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实力大为削弱,美国试图趁机挤压并控制苏联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地带。9·11事件给美国直接介入中亚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期”,美国借“反恐”的名义顺利地取得在阿富汗及中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开始以阿富汗为中心构筑中亚的霸权体系。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和阿富汗周边地缘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阿富汗对美国“战略枢纽”的地缘政治价值逐渐弱化。其主要表现为,历经四任总统、耗时20年、死亡2000多人、累计花费近万亿美元的阿富汗战争加剧了美国霸权地位的快速衰落,预示着阿富汗“帝国坟墓”的特性似乎已在美国身上应验。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来,美国为阿富汗政府培训18.5万名国民军,加上安全部队和警察,共约35万人。他们有美式装备,武器精良,有卫星定位系统等,美国梦想留下一支"永不走的美军"。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鉴于阿富汗安全局势依然"不稳定",201 6年后美军在阿富汗将留驻8400人。这标志着奥巴马结束阿富汗战争政策的失败,美国在阿富汗陷入"打不赢又撤不走"的窘境。  相似文献   

3.
“被独立”     
刘怡 《世界博览》2009,(23):18-19
威廉·格莱斯顿是19世纪下半叶英国自由党的巨擘,曾四度登台组阁,又当过爱丁堡和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声望甚隆。1885年春天,俄国人向阿富汗的潘杰希尔山谷进攻,在朝的格莱斯顿大感义愤,遂向国人布道日:“在上帝眼里,阿富汗茫茫大雪中一介村夫的生命,与吾辈的生命同样神圣。”可惜时人之道德境界普遍不高,格莱斯顿虽然代上帝立了一回言,还是在当年夏天黯然下野,没能为阿富汗的那几介“村夫”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度被推迟的阿富汗总统选举,终于在10月9日举行。2001年末,长期流亡美国的卡尔扎伊被推上阿富汗政治舞台前沿,担负起将久陷战火煎熬的阿富汗带向“新生”的历史重任。三年来,卡尔扎伊一心一意谋生存、集中精力抓重建,终于从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到一些引领阿富汗走出战争泥潭的眉目。虽然今年的总统大选尚不能对卡尔扎伊盖棺定论,但他过去三年的“功”与“过”却已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5.
正8月1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家以外国人为主要客源的旅馆遭遇汽车炸弹袭击,爆炸后喀布尔全市一度陷入停电状态。塔利班随后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这只是近年来塔利班极端活动加剧的缩影。在过去几个月,此前已占领该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塔利班运动开始对大城市发起进攻,阿富汗局势明显恶化。今年上半年,阿富汗遇袭身亡的平民人数高达1601人,这是2009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值。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塔  相似文献   

6.
2月18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正式签署禁令,要求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停止向北约空军寻求打击援助。他表示,为2014年年底北约军队将撤离阿富汗而感到“高兴”,他还说,“从今年春天开始,阿富汗部队将承担起为阿富汗人民提供安全和保护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4月15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三个东部省份首府几乎同时遭遇规模空前的连环恐怖袭击.北约驻阿富汗总部、中央使馆区、阿富汗议会大楼、国家安全局、警察局等防卫森严的军政目标均成为袭击目标.事后,阿富汗塔利班宣布对袭击负责,并表示"此次袭击标志着春季攻势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8.
<正>2001年,美国发动了针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阿富汗战争,在阿军事部署及行动迄今已历17年,成为美国史上"最长的战争",驻阿美军人数目前为1.4万人。去年12月,特朗普宣布将从叙利亚和阿富汗撤军,这一决定不仅导致了持反对意见的国防部长马蒂斯的辞职,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早在竞选时,特朗普就将从叙、阿撤军作为对选民的承诺。尽管2017年他曾宣布向阿富汗增派4000人,但依然认为美国大量的战略资源被消耗在阿富汗,增加了美国的财政负担,制约了美国进行全球战略调整的灵活性,特别是在美国更多聚焦新的战略对手的时候,重新调配战略资  相似文献   

