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将SGC-7901人胃癌细胞接种至棵鼠皮下,建立皮下移植模型并反复传代,以第八代移植瘤为材料,将瘤组织块种植到裸鼠胃壁,成功地建立了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原位瘤沿胃壁呈浸润性生长,潜伏期为3-4周,以后迅速增长并与网膜粘连,约12周以后部分动物出现肝转移,以后逐渐消瘦,生存期为16-24周,本方法原位成瘤率及局部浸润发生率均为100%,且可出现肝脏转移,肿瘤生长过程与临床胃癌特点很类似,适用于人胃癌转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原位移植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转移模型。方法: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块为材料,将其移植到裸鼠胃壁手术制备的粘膜小囊中。结果:该模型肿瘤生长潜伏期为3-4周,原位瘤沿胃壁呈浸润性生长,以后迅速增大,出现淋巴结及肝脏转移,并伴发幽门梗阻及癌性腹水等征象,荷瘤鼠生存期为16-24周。  相似文献   

3.
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转移模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需要能真正模拟胃癌在人体内自然生长、侵袭及转移全部过程的动物模型。目前,人胃癌裸鼠移植模型是人体外最接近人类胃癌的整体实验模型,并且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按移植部位可以分为皮下移植、原位移植、腹腔移植以及转移模型。影响裸鼠移植模型建立的因素主要有人胃癌细胞或外科标本的特性、移植部位及移植、癌细胞数量、裸鼠的品系和周龄以及生长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人脑膜瘤的动物模型,我们从临床上中获得的5例脑膜瘤手术标本移植于裸鼠肾包膜下和皮下,结果肾包膜下移植的12只裸鼠有11只获得肿瘤生长,成功率91.7%。肿瘤的体积在4-10周可达原体积的2-3倍。血管形成很明显,并随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而数目增多,管径增粗。病理切片示移植于裸鼠的肿瘤与原外科手术切除的标本在形态学上一致,保持了人类脑膜瘤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5.
人卵巢癌高转移细胞株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仍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肿瘤原位模型因具有相对较高的仿真性而成为动物实验研究的首选。本研究选用人卵巢癌高转移细胞株HO-8910PM作为成瘤细胞,拟建立裸鼠卵巢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对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将HO-8910PM细胞(细胞数约2×106)注射到雌性裸鼠皮下。待皮下成瘤后再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将瘤体小块转移到其他裸鼠卵巢内,追踪观察原位肿瘤的生长和体内的转移情况,在荷瘤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将其处死,取原位和转移病灶处的肿瘤组织做光镜及电镜的病理检查。共14只裸鼠接受了原位移植手术,经追踪观察,有8只原位成瘤,成功率为57.14%。通过尸检发现有5只荷瘤鼠出现了远处器官的转移(转移率为83.33%),转移器官为肺、肝脏、膈肌、胃表面、肠管表面、胰脏、后腹膜、对侧卵巢、髂窝淋巴结等处,以膈肌和肝脏较为普遍。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其生物学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卵巢癌更为相似,为卵巢肿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人卵巢癌进展机制的相关研究,构建适宜的体内动物模型。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稳定过表达绿色荧光报告基因(GFP)的人EOC细胞模型:SKOV3(人卵巢浆液性腺癌细胞株)和ES-2(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株);异氟烷吸入麻醉4-6周龄BALB/C(nu/nu)雌性裸鼠,从裸鼠背部正中纵切口进入腹腔,显微多点注射法分别将细胞模型悬液,移植于裸鼠的单侧卵巢,每组6只裸鼠;Night OWL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移植术后4-6周解剖裸鼠,取卵巢和转移瘤组织行HE染色。结果显示,携带GFP的EOC细胞模型SKOV3和ES-2,均可成功构建裸鼠卵巢原位移植瘤模型,裸鼠未发生手术原因死亡,成功率均100%;活体成像系统通过检测GFP的荧光强度和范围,能够动态监测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SKOV3细胞模型构建的卵巢癌和转移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浆液性腺癌;ES-2细胞模型构建的卵巢癌和转移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由此可知,异氟烷吸入麻醉、从背部正中纵切口进入腹腔、显微多点注射法移植携带GFP的EOC细胞模型,能成功构建可动态监测的裸鼠卵巢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与人卵巢癌生物学特征类似,适宜作为研究人卵巢癌演变进展的体内模型。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利用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比较肝脾转移情况。方法分别将人卵巢癌、 胃癌、结肠癌实体瘤移植到裸鼠皮下,在建立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实体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裸鼠实体瘤生 长速度、存活时间及肝脾转移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实体瘤移植到裸鼠皮下,移植成瘤 率、肝转移率皆为100% ; 卵巢癌脾转移100% ; 胃癌脾转移62. 5% ; 结肠癌脾转移75% 。人卵巢癌裸鼠实体瘤生 长速度高于胃癌、结肠癌裸鼠实体瘤,且肝脾转移快,存活时间短; 三种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病理形态均有差异。 