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71-71
小麦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黄淮麦区为我国小麦主产麦区。山西南部麦区旱地、陕西渭北旱原旱地、河南西部旱地为黄淮麦区旱地主产区,尤其山西、陕西,旱地小麦种植面积占到该区总小麦面积的50%~80%,小麦生产十年九旱,干旱缺水一直是影响该区小麦总产和单产稳定提高的主要因素,提高小麦品种的抗旱稳产性能和优质专用品质特性是促进小麦生产稳定面积、提高效益和及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4):51-51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种子胚乳是人类及家畜的重要食物和饲料来源,因此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非常注重小麦的遗传改良和遗传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小麦储藏蛋白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研究”(2002AA224031)课题,是通过对决定小麦品质的储藏蛋白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来提高小麦品质。通过深入地研究这些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规律、作用机理,比较禾谷类作物间嘌呤吲哚蛋白基因和1Dx5基因在结构、功能及正确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差异,为开展禾谷类作物基因组学及其应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85-86,88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其小麦生产的丰欠对全国粮食有效供给和安全有重大影响。影响河南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倒伏、倒春寒、干旱、干热、锈病、白粉病等。品种间遗传基础狭窄,小麦育种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因此,选育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寒、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9):66-67
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病是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前三名杀手。营养治疗是现代医学所倡导。据报道,铬、硒等微量元素与糖尿病、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小麦是我国北方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和矿质来源,因此小麦品种铬、硒等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对民众的健康起着重大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生产上利用的小麦品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远不能满足健康饮食的需求。因此,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18-18
黄淮麦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1.5亿亩以上,总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的五分之二。筛选、创制高抗小麦主要病害和逆境胁迫的育种材料,探索小麦广谱、持久抗病抗逆育种新途径,培育适合黄淮麦区的高产、多抗、持久抗病抗逆小麦新品种是产区生产实践的迫切需求,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是黄淮麦区生产上最主要的小麦病害,常年受灾面积在4亿亩次以上,损失的粮食总量可达50亿公斤。胞囊线虫病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威胁巨大的新型病害,发病程度逐年加剧、受灾面逐年扩大,目前已在河南、河北、山东等13个小麦主产省发现该病,仅河南省普查发病面积就达1700多万亩,可能造成20%~40%的产量损失。选育抗病品种是从源头上保证黄淮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然而黄淮麦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多数易感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和胞囊线虫病,无高抗赤霉病品种。除病害外,逆境胁迫也是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小麦育种缺乏优良抗逆种质。  相似文献   

6.
1课题介绍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小麦-玉米轮作是其主要的种植模式,小麦、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分别为470万公顷和200万公顷以上,占河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0%。当前,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中存在几个问题,包括:①缺乏对不同产量条件下作物需肥特性的了解和针对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9):74-75
粮食安全是我国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是稻作生产大国,提高产量一直是水稻科研和稻作生产的主要目标。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稻米需求越来越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优质稻米不断冲击我国的稻米市场,目前我国推广的水稻品种多数品质较差,稻作生产可比价值低,  相似文献   

8.
