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山水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联合体,有了东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就有了"双轨":一是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关系,二是与东盟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定位和处理得好,对发展双方的关系至关重要。二战后,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双方的关系都经历了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翟崑 《世界知识》2011,(21):66-66
匹夫有责 一位一直在关注笔者专栏的年轻朋友说,很久没有看到我写东南亚的故事了。的确如此,自打从现代院的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调到世界政治研究所后,大概有半年了,一直没有专门写过东南亚。毕竟,这个专栏坚持了很多年,当初是以写东南亚起家的。因此我的个人“属性”也就被烙上了重重的东南亚印记。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的职场上,往往有一些人,在职场上打拼多年以后仍然一事无成,怀才不遇.徒然埋怨命运不公,没有给自己机遇:有的人综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在机遇来临时又抓不住:有的人在选择工作时"东挑西拣".枉使宝贵机遇擦肩而过;还有的人选择工作时"慌不择食".草率地抓住机会做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毫无疑问,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因素.一个人.没有机遇,很难取得大的成功;反过来,有了机遇,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而走向成功.俗话说"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机遇,不是上天的恩赐,也不是领导偏心,机遇是每个人自己创造的.谁能时刻准备着.谁就能创造机遇.如果我们要牢牢掌握自己发展的主动权,就一定要记住:机遇,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人在职场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是否善于创造机遇.  相似文献   

4.
从时代的发展过程看,国际关系在当前东南亚文化的发展中充当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南亚的文化呈现出了新的发展事态:在提升各国民族文化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区域文化共同繁荣。在其他方面东南亚的文化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各国的不同国情也使得其受到的影响不一样,于是东南亚文化在共同繁荣的前提下,各国又有着具有国家特色的文化状态。当然,东南亚文化发展的趋势也同样对国际关系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化史的著作中,如果说有什么地区的文化史还很少有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的话,其中一个地区就是东南亚。稍稍浏览一下国内外出版的世界文化史著作,大部分根本就没有东南亚的内容;少数有一些,也是语焉不详。是东南亚没有文化吗?显然不是。我国著名的东南亚史学者陈序经先生指出:"在东南亚不只有文化。而且有过很高的文化,不只有历史,而且有很长的历史。"这是熟悉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进而给国内清真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但也面临众多挑战,存在许多问题。新时期,中国清真企业要以西北地区为中心,食品业为核心,通过多种途径,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清真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沈月红 《科技信息》2007,(29):290-291
新建本科院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后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外事工作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其外事工作也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针对在观念、管理体制、人才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握关键,改革创新,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外事真正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提高学校升本之后的整体办学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此时,在《世界知识》的年终研讨会上,我用一个"反"字总结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年度特点,意为去年的整体形势在向与此前相反的方向发展。今年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起点:一方面是东盟成立50周年,迈入下一个50年。另一方面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整体好转,并且从中共十八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转进到十九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因此,从较长时段来观察今年的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东盟已经涵盖了几乎全部东南亚国家,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故事,也可以引申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是说来话长。新中国与东南亚最早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就是同属社会主义的越南,两国在1950年初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两国人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通过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斗争结成的友谊。图④就是1959年胡志明主席到北京参加中国国庆活动的情形。而在与越南建交三个月后.中国就与印度尼西亚建交。印尼是东盟创始国之一,也是东盟成立时惟一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图②是中国一印尼友好协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0.
正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东盟的整体关系、中国与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板块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11国的双边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当下,处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域的东南亚是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毗邻台湾与东南亚的前沿,具有天然的文化区位优势,理应成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然而,当前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大环境而言,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具有先天不足,在某些领域被当成了一种玄幻的概念,其副作用亦已显现;就区域特性而言,缺乏产业链基础、高端创意人才、“Higll”氛围与青年新锐群体,等等。当然,随着经济转型的加快,传统的文化相关产业将迎来宝贵的发展契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发展机遇也已凸显。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地区作为与中国大陆相邻的地区,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与中原的往来。为此,有不少学者对东南亚的历史进行了研究,但以往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地名和交通路线的考证方面,为数不多的关于东南亚地区历史的研究也多以国别史的形式为主。只有霍尔的《东南亚史》和约翰.F.卡  相似文献   

13.
今后一个时期,东南亚金融危机仍会是官方、学者、媒体乃至普通百姓关心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才能不断深化,甚至是从误区中走出;更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吸收外资方面:不利影响更多些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该地区投资环境恶化,这对我国今后吸收外商投资是一机遇。首先,金融危机使该地区的泡沫经济发生破裂,国内企业元气大伤,经济处于低谷。这不仅削弱国内生产力,也削弱了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令以东南亚市场  相似文献   

14.
"百越古道"是连接中国西南至南亚"茶马古道",是通往中国东南出海口和东南亚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通过这一古道向东南亚扩散。我国南方与东南亚有20多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还有很多民族是"跨境民族",这一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这一古道密切相关。百越古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和大洋洲交往频繁,为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百越古道初成格局。三国至唐宋,是百越古道大发展和鼎盛的时期。元至民国时期,百越古道继续发展与变革。解放后,百越古道获得了新生和繁荣。百越古道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追溯历史,考察百越古道在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5.
由于帝国主义采取贸易歧视政策,在东南亚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贸易道路上竖起了人为的障碍,使东南亚国家吃了不少苦头。1955年4月万隆会议后,与会各国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经济合作,摆脱贫困,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这个愿望为亚非国家与社会主义各国的贸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一向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贸易,谋求共同的经济繁荣。因此,东南亚国家同社会主义各国的贸易近几年来有相当的发展。 1955年东南亚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的发展要比其他地区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的速度为快。拿东南亚个别国家来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如印度尼西亚1955年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额为7,700万美元,为1954年的2.2倍,为1953年的6.7倍,而1951年只有900万美元;1955年缅甸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为2,400万美元,为1954年的6倍;印度1955年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正>东南亚是宗教的"万花筒"。之所以这样讲,首先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在东南亚都有分布,并且存在着独特的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和在全球有很大影响力的伊斯兰教文化圈。东南亚既拥有世界上总量最多的佛教信徒,也拥有伊斯兰教信众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其次是本土宗教很发达,万物有灵等传统宗教无处不在,并且和外来宗教相融合,越南的高台教、和好教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三是东南亚的每个国家都是多元宗教国家。  相似文献   

17.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国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分析东南亚语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加强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15,(7):14-15
<正>东南亚是宗教的"万花筒"。《剑桥东南亚史》则把东南亚比作"宗教的十字路口",将多种宗教在此汇集的原因归结为"早期的远洋贸易",进而指出"东南亚每个重大的历史转变都涉及宗教变化的因素"。综观东南亚的宗教发展,既有这个地区的佛教化、伊斯兰教化、天主教化,也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的东南亚化。在中国与东盟关系飞速发展之时,我们需要增加对东南亚社会生活和宗教文化的了解,懂得欣赏"多元之美",尊敬东南亚人民在消化、吸收、发展多元宗教过程中展现出的宽厚、平和与包容,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进入了一个无处不有、无所不用的境地,无论是在经济、文化、军事方面还是在社会活动等其他领域上,网络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在早期网络协议设计上对安全问题的忽视,以及在管理和使用上的无政府状态,逐渐使Internet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与它有关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为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与Internet互连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综观中国近现代历史,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对机遇的认识和把握不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丧失历史机遇就丧失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丧失了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留下的沉痛教训在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两次摆脱半殖民地危机的机遇,但最终都丧失掉了。一是鸦片战争前夕,欧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