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以此争论不休,因为他们都有2000年以上以面条为主食的历史。然而,中国考古学家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争论画上了句号。据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和《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中国考古学家在青海省挖掘出一碗4000多年前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只陶土制成的碗中,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这也说明中国人是面条的发明者。这只装着面条的碗是在我国西部的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的黄土高原上被挖掘出来的,经过碳-14鉴定,这碗面已有4000年的历史。这碗面条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2.
青云 《科学之友》2005,(12):30-31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对此争论不休,因为他们都有2000年以上的以面条为主食的历史。然而最近,中国考古学家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争论划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3.
青云 《科学之友》2005,(23):30-31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对此争论不休,因为他们都有2 000年以上的以面条为主食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我故意逗她:"你什么时候知道两个人抱在一起是保存热量的最好方式?" "上中学的时候."她毫不羞涩地说."我看过<第三帝国的兴亡>,那书上说德国人把战俘浸在凉水里冻僵后,就让个女战俘去温暖他们,很多人就这样又苏醒过来."说到这儿,她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接着岔开话题."其实这很简单,在物理学上,一碗开水比一锅开水冷得快,这谁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算学报》--近代中国第一份数学期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毓达  任伯强 《科学》2002,54(6):40-42
清末民初,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许多时行的报刊.其中关于数学的报刊先后有称作<算学报>的两种,以及<中外算报>和<数学杂志>等.由浙江平阳(现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黄庆澄主撰的<算学报>,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份数学期刊.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南京希乐顿酒店举办的意大利食品节上,一种"彩面"卖得很火爆.原来这是意大利餐饮业引进中国面条后的创新之作.开发者没有"照搬照抄",不搞"依葫芦画瓢",而是依靠自己的创新,一举推陈出新--红面条、绿面条、黄面条,一条一条如花似锦,秀色可餐,令市民和游客大饱了一次"中为洋用"的眼福、口福.其实这个"创新"最简单不过了,简单到谁都能够制作,其中红面条是在面粉中掺了西红柿汁,绿面条是拌了菠菜汁,而黄面条则是多加了几只鸡蛋而已.  相似文献   

7.
笔者最近查阅<南社丛刻>,发现十七期上刊登了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杂志第一卷第一至六期的目录,十九期上又刊登了<科学>杂志第二卷第一至十一期的目录.<南社丛刻>,一种文学刊物,却为自然科学杂志<科学>月刊做广告,这种情况,即使在报章杂志多如牛毛的现今,也是很少见的.里面会有着怎样的玄机呢?这引发了笔者探讨南社和中国科学社间关系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据<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考古学家发现,人类出现现代智力的时间比过去认为的更早.  相似文献   

9.
韩国科学家5月19日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通过克隆获取人类胚胎、然后从中提取干细胞的高效方法.韩国汉城国立大学的科学家黄禹锡博士和文信容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宣称,运用这一方法,他们从年龄2岁~56岁的患者中提取了与其遗传背景相匹配的11个人类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10.
四海 《科学之友》2005,(12):24-24
据《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考古学家发现,人类出现现代智力的时间比过去认为的更早。在南非布隆伯斯洞穴出土的介螺壳,据推测是在75000年前由人类采集并钻孔的,目的是要做一串像珠链的饰物。考古学家伍德认为:人类在很早就以现代人的思考方式在思考了,而过去科学界一直认为人类  相似文献   

11.
面条是世界性大众食品,古代人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与何种方法发明了面条,一直是有争议的.2005年Nature杂志曾简要报道了青海省喇家遗址齐家文化层出土的粟类面条.但对齐家文化时期古人是如何利用粟类粮食做成面条的,迄今仍然存在疑问.本文通过对喇家遗址出土陶碗中面条残留物的植硅体、淀粉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系统分析,提供了4000年前古代人类以粟(小米)、黍为主制作面条的综合证据.进一步利用传统的制作饸饹面条的工具,参考挤压糊化凝胶成型的方法,复制了与出土面条成分、形态一致的粟类面条.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史前人类饮食文化特点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杂志在近期推出了"2004年最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的报道.其中,"火星上曾经存在水"这一发现排名第一,而印度尼西亚"小矮人"等其他九项发现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13.
最近,考古学家在佩滕雨林中发掘古代玛雅城市砍昆遗址时,在池塘中发现了数干具人类遗骨.这些遗骨堆积成山,看上去非常恐怖.在距离池塘仅数十米处,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砍昆国王及王后的浅墓,两人都佩戴玉饰、美洲虎牙项链及贝壳.死者中还包括50名左右的贵族,他们要么是被矛枪捅死,要么是被斧头砍死,从其遗骨上的伤痕可以看出他们都死于一次大屠杀.在砍昆城的周边,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尚未完工的城防工程,这暗示砍昆统治者知道自己即将遭遇灭绝性的围攻.  相似文献   

