破坏时的强度满足主应力表示的莫尔-库仑强度准则.根据综放工作面顶煤体的受力特点,运用损伤力学应变等效原理,建立了综放工作面控顶距内顶煤体受力力学模型.从顶煤体承载能力的角度,研究综放面支架-顶煤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推出了支架工作阻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随顶煤强度的提高而增加的矿山压力显现.研究结论对综放面支架工作阻力计算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改进的离散元法对大雁矿务局二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顶煤活动规律进行模拟研究,分析支架围岩作用关系,找到顶煤丢失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天祝煤业公司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积累经验的总结,阐明了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要保持高产、稳产,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注意关键的环节,并阐述了提高顶煤回收率所采取的措施。对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提高单产,增加利润,提高工作面顶煤回收率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高轻放工作面回收率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轻放工作面煤炭回收率低的问题,研制使用接煤器减少底板三角煤损;在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过渡支架或π型梁支护,合理顶煤;采用多轮顺序放顶煤工艺减少顶煤下落过程中的煤矸混合损失。  相似文献   

8.
东庞矿北井9210放顶煤工作面支架装配了电液控制系统,减人提效明显,小班减少支架工至少2人。同时有效避免了冒落拱的形成,大大提高了顶煤回收率,电液控的闭锁功能大大提高了现场安全程度。在顶煤回收方面积极探索,对工作面中部、两端头、巷道顶分三大块分别采取措施进行管理考核,突破传统限制,实现了顶煤回收最大化,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刘学成 《甘肃科技》2008,24(2):28-30
通过对放顶煤工作面顶煤放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对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放顶煤开采提高工作面回采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晋城煤业集团综采放顶煤开采实际情况,从影响顶煤冒放性的煤体裂隙、开采工艺和支架与围岩关系3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综放工作面的布置、采放比、放煤步距、支架架型与工作阻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现场实测及实验室相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弹性深梁力学模型,对顶煤破坏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确定合理顶煤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急料特厚煤层大放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及顶煤运动规律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工作面矿压显观的特征及顶煤运动基本规律,得出可将一次采放高度提高到20m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场观测及岩样试验为基础,将长壁工作面老顶视为弹性薄板,将支撑老顶的直接顶与煤层(基础)分别视为弹性,弹塑性,粘弹性及粘塑性基础,亦即,将老顶及其基础(直接顶与煤层)分别视为四种统一的空间结构模型,并通过薄板弯曲边界元法分别与弹性,弹塑性,粘弹性及粘塑性边界元法耦合,对上述空间结构进行求解,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通常的长里工作面条件(b/a>1)下,除了断裂位置及来压显现不同外,在弹性,弹塑性,粘弹性及粘塑性基础上的老顶矩形板的初次断裂模式均为横X型,周期断裂模式均为横半X型,亦即,不论基础类型如何,老顶的初次断裂模式均为横X型,周期断裂模式均为横半X型。2、当板式老顶断裂后,其断口参差不齐,且基本垂直于老顶悬板的主张应力迹线。在老顶运动与转过程中,各断裂岩板之间仍处于联锁咬合状态,由于咬合面上强大的剪切力的作用,在咬合面附近形成了类似于刚——塑性的准塑性区。因此,我们认为,板式老顶断裂后,形成了咬合板结构。当b/a>1时,初次断裂的老顶将形成三咬板或正三咬板结构,这一结构的失稳便引起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断裂的老顶亦将形成三咬板或料三咬板结构,这一结构的失稳便引起采面周期来压。3、随着基础(直接顶与煤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滑移顶梁支架的稳定性指标和失稳条件。得出结论:滑移顶梁支架结构、放顶煤工作面围岩和工艺特点是引起放顶煤工作面滑移顶梁支架失稳的三个主要原因。认为在放顶煤工作面,不仅滑移顶梁支架会失稳,其它类似支架也可能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用事故树方法进行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安全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提出了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概率和风险率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工作面顶板事故安全指标和事故法则的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书峰 《科技资讯》2010,(23):128-128
在煤矿掘进顶板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在顶板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深基点观测为主,系统研究了“两硬”综放面在实施预处理的情况下顶煤板的冒放规律及冒放结构,依此建立了老顶破断时的悬臂式力学模型,运用瞬间暂时平衡理论,推导了老顶来压的支架载荷估算公式,为“两硬”综放面的煤岩冒放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现场实测结果和大倾角“三软”煤层工作面开采的特点,建立了对支护设计影响较大的围岩不同力学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倾角“三软”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其对工作面支护的影响,提出了工作面支护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改善顶煤冒放性是综放开采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顶煤冒放性与煤体裂隙发育程度有着很大的联系。工艺巷深孔爆破就是利用爆破产出裂隙,在不影响采煤机正常割煤、不会对支架造成威胁的情况下改善顶煤的冒放性。主要介绍了工艺巷深孔爆破参数的确定及其在现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