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到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的全部领土被以色列占领。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大批人流落异国他乡,饱受失去祖国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水资源贫乏,境内无大河流,北部地区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使缺水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以色列每年用水18亿多立方米,年缺水4亿立方米,预计到2000年缺水将达8亿立方米。为解决水源问题,以色列早把目光投向周围的阿拉伯领土。以色列建国后,同阿拉伯国家打了4次中东战争,两次大规模武装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阿拉伯国家大片领土,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霸占和掠夺那里的水资源。目前以色列65%的用水来自被占领土,阿拉伯人的供水因此也更为困难。以色列拒不撤出被占领土,水资源问题是主要症结之一。  相似文献   

3.
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谈判进行两年多了。经过多次周折,两国签订了和约,结束了长期存在的战争状态,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是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谈判,则荆棘丛生,迄今仍未获实质性的进展。下一步如何发展,各方均极关注。阿拉伯一以色列冲突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东就没有和平与安全。三十年来,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其间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和多年不战不和的局面。这使阿拉伯民族和巴勒斯坦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使阿拉伯国家巩固政治独立和发展经济建设的努力遭到了极大的阻碍。苏联社会帝国主  相似文献   

4.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81号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分别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建巴勒斯坦国、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以色列在四次中东战争中强行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土地和戈兰高地等大片阿拉伯领土,1982年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致使近200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风景最美的公路在哪里?我以前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里亚兹·穆罕默德·汗眼里,那就是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的著名的喀喇昆仑公路。在巴基斯坦国庆日3月23日到来之前,我们应巴基斯坦使馆的邀请,坐在了大使先生的办公室里。喀喇昆仑公路的话题使采访一下子生动起来。大使介绍说,这条公路是中巴两国合作建成的,长达1000多公里,从中国的喀什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大使先生说,这个评价不是自己给出来的,而是欧洲的一个世界评估组织评出来的,不管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在巴基斯坦境内,风景都非常美丽,很希望中国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通过4次中东战争,占领了大片阿拉伯领土。以色列在大肆掠夺被占领区的物产和矿物资原的同时,也觊觎阿拉伯国家的水利资源,想以此来弥补以色列境内的水源贫乏。早在五十年代初,以色列就制定了一个利用约旦河水发展以色列的农业和满足国内用水需要的计划。“六·五”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完全控制了约旦河,平均每年攫取约旦河水4—5亿立方米。由于以色列蓄意使约旦  相似文献   

7.
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标志着巴勒斯坦人乃至阿拉伯民族同犹太民族之间矛盾和对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阿拉伯方面认为“在阿拉伯区域内建立一个异族国家是对阿拉伯人的侵略行为”,要不惜一切进行抵制;而以色列立国伊始就把它的安全建立在扩大疆土、大量吸收犹太移民以实现“大以色列计划”这个战略目标上。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因此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8.
①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成立两个国家——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为“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②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次日,阿以之间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1949年2月,阿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5800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和耶路撒冷西区。③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两奈半岛、加沙地带、约量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区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④1978年9月,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了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1982年4月,以色列将四奈半岛全部归还埃及。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有种“怪”现象:左翼的工党更能动员全国民众与阿拉伯国家进行战争,它已经领导了四次中东战争;而被视为右翼的利库德集团却能说服全国民众接受与阿拉伯的和平,以阿的第一个和约就是利库德领导人导演的。  相似文献   

10.
美帝国主义伙同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制造的巴勒斯坦阿拉伯难民问题,已整整十六年了。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成千上万的阿拉伯难民仍然流离失所,他们重返家园的权利仍未恢复。巴勒斯坦阿拉伯难民问题,是帝国主义、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对阿拉伯人的一个严重的侵略罪行。历史一瞥巴勒斯坦位于亚洲的西部,西濒地中海,北、东、南三面分别与黎巴嫩、约旦、叙利亚、阿联的西奈半岛相接。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犹太人的一个部落从爱琴海附近迁居到约旦河附近,并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犹太王国和以色列王国。公元后一、二世纪,罗马人曾一度征服了这块地方,犹太人遂散  相似文献   

11.
一封读者来信让我有机会顺访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前不久,编辑部收到一封特殊来信,来信没有署名,寄自江苏无锡,信封内附有200元人民币,并希望我们转交给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以表达一名《世界知识》老读者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同情之心”。我和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取得了联系。马吉德·布盖拉大使要亲自接受这份“礼物”。于是,有了这个简短的采访。信是大使很郑重地接过去的,他一连说了好几个“谢谢”。“说再多的感谢也很难表达我们对这位公民的谢意”。在采访中,大使希望借助我们杂志向这位公民转达阿尔及利亚灾区人民的感…  相似文献   

12.
刘志华 《世界知识》2013,(15):24-25
开启现代改革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于埃及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重演相似历史场景的概率就更高。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横扫北非,就几乎重演了7世纪阿拉伯人曾经上演过的历史活剧,不同的是,7世纪后阿拉伯人逐渐成了这块广袤土地上的主角,而16世纪之后,土耳其人要面对的仍然是阿拉伯  相似文献   