结论建立的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完整地再现了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患者肝脾转移的 临床过程,为探讨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肝脾转移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提供参考,三种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癌 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人胃癌裸小鼠体内原位移植浸润转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人胃癌原位移植至裸小鼠体内后的浸润转移特征,并探讨其发生机制,BALB/C-nu/nu裸小鼠12只,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为材料,通过手术将瘤组织块移植到裸小鼠胃壁,待动物濒临死亡时进行系统解剖,观察其浸润转移的部位及特征,原位移植瘤全部成功,且所有动物均出现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率为66.7%,癌性腹水的发生率为50%,移植肿瘤晚期还可向脾脏,胰腺及肾脏等处浸润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人低分化鼻咽癌单克隆株(CNE-2Z-H5)体内传代过程中裸鼠移植瘤和回复培养的肿瘤细胞中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代之间裸鼠移植瘤和回复培养的肿瘤细胞中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差异。其中第四代裸鼠移植瘤和回复培养的肿瘤细胞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原代移植瘤及原代细胞(P<0.05)。裸鼠移植瘤中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率成正相关关系。结果提示: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与鼻咽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从1981年至1995年15年中使用2850只BALB/C裸鼠进行人体肿瘤移植研究,发现4例裸鼠自发性肿瘤,发病率为0.14%。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证实其中3例为B细胞淋巴瘤,病变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结及脾脏,肝、肾、肺有灶性肿瘤细胞浸润;1例为肛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所移植的人体肿瘤均未生长。本文讨论了裸鼠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病理类型、移植瘤与自发瘤的相互关系及裸鼠自发瘤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将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和低转移人肺腺癌常位移植于裸鼠肺内,其移植成功率分别为74%和56%,肺内移植瘤仍保持人原发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其肉眼类型可呈肺门肿块,周围结节和弥散浸润型,与人类原发肺癌亦相似,而与局限膨胀生长或较少浸润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区别。肺内常位移植瘤较广泛地浸润胸部脏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低转移肺腺癌细胞肺内移植其淋巴结转移率可达56%,甚至高于该癌系在beige裸鼠体内的淋巴结转移率。说明常位移植有利于恶性肿瘤表达其浸润转移表型。常位移植之肿瘤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人体内原发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将成为研究人类肿瘤特性和实验治疗的更为适宜的实验模型。研究裸鼠皮下移植瘤和常位移植瘤基因表达的差异亦将为肿瘤浸润转移分子生物学基础的揭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裸鼠胫骨原位骨肉瘤模型,并比较分析MG-63细胞悬液局部注射以及肿瘤组织块移植两种方法的成瘤特性,在注射组体内连续传代筛选MG-63细胞系获得高成瘤率的细胞,将MG-63细胞悬液(25μL,约1×105个)注射于裸鼠胫骨上段髓腔内;组织块移植组将MG-63细胞皮下成瘤瘤组织块接种于裸鼠胫骨上段髓腔内。随后观察两种方法建立的胫骨骨肉瘤原位模型不同的成瘤特性,并采用影像学等手段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和成瘤特点。结果表明,术后3周左右可见局部肿瘤形成,4周后通过小动物X线技术可见胫骨中上段溶骨与肿瘤样骨形成,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骨肉瘤病理特征。细胞悬液法成瘤率85%,组织块法成瘤率95%,两种方法成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种方法均可形成裸鼠胫骨原位骨肉瘤模型,采用组织块移植法成瘤率较高,瘤体生长速度较快,而且对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力较强,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亚克隆株CNE-2Z—HS裸鼠移植瘤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复制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亚克隆株CNE-2Z-H5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姜黄素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裸鼠体内实验显示姜黄素可以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不同浓度姜黄素组移植瘤瘤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极显著性(P〈O.001),抑瘤率达59.75%。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CNE-2Z—H5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可能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胃癌裸鼠原位接种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实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在裸鼠体内建立人胃原位癌模型的结果。