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音乐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藏族音乐研究不仅是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范畴。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藏族音乐研究领域陆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及其学科架构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藏族音乐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更加瞩目的成就,研究成果及学科人才的积累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文章以出版的学术著作、博士学位论文及重要集成资料等研究成果作为主要评价坐标,对藏学研究中的音乐研究,即我国藏族音乐研究现状作了概括评述。  相似文献   

2.
《鸳鸯湖棹歌》的特点在于:它是作居于异地忆起家乡土风而作,它所题咏的主要是家乡与舟楫相关的土风,它是七言绝句的形式。《鸳鸯湖棹歌》向着与竹枝词、浪淘沙趋同的方向发展;同时向着题咏土风的方向发展,这在棹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不仅表现于它主要是题咏土风,而且表现于它和竹枝词、唐代教坊曲的浪淘沙曲辞一样都是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3.
袁虹 《河池师专学报》2010,(3):30-33,54
音乐赋发展到唐代,在乐教思想,文道说,重功利文学观及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更加注重理的阐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尚理倾向。具体表现在赋作内容多述说君臣之道、处世之道或生活中的其他哲理;在对音乐的描写上多以抽象之语叙述;在创作程式上也体现出由尚情转向尚理的趋势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技术则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传播技术融为一体,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中,使课件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教课件的分类及其制作的过程、方法与技巧,并提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削作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道教在唐代的特殊地位,唐代文人对道教的崇尚以及游仙之作阐述了唐代文人的崇道之风,认为从道教的角度研究唐代文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卓越的音乐评论家。唐代辉煌的音乐成就,给了白居易作诗评乐的灵感。他写下了许多自然流丽、感人至深的评乐诗篇,其内容涉及到歌曲、器乐(弹拔、吹奏)、舞蹈等方面。根据白居易的评乐诗,对诗人的音乐思想进行了浅显的认识和总结。读者若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而受益,则是作者写此文之所望。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音乐的繁荣也是空前的,听乐成了唐代诗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量以音乐为题材的诗歌也就应运而生,在整个唐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以前,在这方面较少专门的研究。本文试图以音乐与诗歌这对姐妹艺术的结合为出发点,就唐代音乐对诗歌发展的促进及音乐题材诗的思想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前辈学者和同代知音。 一、唐代音乐的繁荣及其对诗歌发展的促进 唐王朝初期的统治者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以隋的灭亡为借签,实行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音乐文化的最高峰,唐人小说对此有较多的记载和描绘。以唐代传奇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从音乐风尚、梦中受曲和勤政楼意象等三个方面对唐代音乐活动进行考论探析,可以发现唐代音乐文化具有全民性、高端性和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唐代音乐诗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它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处萌芽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唐代音乐诗在创作的内外部原因、题材、主题及创作动因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审美价值以及在中国诗歌中的地位,以证明它们的创作实践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充实与丰富。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了解音乐对人脑情绪诱发机制的规律,解决认知机制不清的问题,本文基于神经认知科学的基础理论,总结了目前国际上使用脑电图检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方法的研究结果,得到音乐对情绪诱发在不同脑区、不同频段的差异化及规律性影响等结论.该项工作将更加清晰地梳理与总结音乐对大脑情绪诱发的机制,对于音乐在脑认知与发育、音乐教...  相似文献   

11.
以泉州古城日常生活街区为例,采用类型形态学方法分析古城形态生成的文献资料,考察街区尺度层级的空间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对应城市形成、发展和衰弱的3个主要形态时期,生活街区具有的空间组织特点分别为唐代以里坊布局但坊市混合,宋元以坊巷制重构,明清是铺境系统下的心理建构;尽管制度更迭,部分街区融合各形态时期的特征,至今仍可识别.  相似文献   

12.
仪式及仪式音乐研究是近年来一个学术热点,并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重要方向。围绕“仪式音乐”,学界从个案到普遍,从实践到理论,均取得丰硕的成果,也建构了诸多理论与方法论模式。本文从对音乐概念的认知开始,强调由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到仪式中的“音声”之概念延伸,对仪式音乐这类特定语境中的“音乐”形式研究意义。同时,本文也梳理了中国学者在有关仪式音乐概念、仪式音乐分类、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阐释,希冀凝聚学术意识,让我们更好地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仪式音乐研究的中国术语,达到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歌舞大曲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集中代表了盛唐音乐的巅峰,而《霓裳羽衣曲》则是唐代音乐文化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探讨了《霓裳羽衣曲》的来历、风格与结构及唐代音乐鼎盛之因。  相似文献   

14.
悲田养病坊是唐代的慈善机构,其经历了贞观时的雏形,武后时的初创;玄宗时期的系统化;肃宗、武宗、宣宗时的网络化;懿宗时的法律化,最后随着社会的动荡而消亡。但是,悲田养病坊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乌夜啼》之名最早见诸中古乐府,唐代教坊曲中亦有《乌夜啼》,其后唐宋词中出现了大量以《乌夜啼》为词牌的词。通过考察其本事,可以看出,词牌之《乌夜啼》是以唐教坊曲《乌夜啼》为近源,以中古乐府《乌夜啼》为远源,哀怨婉曲是其声情的基本特点。南唐李煜首创《乌夜啼》之后,两宋时期有四十八字左右《乌夜啼》和三十六字《乌夜啼》,后一种情况是以《相见欢》为词调,当视为《相见欢》的别称。北宋时期创作此调的词人除欧阳修以外,比较鲜见,然南宋逐步繁盛,陆游、卢祖皋等是其代表,而且往往一题多作,促进了《乌夜啼》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与词     
词是我国文学史上唐宋以来新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萌芽于隋末唐初,发展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南北两宋.词是一种和音乐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学形式,它的形成决定于胡夷里巷之曲的传播,它的发展有赖于城镇商业经济的繁荣.自西晋“五胡乱华”以后,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传入,和中原固有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唐代民间音乐的曲调,《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唐代梨园教  相似文献   

17.
本文据《乐府杂录》等记载,论述了吉州唐代女歌唱家许和子的籍贯、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朝代,也是反宦官斗争遭遇挫折最大的时代。与东汉相比,唐代的皇权、相权、官僚集团的凝聚力、外戚力量和学生力量都相对小了很多。唐代中后期严峻的政治形势使皇帝对宦官更加依赖。在宦官专权的形势下,官僚集团、外戚和士子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宦官也是依赖性大于反抗性。与东汉相比,唐代的宦官掌握政权和军权也更加制度化。这些都导致了唐代中后期反宦官斗争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9.
倪秋霞 《科技信息》2008,(21):270-270
爱国主义教育是义务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光辉历史、伟大成就有一种自豪感,使他们具有爱国之心。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块沃土。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使人们在享受音乐美的愉悦和陶冶过程中,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那么,如何教好这门学科,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音乐教师探讨的课题。现就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以民间流行的歌谣、泉州市清净寺礼拜前的诵咏、祈祷词及赞圣童歌的音频资料作为实际谱例,分析、研究伊斯兰教音乐的特点,阐述泉州市伊斯兰教音乐与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音乐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