14.
钱定平 《科学》2003,55(6):61-62
打孔夫子以来,指引"怎么从文学学科学"的古人,代代都大有人在.三国时吴国的陆玑撰写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实在可算是世界文学史、科技史上少有的著作,指引着莘莘学子从文学里面亲近科学.到了清末,更出了一位高丽妙人冈元凤,他老先生编撰了一本<毛诗品物图考>,凡是<诗>里出现的草、木、鸟、兽、虫、鱼都收罗无遗.而且,每一品物还批配有图画,让人可以同时颂读<诗>歌之美又看图识物之实,真是厥功至伟.  相似文献   

15.
(一) 今年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诞辰100周年. 高士其的一生是不断挑战自我、挑战命运的一生.他和<时间简史>的作者、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一样,都是因顽疾致残,却是疾病永远无法征服的强者.他们大半生离不开轮椅,然而病魔只能禁锢他们的身体,却无法禁止他们大脑的思考."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这番对史蒂芬·霍金的评价,用在高士其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社与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科学》2010,62(6)
近代崛起的上海,不仅是西学输入中国的桥头堡,也是大多数留学生离别故土的最后一站,更是他们回归祖国的第一个码头,当然也是他们传播宣扬科学文化的主阵地.由留美学生创建的中国科学社与上海自然也结下不解之缘.今年是中国科学社创建95周年暨<科学>创刊95周年,笔者不揣固陋,梳理中国科学社与上海的关系,以饷读者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文化"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钝 《科学》2003,55(4):55-57
1956年,英国人斯诺(C.P.Snow,1905-1980)在<新政治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两种文化>的文章.三年后,他将文中的思想加以扩充,在剑桥大学作了一个著名演讲,讲题是<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按照剑桥大学知识史教授科里尼(S.Collini)的说法,斯诺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至少做成了三件事:发明了一个词汇或概念,阐述了一个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词汇是"两种文化";问题是存在于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之间的文化割裂,即所谓"斯诺命题";争论就是围绕着"斯诺命题"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思想论战--令人感到意外和兴奋的是,这场争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化自身,它的政治、经济乃至生态学内蕴在今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得以重新彰显.  相似文献   

18.
地球人与"宇宙人" 地球以外有没有人,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宇宙之谜>一文中谈到,"这是自古以来一个受人欢迎的题目". 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认为,地球决不是唯一有人类居住的星球.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在<宇宙论>一书中指出,别的星球也有生物居住.18世纪朝鲜著名学者朴燕岩也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统一的物质组成的,在一定地方,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会产生人类.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丁俊晖就是它的代言人。在英联邦国家,它曾是全民运动。147分是他们的追求,一杆清台是他们的梦想。让我们一起走进——茅盾在《子夜》中说,弹子房是花花公子们纸醉金迷的地方。杨德昌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说,弹子房是帮派间血腥杀戮的所在地。李敖在《快意恩仇录》中说,弹子房是人声嘈杂、空气浑浊的场所。他们口中的"弹子房"其实就是台球厅。斯诺克这项古老的运动虽不是起源于中国,但在中国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在中国,有着6000万斯诺克爱好者,2500万人经常打斯诺克,每天有50100万人参与这项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考古学家最近在希腊雅典城郊发现两座古代集体墓葬,掘出80具男性骨架。与人骨架同时被掘出的两只花瓶,让考古学家得以测定这两座墓的年代——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50年之间。这些人骨架是排列成行下葬的,其中一些人面朝天,一些人背朝天,36人被铁环束手。所有死者的牙齿状况良好,表明他们死时都很年轻,也很健康。考古学家推测,他们都是公元前7世纪未遂政变发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