13.
“阿拉法特”、“死亡”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我刊上已不止一次。2002年熏阿拉法特被软禁在拉马拉官邸后,我们就做过有关阿拉法特命运的两个“封面话题”———《感悟死亡》、《和平生死一线间》……10月29日,在本刊第22期即将截稿的时候,传来“不死鸟”病重的消息。也许,他如以往那样还能带来“不死”的传奇?也许,他还能笑着回到拉马拉?也许……我们同许多人一样,守望阿拉法特的生死一线间。11月11日传来消息:阿拉法特已撒手人寰。阿拉法特的死同他的生一样传奇。此时,我们的杂志已付印。自然,留下的是遗憾的空白。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看到人们对他的追思,我们让自己沉下心来,梳理思绪,通过和中东专家座谈,在本期推出了这个“封面话题”。一位西方记者曾说过,“如果说有谁的个人命运在如此长的时间里(40多年)对中东局势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就是阿拉法特”。巴以问题错综复杂,除了当事者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外,还有大国的卷入,阿以问题的背景。那么,在腥风血雨中,阿拉法特是如何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在对手以色列、盟友阿拉伯兄弟国家以及美国面前,他又如何扬起这面旗帜?———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已达40年之久,现在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这一问题有了松动。以色列上下更是迫切要求解除经济抵制,说他们——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中的中东各国,都希望能在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发展经济,而受到阿拉伯国家长达40余年经济抵制的以色列更有这种愿望,特别是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以色列上上下下更是迫切希望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今年8月5日,以色列商会联合会主席要求拉宾总理在访美时敦促布什总统劝说阿拉伯国家在第六轮阿以双边谈判之前取消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他强调这一愿望多么迫切时说他们“一天也不能再等待了”。8月11日,以色列的阿拉伯民主党领袖达鲁什在出访埃及前夕透露,将请埃及帮助解除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并将建议阿拉伯国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3日,以色列在特拉维夫以南的帕勒马希姆海岸发射了一颗科学卫星——“地平线2号”,它与1988年9月9日发射的一颗实验卫星“地平线1号”是同一个型号。据西方军事专家猜测,“地平线2号”是一颗用来收集中东地区国家军事情报的间谍卫星。以色列对发展军事侦察卫星垂涎已久。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依靠美国的侦察卫星所提供的情报一举扭转了初战不利的形势。尽管美以有着密切的战略关系,但美国对以色列仍隐瞒了有关阿拉伯国家许多敏感的、准确的情报。对此,以色列当局十分恼火,以色列情  相似文献   

16.
英法帝国主义者武装侵略埃及所掀起的惊涛骇浪,虽已被击退,但还留有以色列撤兵问题的余波。美帝国主义者正在借这个问题兴风作浪,制造紧张局势,以遂其鲸吞中东的野心。因而,这个问题的演变,又成为这几周来国际斗争的一个焦点。从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美帝国主义者的翻云复雨,诡计多端,而且也看到了它在这个问题上的自相矛盾和破绽百出。以色列这个国家,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英等帝国主义者在中近东棋局中布置的一个“卒子”,目的在于楔入阿拉伯世界,制造中近东的纷争,达到分而治之、操纵和控制阿拉伯各国的目的。在这次侵埃战争中,以色列更以“过河卒子”自居,“拼命向前”。可是,在英法侵略军被迫滚出埃及以后,联合国大会已经通过了好几次决议,要求以色列侵略军立即撤出埃及领土,如果不是西方帝国主义者、特别是美帝国  相似文献   

17.
安理会第242号决议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即1967年“六·五”战争之后通过的一项旨在安排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实现和解的决议。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突然向埃及(当时称阿联)、约旦和叙利亚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管辖下的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东区以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面积达6700多平方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犹太人国家,但除犹太人外,以色列还有为数众多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翌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紧接着爆发了第一次阿以战争。其间,大约有3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迫逃离家园。在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只剩15万人。这15万人阿拉伯人及其后代就成了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由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人口出生率很高(达42‰),因此目前以籍阿拉伯人已增至75万,占以色列全国总人口的18%。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美国政府宣布未来将其驻以色列的使馆迁往耶路撒冷。阿拉伯国家原本就从根子上拒绝承认以色列的存在,特朗普的决定明显给稍稍降温的巴以冲突"加了一把火",也再次挑起了世人对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关注。在1947年之前,"以色列"这个词汇其实跟"巴比伦"一样只是一个历史名词,提醒人们记住世界最大的两个宗教的典籍中存在过这样一个开启了他们信仰之门的国家。本是跟阿拉伯人同源的闪含民族一个游牧小部落"希伯来人",在西渡  相似文献   

20.
在外国通讯社和报刊关于黎巴嫩局势的报道中,常见到“德鲁兹民兵”与穆斯林发生冲突的消息。我曾向多人问过关于“德鲁兹人”的情况,回答都不详,他们仅知道“德鲁兹人”是阿拉伯人中的一支,至于“德鲁兹人”与阿拉伯穆斯林到底是什么关系却讲不清楚。我这次访问以色列时听说有专门的“德鲁兹人村”,我跟东道主提出无论如何要去看看。在离开以色列之前两天,我终于抽空对以色列最大的两个“德鲁兹人村”作了一次短暂的,却令人难以忘怀的访问。这两个村子在以色列海港城市海法附近。海法濒临地中海,是以色列的第三大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