裸鼠经麻醉后,在近前胃处的胃粘膜下接种人胃癌细胞SGC-790l悬液0.02ml(含癌细胞约10~6)。种后三天可见接种部位苍白、僵硬,种后一周 ,胃粘膜接种部位隆起小结节并向周围浸润。种后二周,胃部隆起肿块明显,胃粘膜皱襞消失,局部淋巴结肿大,腹腔内可见少量腹水。种后三周,胃部肿块增大质硬,与周围结肠、脾脏等粘连成团块状,腹壁及大网膜可见散在小球形癌灶,腹腔内有明显血性腹水,荷瘤鼠呈现蛙形腹、恶液质。存活期为16~25天,局部肿瘤直径超过1cm,病理证实癌细胞在粘膜与肌层浸润性生长并累及浆膜。接种后第八天注射~(125)I标记的胃癌单克隆抗体MGB_2(~(125)I-MGB_2)进行生物学分布研究。注射四天后肿瘤/非瘤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血2.01,肝3.57,脾,3.98,肺3.67,正常胃4.11。SPECT放射免疫显像可见肿瘤局部放射性浓聚。上述结果表明:已建立的人胃癌裸鼠胃原位接种模型,再现了临床胃癌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腔内播散等病理过程,为胃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与人体更为接近的动物模型。我们用此模型对临床常用抗胃癌药物进行实验治疗研究:在裸鼠胃原位接种PSGC-7901后,分别予以每周一次或两次的给药治疗。连续给药三周,以荷瘤鼠存活期评价疗效。结果表明,以MMC的疗效为最好,治疗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延长90%以上,其次为cis-DDP,而5-FU及CTX的效果较差,Me-CCNU则无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的人脑膜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方法合理控制操作方式,把控实验条件,使用注射器在裸鼠颈背部注射人脑膜瘤组织碎块,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行病理学检查验证脑膜瘤组织学特征。结果首代移植成功率为78%,传代移植成功率为100%,且首代移植瘤及传代移植瘤均与瘤体来源患者的脑膜瘤组织学类型一致。结论本实验控制条件下的皮下接种脑膜瘤组织块法是制作人脑膜瘤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鼻咽癌单克隆细胞株(CNE-2Z-H5)移植于裸鼠皮下,待裸鼠发生转移时,取其淋巴结和(或)肺转移灶癌细胞再次移植裸鼠皮下传代,如此用转移灶癌细胞重复传2-4代后,观察各代裸鼠的转移率和转移途径;同时观察各代癌细胞生长曲线、增殖指数及移植瘤瘤重和体积倍增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鼻咽癌转移灶癌细胞裸鼠体内的演进,各代裸鼠的转移率增高,且转移途径更为单一;各代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不断增强。提示:鼻咽癌细胞在裸鼠体内演进中转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均不断增强,且二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已建成的人肠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标本,制备成癌细胞悬液,进行裸鼠腹腔接种,建立了人肠粘液腺癌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至今巳传14代,接种方法简单,生长稳定,移植成功率达98.8%。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形态证实腹腔移植瘤保持了人肠粘液腺癌的结构和特点,染色体分析显示人类恶性肿瘤染色体特征。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表明,该移植瘤具有高分泌CEA的能力,平均63.4ng/ml,最高达111ng/ml。该腹腔移植瘤的建立,为人体肿瘤的基础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肿瘤的腹腔内化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应用裸鼠移植瘤模型作实验性抗鼻咽癌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9年Ryard首次将人结肠癌在裸鼠体内移植成功至今,该技术及其应用有了飞速的发展。与传统的小鼠肿瘤相比,运用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评价有以下优点:(1)强调药物对实体肿瘤的作用:(2)具有更多证实对某一特定人类肿瘤有较强作用的新化合物的机会:(3)实验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较吻合。目前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已成为抗癌药物评价和实验性肿瘤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利用l988年建立的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SO-Rb_(50),作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微量注射器吸取SO-Rb_(50)的细胞悬浮液0.45—0.5μl,含细胞数1.5—2.5×10~7个,注入裸鼠眼前房内。共注射7只裸鼠的右眼,左眼为对照。实验眼于注射后第3天瞳孔区即出现肉眼可见到的灰白色混蚀,以后逐日增多,或在前房,或进入玻璃体内。约于注射后第7周出现右眼球突出,逐渐加剧。长期观察的实验鼠左眼也逐渐丧失视力,最后小鼠衰竭死亡。病理检查见典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充满眼球腔,伴有不同程度变性坏死,部分眼内移植瘤瘤细胞呈菊形团样结构。肿瘤侵入眼球各层组织,破坏眼球壁扩展至眼眶内。长期观察的实验鼠肿瘤细胞除侵犯视乳头、视神经外,可沿着视神经侵犯视交叉等。另外,将SO-Rb_(50)的细胞悬浮液0.5ml,含细胞1×10~8 个,注入7只裸鼠右颈背部皮下,只有1只于注射后第4周长出皮下移植瘤,其余6只观察50~90天均未出现肿瘤。可见SO-Rb_(50)细胞接种于眼前房内比接种于皮下更易形成移植瘤。移植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与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1981 ̄1995年进行人类肿瘤异位移植的2850只BALB/c裸鼠,发现4例裸鼠自发瘤,发病率为0.14%。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其中3例为B细胞生恶性淋巴瘤,病变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结、脾脏、肝、肾和肺;1例为肛管高分化然状细胞瘤。该4例裸鼠所移植的人类肿瘤均未生长。本文讨论了裸鼠自发瘤的发病率、病理学类型和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