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科技》2005,(14):8-9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1号,是河南省政府直属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全院现有科技人员513人.目前在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2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学术带头人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108人,其中博士21人.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农业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自是无须用言语说明。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对我省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我省就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这从省农科院的建设规模就可窥见一般。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是河南省政府直属的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全院现有在职职工910人,其中科技人员513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210人,目前,有在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学术带头人6人,省管优秀专家和学术带头人2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职工108人,其中博士21人(含英籍博士1人)。在科学研究方面,每年主持…  相似文献   

3.
热点简讯     
《河南科技》2006,(1):8-8
河南省资助39项农业科技项目近日,河南省科技厅下达了2005年度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其中,“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温麦18中试与示范”等39个项目获得资助,总金额600万元。项目主要涉及小麦、玉米等新品种栽培和示范、畜禽产品深加工、植保、农业信息等领域。这批项目实施后,将加快温麦18、郑单22等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栽培,以及肉牛规模养殖、肉质改进、食用菌无公害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规模应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是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贯彻实施《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意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缓解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转化的资金短缺问题。河南省与英国联合建立“河南省宛英昆虫学实验室”近日,南阳师范学院与英国洛桑研究所联合建立了“河南省宛英昆虫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投资1200万元,建设周期为两年,至2007年上半年完成。该实验室重点从生物学和蛋白组学的水平上阐明蚊子传播人类疾病的机理及棉铃虫大面积危害棉花的机理,探索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方法,为控制蚊子传播疾病的途径及开发相关...  相似文献   

4.
南阳市农科所始建于1931年,是南阳市的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该所现有职工328人,在职190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5人,2人获国家农业劳模、省农业劳模、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河南省首届百名巾帼带头人”和“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现有试验用地372亩,实验室一座,公用设施建筑面积12000平方来,图书资料10万余册,该所建所70多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宛原50-2小麦矮仕基因”属世界首创,“宛抗号”小麦抗源材料被国家选入小麦遗传基因库,红薯育种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多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农业博览会银质奖2项,其中,小麦“鬼7107”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万亩,近年又培育出优质专用小麦“宛798”、“宛麦369”(省审定),棉花“豫棉14号”(省审定),红薯“GS豫薯5号”(国审)、“GS豫薯12号”(国审)、“豫薯14号”(省审定)等优良品种。现将该所的部分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河南省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了571个农作物新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经历了4-7次大规模的更换,每次更换都使产量增长10%以上。尤其是“八五”以来,我们加大了新品种选育工作力度,先后选育出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如小麦方面的豫麦13、豫麦18、豫麦21、豫麦41、豫麦49、豫麦54等。到目前为止,已选育出25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其中小麦品种已审定62个,这些品种在生产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力选育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同时,近年来还加强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选育出了如豫麦34、豫麦35、豫麦47…  相似文献   

6.
<正> 河南省科学院一九八二年有十五项科研成果通过了鉴定,这些成果都是立足于河南省的资源优势,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有些是国内首创,有些是填补了系列产品的空白,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好评。这十五项成果是: (一)叶面喷施抗旱剂一号(HCF—1)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及其增产效果的研究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春旱及干热风对小麦的生产危害很大,仅干热风就常使河南小麦减产10—20亿斤。“抗旱剂一号”是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所和化学所利用我省某地廉价而又丰富的矿产资源提取出来的。经过他们三年研究和多点试验及大面积飞机喷施示范,证明它是提高  相似文献   

7.
动态     
河南省2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励 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近日揭晓,全国共评出296项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河南省有24项通用项目获奖,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1项,以及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其中,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程相文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造了县级科研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纪录。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豫农010豫农010系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和郑州市邙山区种子公司等单位合作选育而成的弱春性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79B1/郑州761//濮阳5号。该品种1991-1992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中的预备试验,在开封农科所亩产...  相似文献   

9.
<正> 予麦18号小麦,原名矮早781,是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于1987年用郑州761与偃师4号杂交,经连年选育而成的高中产兼用的小麦新品种。1990年10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予麦18号。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对该品种有个系统的了解,加速繁殖推广,尽快地在生产上发挥作用,现把该品种历年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以及栽培要点等作以下介绍,供本年度种植予麦18的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信息博览     
豫玉 24 号、豫谷 7 号 安阳市农科所“豫玉24号”“豫谷7号”二项成果获得国家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成为全国100个获此奖励的品种之一。 “豫玉 24号” 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该杂交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抗病和品质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产量潜力可达到 850公斤/亩以上。成熟期青枝绿叶,食味醇香,商品价值高,是一个“粮饲兼用”的优良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四川、安徽、辽宁等省市示范推广。“豫谷7号”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12月10日,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第十二届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郑州高新区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由河南省科技厅主办,河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河南欧美同学会(河南留学人员联谊会)等单位联办,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郑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河南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局,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科技管理部门,各国家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大赛获奖企业及团队等200余人参与本次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结果揭晓,河南省再创佳绩,共荣获国家科技奖励19项。从奖项类别分,有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从牵头情况分,我省主持项目有7项,参与项目有12项。与去年相比,今年河南省获奖质量更高,亮点更多。首次同年有两项主持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竞争排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技》2008,(2):5-5
农业部近日发布公告.决定停止推广原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213个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品种。其中.河南省有16个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品种列入此次停止推广名单。  相似文献   

14.
<正> 省市科委、经委于今年四月间联合举办了河南省郑州地区首届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会。参加这次双交会展出项目的单位共213个,展出项目895个。其中:提供转让的科技成果349项(受到国家、省、市奖励的242项,占55.6%);要求协作攻关的技术难题191项;技术服务269项。现选登部份科技成果作以简介,以供转让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科技部公示了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清单。我省牵头申报的7个项目获得立项,创历史新高;共获中央财政经费支持2.3亿元,比2016年度获批经费翻了一番多,实现了立项数量和获批经费的双突破。这7个项目分别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鲁传涛研究员主持的"黄淮海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研究员主持的"黄淮冬麦区南片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中国农业科学院棉  相似文献   

16.
张明友,1952年10月出生,河南郑州人,1979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79至1990年在郑州市原种场从事小麦原良种提纯复壮及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每年推广15~20万斤小麦原良种服务于农业生产;1990至1994年在郑州市种子公司任业务科长,每年为生产上提供100多万斤优良种子:1994年至今在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工作,现任农作物研究室主任、玉米课题组组长、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3日,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第九届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郑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落幕。在全省639个参赛项目中,有80个项目脱颖而出。其中,20个项目荣获初创企业组、成长企业组一、二、三等奖,60个项目荣获优秀奖。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的手机盖板精密检测、郑州时空隧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UU跑腿"分别获得初创组、成长组第一名。  相似文献   

18.
郑杂棉2号     
“郑杂棉2号”是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于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支持推广的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不俗的实力与丰硕的成果,再次秦响了一曲中原自主创新的壮丽凯歌。193项工业项目,52项农业项目,101项社会发展项目,两人获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这些获奖项目代表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20.
<正> “河南省技术市场”是由河南省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的一个综合性的常设技术交易与人才开发场所,已于5月4日在郑州开业。“河南省技术市场”总面积1159平方米,设立技术成果转让、技术难题招标、技术服务、技术信息、计算机技术、军用技术转民用、人才交流、声象服务、科技创新产品展销等十七个摊位。参加经营活动的有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属机构的688个单位,收集各类技术项目万余项,首批展出四千余项。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