9.
在与阿富汗塔利班建立外交关系的三个国家中,沙特是其中之一;美国锁定和指控的9.11头号嫌疑犯本·拉登系藏匿在阿富汗的沙特人……9.11后,作为在穆斯林世界和中东政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中东大国——沙特,其一举一动备受人关注。然而,从9.11到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以来,沙特政府除了在事件之初无法回避地表明了它对恐怖主义行动的谴责,并中断同阿富汗塔利班的外交关系外,人们几乎很难再听到沙特官方的声音。沙特王国为什么采取如此谨慎的、低凋的“冷处理”方式呢?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我曾随喀布尔大学的师生到过阿富汗的潘杰希尔山谷,进行人文考察。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潘杰希尔是阿富汗北部的一个峰峦迭起、山势奇伟的谷地,距首都喀布尔仅120公里,是通往东北地区的咽喉地带。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曾多次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2月15日,一架搭载了34名阿富汗难民的专机从德国法兰克福起飞,几小时后降落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此前一周瑞典已遣返了13名阿富汗难民,这标志着欧盟部分国家开始正式实施欧盟近年来最具争议的难民遣返协议。2016年10月,经过无数轮磋商谈判,欧盟与阿富汗政府签署《移民问题共进之路》难民遣返合作协议。该协议允许欧盟国家无限制遣返境内未获批准的阿富汗难民,阿富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参加中国阿富汗边界谈判,今年6月15日,我们离开巴基斯坦从陆路进入阿富汗境内。我们一抵达边卡,所有的边卡士兵都集合起来,组成了一个仪仗队,热情地要求我们检阅。我们同他们一一握手致意后,边卡官员又把我们引进一间客厅,盛情地招待我们。的确,我们一踏上阿富汗的土地,就深深感受到阿富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友谊和他们好客的传统。我们到达阿富汗首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自阿富汗撤军,特别是今年4月11日以来加速自阿撤军,导致阿富汗国内局势发生剧变。自5月1日开始,阿富汗塔利班在阿全境发起规模空前的攻势。8月15日,阿富汗总统加尼逃亡国外,阿塔军事人员进驻首都喀布尔。8月19日,阿塔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相似文献   

14.
塔利班倒台已有三年多,阿富汗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妇女地位的变化则是对这种变化的最佳注解。阿富汗女青年和女童被允许接受教育,也可以在阿富汗最高等级的大学或学术中心从事学术研究,甚至少数妇女还成为卡尔扎伊政府的阁员和地方要员。目前,阿富汗政府中已有三名女部长,卡尔扎伊3月2日又任命了一名女省长,这些都在改写着阿富汗妇女的从政历史。新旧两重天阿富汗妇女在塔利班统治时期,女孩子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妇女必须穿阿富汗传统服装“波尔卡”,用这种类似蚊帐的衣服把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不得擅自走出家门,如需外出必须…  相似文献   

15.
9月13日傍晚,印度新德里同时发生七起爆炸事件,至少造成18人死亡、61人受伤;14日,阿富汗塔利班的自杀式攻击炸死了包括一名省长在内的四个人;9月17日美国驻也门使馆遭汽车炸弹的袭击;9月20日,巴基斯坦万豪酒店被炸得面目全非,造成53人死亡、266人受伤。9月27日,叙利亚大马士革发生的爆炸袭击事件导致数十人伤亡。  相似文献   

16.
阿富汗作为观察员乃至准会员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的事实着实让美国不舒服了一下,尤其在美国即将全面退出阿富汗的背景之下。自从2001年阿富汗战争至2011年美军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这十年美国的霸权至少开始显露出相对衰落的迹象。无独有偶,当年的苏联也在阿富汗打了十年,而这成了苏联轰然崩  相似文献   

17.
正7月2日,美军全部撤出了其驻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不过,美军撤出的方式"出乎意料"。据美国媒体7月6日报道,阿军方官员称,美国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驻扎了近20年后,在未通知阿方的情况下于2日夜里切断基地电源,"悄悄"撤离。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位于阿富汗帕尔万省,距首都喀布尔大约50公里,此前是美国和北约军队驻阿最大军事基地,最多时美国曾在此驻兵四万余人。目前,阿军方已重新接管巴格拉姆基地。阿军方消息人士称,因未进行交接,  相似文献   

18.
7月19日,对于23名在阿富汗的韩国人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在乘车途经加兹尼省时被绑架,从此陷入魔爪之中。绑架者是塔利班武装分子。7月25日,韩国人质、义工团团长裴衡圭遭枪杀。7月31日,沈圣珉成为被塔利班杀害的第二人。  相似文献   

19.
苏联侵略阿富汗,使西方一些人对苏联牌“缓和”的观感为之一变。有些曾经陶醉于克里姆林宫多年装潢起来的歌舞升平假象的人们,现在纷纷指出,“缓和濒临破灭”,“缓和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苏联刮起了“新的冷战的寒风”。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甚至直率地问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吗?”然而,莫斯科的“缓和”乐师们置若罔闻,还在起劲地吹打。他们毫不脸红,决不因阿富汗上空炮弹的嘶鸣同缓和的极不协调而感到尴尬。请听听这些“缓和”新曲吧! “改变某个国家的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8月15日,历经20年后,阿富汗塔利班重返首都喀布尔,成为阿富汗政坛主导力量。在阿富汗局势风云突变之际,两千公里外的海湾小国卡塔尔却迅速"蹿红",在几乎所有阿富汗相关事务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国大外交"已成为卡塔尔最重要的标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