种植业 (1)超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培育.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始终将是我国农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超级稻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突破,今后要加大超级稻的产业化开发力度,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其始终处于世界前列.提高单产的同时,应注重提高品质抗性,小麦主攻加工品质,玉米重点选育粮饲兼用品种,棉花仍以基因抗虫棉为重点.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育种方面寻求突破,强化育种工作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和茎腐病(Crown Root)是影响我国和澳大利亚小麦高产、稳产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两种病是由同种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不同部位的病害。研究表明:望水白、苏麦3号及其衍生系的赤霉病抗病主效QTL都集中在3B染色体的短臂。长期广泛使用单一位点的抗性基因,将会给病源物施加极大的选择压,导致病源的进化和变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华北地区十年九旱、资源性缺水的生态条件和生产上节水抗旱高效品种少,且无鉴定指标、方法等实际情况。确定了立足于华北,面向全国,以生物节水为主攻目标,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中心,以主要作物品种的抗旱、丰产性鉴定为主攻方向。鉴定了不同类型区的主栽、新审定或即将审定的品种,开展了华北不同类型区的玉米、小麦和主要设施蔬菜作物品种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在小麦调优栽培及品质测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上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现象.以小麦为例,一方面普通小麦价格整体下滑,另一方面面包专用的强筋小麦和饼干糕点专用弱筋小麦等优质小麦供不应求,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我国不乏优质小麦品种,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缺乏调优指导,使种植质量参差不齐,收购加工环节科技含量低,收购检测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普及优质优价,挫伤了种优质品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的秸秆资源相当丰富,主要的农作物种类有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油料作物、棉花和甘蔗。根据我国地理分布和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水域多、气温高,适合水稻、甘蔗、油料等农作物生产,北方地区四季温差大,适合玉米、豆类和兽类作物生长,故播种面积火于其他地区。小麦在我国各地区都普遍种植,播种面积以华中、华东地区最多;棉花产地主要是华东和华中地区,其次是华北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果实在园艺产品的种类和构成中占有主要地位,果实品质研究在诸多园艺作物的品质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实际价值。本项目以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柑橘、苹果和番茄等园艺作物果实为着眼点,以果实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等性状为关键点,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研究手段,从果实品质的形成机理、品质的保持与调控机制以及优异种质发掘与创制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构成三个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解析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途径的复杂网络及交互作用,明确品质形成的关键步骤,发掘品质形成关键调控因子,阐明果实品质形成、积累与保持过程的遗传与生理本质,提供品质改良的技术支持和基础材料,培育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品种,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48-48
在玉米工业加工、畜牧业发展等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玉米需求量近年来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每年刚性增长3%~5%。为解决制约黑龙江省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恢复和提升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水平的需要,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黑龙江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着重围绕解决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力度不到位、技术应用与组装不到位、机械化程度低、阶段性干旱造成出苗率低苗情差、阶段性低温冷害和早霜、玉米病虫草害防控体系不健全、耕作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开展攻关。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主要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白育的优质高油份黄籽杂文油菜晶种“黔黄油21号”为技术核心,围绕该品种进行亲本保优繁殖技术、优质高产制种技术和高产、尚效、安全眦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解决当前优质油菜生产上存柱的产茸较低和油产品质量退化问题,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保征和提高油菜产品的品质,充分发挥优质油菜品种的牛产应用和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收入,发展我国绿色经济和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6.
松辽黑猪(Songliao Black swine)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承担的“八五”农业部和吉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是该院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品种猪,1998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它是在“七五”承担吉林中型猪合成系选育课题的基础上,由吉林中型猪的黑系经过选育培育出的瘦肉型新品系,它的基础群是由杜洛克、长白和本地猪三品种杂交育成。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和我国各水稻产区的重要病害。该病由黄单胞水稻变种引起,由于病原菌变异频繁、发生规律复杂、地区间差异大,药剂防治效果不佳,从而水稻品种遗传改良是控制该病害的理想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和亚洲的抗性品种携带的抗源主要是Xa4和Xa3基因,抗谱窄、抗性水平低,长期使用该单一抗源,使抗病品种丧失抗性,病原致病型发生变异,导致新致病菌株出现和扩散,引起病害大流行的危险。因而挖掘和利用新基因抗源就成为该病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8.
温室生产是提高单位土地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温室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温室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温室生产总体上智能化程度低、综合调控能力差、管理技术落后,温室产量和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温室生产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21):74-75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晋、冀、蒙、青、甘、宁、新疆等地种植春麦约2240多万亩.该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条锈病发生频率高、程度严重,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生产上缺乏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近年来,山西中部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由于倒春寒的影响,死苗现象严重,加之秋播较早,复播的秋作物和蔬菜不能发挥理想生产潜能和效益,难以实现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效果.因此,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广适,适宜复播的国审小麦新品种“晋春15号”,通过良种繁育、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基地建设,可大幅度推进小麦产业化进程,提高复种指数,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7,(19):61-61
上蔡县是河南省粮食生产大县之一,是我国夏大豆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品种老化、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为此,从2002年起,上蔡县农技人员开始研究大豆优质高产技术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