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集对分析法在土壤养分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基于贵州省独山县麻尾工业园区周边地区2017年64组表层土壤(0~20 cm)样品的6种营养元素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的测定,探究这6种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并采用集对分析法对研究区土壤营养元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其分布特征均表现为工业园区周边含量最低;集对分析法结果显示评价区内全磷、有效磷、全氮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与集对分析法计算结果比较相符,全钾和有机质部分地区的空间分布与集对分析法结果有差异。集对分析法为评价土壤养分含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闽北3种人工林土壤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种人工林土壤游离氨基酸总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表层(0~20 cm)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深层(20~40 cm)土壤的含量(P<0.05);而阔叶林表层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深层土壤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游离氨基酸各组分均表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阔叶林表层土壤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对应组分的含量,但苏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显著低于深层土壤对应组分的含量;针阔叶混交林表层土 壤中酪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低于深层土壤的含量,而其余组分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含量;而针叶林中除甲硫氨酸和赖氨酸外,其余15种氨基酸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均高于深层土壤中对应组分的含量.3种人工林中无论是表层土壤还是深层土壤,游离氨基酸均以中性氨基酸含量为最高,碱性和酸性氨基酸含量次之,含硫氨基酸含量最低.表层土壤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草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而赖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则以针叶林为最高,针阔叶混交林次之,阔叶林最低;阔叶林表层土壤中络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高.深层土壤中各组分氨基酸除赖氨酸之外均以针叶林中含量最低,针阔叶混交林次之,而阔叶林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在淮河上游重要支流沙颍河流域分布于不同土壤类型的77个代表样点进行表层及深层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土壤氮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要素,以期为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表层土壤氮密度为0.02~0.42kg·m-2,80%以上区域处于0.20~0.30kg·m-2之间,平均值高于深层土壤,是土壤氮的主要赋存区域.有机质及降雨量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壤氮累积的主要因素,富含有机质的冲洪积沉积区域的砂姜黑土表层平均氮密度较高,超过0.28kg·m-2;氮肥施用量大、水肥条件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水浇地及地下水埋深较深区域表层土壤氮密度高;降雨量与表层土壤氮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2=-0.58,P0.05),与深层土壤氮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69,P0.05).  相似文献   

4.
土壤养分丰缺与农作物产量、品质关系密切,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并采取相应的施肥对策及改良措施,是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就陕北南部塬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施肥指标体系制定进行探究,目的在于对该区土壤养分进行评价,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施肥指标,为高产、高效、土壤培肥和农环保护提供相应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章丘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章丘市表层土壤调查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查明土壤中元素含量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土壤营养元素和环境健康元素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必需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益元素及环境健康元素等评价指标;并权重赋值,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体系,划分土地质量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质量优良以上等级占全区面积的89.99%,良好级土地占5.39%,中等土地占1.26%,差等土地占3.36%。  相似文献   

7.
王伟  栾进华  黄波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3-14,10
利用本次调查所得土壤分析数据,研究了重庆奉节地区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大体可分为均匀分布型、弱分异型和分异型,并归纳出土壤元素含量和分布受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双重控制。重点对重金属Cu、Zn、Ni、Hg、Pb、Cr、Cd以及类金属As进行分析和测定,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初步环境质量评价,发现调查区基本无重金属污染,土壤质量达到自然背景水平,是适合脐橙种植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研究了陕西西安蓝田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距冶炼厂100 m处的表层土壤中Pb、Zn、Cu、Cd四种重金属的含量最高,分别达1 341.693、188.877、251.015、21.810 mg/kg,依次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833、0.630、2.510、36.349倍.随着距离的增大,重金属含量大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分布状况.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从表层到深层递减,0~30 cm变化幅度较大,30 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表层土壤各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说明该区农田土壤已处于重度复合污染等级.表层土壤中,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主要存在形式为可还原态和残渣态、Cu主要为残渣态(含量平均值高达74.619 mg/kg),而Cd则以乙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二者之和占全量的72.508%.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中部土壤资源形成机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各类型土壤的形成及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密切相关;在侵蚀度相同时,成土母质决定土壤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程度;母质与微地形地貌共同影响土壤营养元素组合的地域分布;新构造运动影响土壤植物营养元素的流失强度和土壤退化特征;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农业生态特征决定生产田的障碍因素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化学蚀变指数(CIA)的辽河流域土壤风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CIA风化程度指数对辽河流域土壤风化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取得的成果如下:辽河流域深表层土壤风化的程度差异不大,整体上辽河流域土壤的风化程度极低;从空间分布特征看,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呈U型分布:东部高于西部,两侧高于中央;各类型土壤中以水稻土和黑土的风化程度最高,风沙土、潮土相对其他的土壤类型风化程度较低;以地貌类型划分的土壤类型中,平原区土壤CIA值最高,风化程度高于丘陵区、低山丘陵区和低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