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在中国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从产地与层位上进行了分类比较,并较为系统地将它们按产地和层位划分出不同的类群;同时,对形成恐龙足迹的古生态,古环境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将中国恐龙足迹归结为如下类群:(1)晚三叠世恐龙足迹类群(Dinosaur Footprint Group of Late Triassic Epoch);(2)早侏罗世恐龙足迹类群(Dinosaur Footprint Group of Early Jurassic Epoch);(3)中株罗世恐龙足迹类群(Dinosaur Footprint Group of Middle Jurassic Epoch);(4)晚侏罗世恐龙足迹类群(Dinosaru Footprint Group of Late Jurassic Epoch);(5)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类群(Dinosaur Footprint Group of Early Cretaceous Epoch);(6)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类群(Dinosaur Footptint Group of Late Cretaceous Epoch)。  相似文献   

2.
正于新疆鄯善的中国最大规模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日前出土了体长35米、重约30吨的恐龙化石,刷新中国"龙王"纪录。这一大型恐龙化石发现于鄯善七克台地区距今约1.6亿年的地层中,属于植食的巨型蜥脚类恐龙。该恐龙形体巨大,体长可达35米,体重估计约30吨,它刷新了我国发现的侏罗纪大型恐龙的纪录。  相似文献   

3.
《科技知识动漫》2011,(3):23-23
恐龙习惯在比较干燥的陆地上生活,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就是“旱鸭子”。它们像现生的许多陆生动物一样,在迁移时,在逃避敌害时,或者是闲暇时,也会下到水中。诸如有些蜥蜴脚类恐龙在逃避肉食性恐龙的追捕时能够进入河流中躲避,不过它们都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游泳。有恐龙足迹化石表明,  相似文献   

4.
许梦园  时国  楼法生  杨玲 《江西科学》2023,(3):464-471+506
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内恐龙骨骼、蛋、牙齿和足迹4种化石资源类型及其产出特征。恐龙骨骼化石主要包括4科10种,蛋化石分为5科6属24种,牙齿化石属于霸王龙新种-中华虔州龙和鸭嘴龙,足迹化石属中华虔州龙。恐龙化石类型主要为蜥臀目的窃蛋龙类,少数为霸王龙和鸭嘴龙类,大多分布于赣州盆地;在池江盆地、信丰盆地、于都盆地、瑞金盆地和会昌盆地也产有少量恐龙化石。赣州地区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是研究恐龙生物群演化、古生态及古地理的宝贵素材,也是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总结了研究区恐龙化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化石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为赣州地区恐龙化石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恐爪龙类足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保存大量的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化石,2014年再次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8A和8B化石点)周边的地层进行系统考察,发现两个恐爪龙类恐龙(Deinonychosauria)的二趾型兽脚类足迹,这在鄂托克地区是首次发现。经对比研究,将其归入奔驰龙足迹属(Dromaeosauripus)。与奔驰龙足迹一起发现的还有其他两种兽脚类足迹(Asianopodus robustus和Grallator),反映了恐爪龙类恐龙的生活习性。此类足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内蒙驰龙足迹(Dromaeopodidae)的空白,增加了世界二趾型足迹的记录,也为鄂托克地区古生态与地层对比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08,(5):10
4月10日,中德古生物学家在恐龙足迹化石群现场宣布,在盆地都善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都善县以东约30公里处,一堵壮观的“恐龙脚印化石墙”呈现在茫茫戈壁上。“化石墙”主要露出部分高约3米,长近百米,上面的恐龙脚印大部分密集排列,  相似文献   

7.
刘行 《青年科学》2011,(6):15-15
不久前,中外古生物学者在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景区附近发现了大批鸟与恐龙足迹化石,并以此复原了距今约1.2亿年前的魔鬼城地区的古生物群与古环境。  相似文献   

8.
刘胤 《青年科学》2011,(2):20-21
不久前,古生物学家在山东省与江苏省交界的马陵山脉发现了多个恐龙足迹群,约60个足迹分布在至少4个化石点,这批恐龙足迹隶属于蜥脚类和兽脚类两大类。在其中的一个化石点,还出现了非常罕见的恐龙大追击场景。 据悉,这批足迹保存于东海县山左口乡一村庄附近,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出现了至少三种不同形态的蜥脚类足迹,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相似文献   

