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相平衡研究装置,用密度-折光率联合的方法,测定了碱金属硝酸盐在1,2-丙二醇/水(0~1)混合溶剂中15℃和45℃时的平衡溶解度.利用DMA4500密度计和RXA170折光率仪测定了饱和溶液15℃和45℃下的密度和折光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溶剂中1,2-丙二醇含量增加,碱金属硝酸盐的溶解度降低.饱和溶液的密度随着混合溶剂中1,2-丙二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但折光率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用四参数经验关联方程对所有饱和体系的溶解度、折光率及密度数据进行了拟合.盐析率结果表明,1,2-丙二醇对碱金属硝酸盐都有盐析作用,温度升高,盐析率稍微增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比重瓶和乌氏黏度计,分别测定了萘-乙醇体系(294.15~333.15K)和萘-正庚烷体系(294.15~339.15K)在不同组成下的密度与黏度。结果表明:在测定范围内,密度与黏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萘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计算了萘-乙醇体系和萘-正庚烷体系的表观摩尔体积和极限偏摩尔体积。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和黏度数据与组成的关系,均可用Vogel-Tamman-Fulcher(VTF)方程进行关联回归。本文结果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有机溶剂乙二醇(CH2OHCH2OH)的加入对NaNO3和KNO3在H2O中溶液性质的影响,采用自制的相平衡研究装置,用密度-折光率联合的方法,测定了NaNO3和KNO3在CH2OHCH2OH+H2O混合溶剂中在15℃和25℃下的平衡溶解度、密度和折光率。结果表明,在所有饱和体系中,随着乙二醇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加,盐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和密度降低,而折光率却逐渐增大。不饱和体系中密度和折光率都随着盐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醇比例的增加而上升。用不同的经验关联方程分别对所有饱和体系和不饱和体系的溶解度、折光率及密度数据进行了拟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拟合结果。研究结果提供了碱金属盐在混合溶剂中的热力学数据,为相关溶液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系统地测定了288.15~323.15 K条件下,1-己基-3-甲基咪唑碘盐([Hmim][I])分别与甲醇(CH3OH)、二甲基亚砜(DMSO)和异丙醇(IPA)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体系在全浓度范围内的密度和黏度。通过密度和黏度数据分别计算了二元混合溶液体系的过量体积(VE)与黏度偏差(Δη),采用Redlich-Kister方程对VE、Δη随溶液组成的变化进行回归,获得方程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二元混合溶液体系的密度和黏度均降低,随着[Hmim][I]含量增加,二元混合溶液体系密度和黏度均增加。VE和Δη呈负偏差,不同分子溶剂对VE和Δη的影响较大。溶剂的分子大小对二元混合溶液体系的VE影响较大,Δη受到分子溶剂分子体积、分子极性和介电常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CH3OH对其影响最大,IPA其次,DMSO最小。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温度下,应用阿贝折光仪分别测定系列吡啶水混合液折光率,并选用n=A-BxCx模型对混合液中吡啶摩尔分数(X吡啶)、折光率(n)进行非线性关联拟合.依据拟合曲线,通过蒸馏平衡实验进行水-吡啶二元互溶双液体系相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6.
甲基九氟丁醚的液相密度和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甲基九氟丁醚(HFE7100)在279.15~321.15K温度范围内的液相密度和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22组实验数据.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HFE7100的液相密度与表面张力计算方程.密度实验值和拟合方程计算值相比,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00809%,最大相对偏差为-0.00986%;表面张力方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之间的绝对偏差在±0.015mN·m-1以内.采用5种理论推算方程对HFE7100的表面张力进行了理论计算,Zuo-Stenby(Z-S)模型计算得出的表面张力值与文中实验值相比误差最小,最大偏差为-1.899%.所获得的密度和表面张力实验数据和计算方程,可为HFE7100的工程应用提供基础热物性数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比重瓶和乌氏粘度计,分别测定了萘-甲苯体系和萘-二甲苯体系(293.15~318.15)K在不同组成下的密度与黏度.从测量的数据中计算得到了表观摩尔体积.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适宜的拟合参数和实验值与计算值的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分别与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在298.15K下全浓度范围内的密度、表面张力和黏度,计算了表面张力偏差和黏度偏差,并用Redlich-Kister多项式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上述3个二元体系的表面张力偏差和黏度偏差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三元液体混合物等性质线的制作过程 ,并通过实验测定三元体系四氯化碳( 1 ) -苯 ( 2 ) -丙酮 ( 3)在 2 0℃时的密度和折光率 ,绘制出了等密度曲线和等折光率曲线。结果表明此等性质曲线可用于准确定量分析 .  相似文献   

10.
以盐湖副产物六水氯化镁为原料,合成一种无色、透明、均一的含六水氯化镁类离子液体。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初步确定了含六水氯化镁类离子液体中存在的氢键种类。利用电导率仪、数字式黏度计和密度仪分别测定含六水氯化镁类离子液体的黏度、密度和电导率,对类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温度、组成关系进行拟合,获得其随温度和组成的变化规律。根据黏度、电导率、密度和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了吉布斯自由能(ΔG*)、焓变(ΔH*)和熵变(ΔS*)等热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