9.
化石是什么? 我们在电视上或者书上看到的恐龙化石,大多部是恐龙的骸骨,不过你可不要认为化石就都是骸骨哦! 事实上,化石可以是远古生物的骸骨,或者身体的某个组成部分(比如牙齿),它们显示着该生物的外貌特点和生理结构;化石还可以是生物留下的足迹等,这些则记录着该生物的分布位置和生活习性。比如,我国四川西南部就曾发现肉食性恐龙游泳的痕迹化石,这就为恐龙会游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罕见的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频密共生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产于中侏罗世达布卡组滨湖相沉积中;昌都市江达县雪集拉山发现古近纪大象足迹化石群,产于贡觉组湖相、三角洲相地层中.这两个化石群是青藏高原中新生代地质演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恐龙、古大象的迁徙、演化、古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中国辽宁的西部两度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目光聚集的焦点地带,中国科学家先后公布的两项化石方面的研究成果———辽宁锦州首次发现真正会飞的恐龙化石、辽宁朝阳新发现一种原始鸟类化石,使得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获得了关键性证据,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外的化石专家惊叹辽宁西部盛产如此丰富多彩的热河动物群化石,辽宁西部正成为全世界知名的“恐龙之乡”。事件:中华神州鸟与原始热河鸟化石7月2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今年春天在辽宁锦州义县发现了一块真正“会飞的恐龙”化石——中华神…  相似文献   

12.
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并在北泊子等地点采集了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甲壳类、昆虫类等无脊椎动物和狼鳍鱼、中华弓鳍鱼等,周赞衡研究的植物化石有松柏类、银杏和苏铁等。1929年,维曼对谭锡畴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这批标本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知识动漫》2011,(6):41-41
在19世纪20年代以前,“恐龙”这类动物并不为人们所知。最早发现恐龙的是英国乡村医生吉迪恩·曼特尔。他除了行医之外,还热衷于采集化石。  相似文献   

14.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不可一世的统治者。形态各异、丰富多样的恐龙化石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无数人着迷地猜测着活着的恐龙该会是什么样子。而关于恐龙形象的探索或想象,总是无法绕开最具诱惑力的一个环节——体色。实际上,这也是最难在化石中找到依据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重庆是恐龙最多的地区之一。别误会,千万别误会。这可不是在说丑女,而是指恐龙化石!多年来,人们在重庆的多个区、县发现多处恐龙遗迹,并先后发掘恐龙化石点3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探讨恐龙化石的风化原因,为恐龙化石新型保护材料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项目采用0.5,1,2mol/L硫酸溶液,二氧化碳饱和液与5%碳酸氢钠溶液对自贡出土恐龙化石进行人工加速腐蚀实验;利用失重法、XRD、XRF和显微法表征.结果表明:3种介质对化石腐蚀速率依次为硫酸溶液24.213 6g/(m2·h),二氧化碳0.663 7g/(m2·h),碳酸氢钠0.126 3g/(m2·h).硫酸溶液对化石腐蚀速率是二氧化碳的36.5倍,是碳酸氢钠溶液的191.7倍;在0.5mol/L硫酸溶液腐蚀下,XRD和XRF说明化石中CaCO3首先腐蚀,腐蚀量最大,腐蚀后化石中钙含量减少66.4%.化石腐蚀前后形貌变化与腐蚀速率一致.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科技潮》2010,(9):7-7
德国发现3亿年前未知恐龙化石,身高仅60厘米。  相似文献   

18.
恐龙,曾是地球的霸主。大家都记得侏罗纪世界给大家所带来的震撼,感叹地球上曾生活过这么多神秘的物种,他们是许多地球现生动物的祖先。我们国家也发现许多恐龙化石,如辽西热河地区。全世界众多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5,(7):58-58
6月16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古发掘,位于宁夏灵武磁窑堡镇的恐龙化石群1号坑内的恐龙骨化石已基本呈现。经考古专家鉴定,磁窑堡恐龙化石群含有至今亚洲已知最大的蜥脚类恐龙。考古人员介绍,2号坑内正在挖掘的一具恐龙化石已确定比1号坑内的还要庞大,有可能冲击世界顶级的巨型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20.
地质变动不仅可以把远古的恐龙变为化石,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恐龙行动和嬉戏留下的脚印也可以保存下来。研究恐龙的足印,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研究恐龙的生存状态。本文将带着读者,沿着恐龙的促迹,去追寻远古的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