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利用日汉音资料对《广韵》四等韵之介音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一些学“在日语说来,汉语的介音I(u)在音节里是不存在的”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认为在《广韵》时代,四等韵之介音还尚未出现。同时将日语历史假名用法与现代假名用法进行对照,提出了在日语音韵系统中存在“准拗音”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韵书《刊谬补缺切韵》《广韵》和《集韵》中寒桓韵的反切经历了一些变化,但反切大体保持原来的系统。桓韵字主要元音与寒韵一致,保持不圆唇的特点。桓韵是因为合口介音才另立一韵,并不是主要元音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集韵》《广韵》小韵及反切的对比,可发现《集韵》有新增小韵与同韵内其他小韵重出的现象.《集韵》新增重出小韵共149个.根据小韵重出对象的不同,《集韵》重出小韵可分为四组,同时参照《广韵》音系中有无同韵系内相同声母、韵母拼合等,各组下又可分四声相承类、同部位相承类、新增拼合关系类、新增转移类等四个小类.重出小韵之间的实际差别是深入研究《集韵》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宋本广韵·永本韵镜〉合刊影印本弁语》对于《广韵》的版本论述精当,但仍有些许尚需补充之处,内容涉及:《广韵》“巾箱本”的来历,《广韵》何本为最善。焦点集中在《广韵》的巾箱本和巨宋本之上。经过两种版本韵目的比较和上平声一卷的比勘之后,笔者认为二者当为同时代的两个善本,“可兹互校”,不可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1,(8)
《从零开始学日语》,是洪恩软件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又一个新的拓展,并且集中了国内著名高校日语专家、留日多年的学者、崇尚人性化的洪恩软件工程师共同创造的多媒体日语学习软件。学习日语,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需求;学习一种语言,了解异国文化,洪恩公司正是应广大日语学习者的要求,在新世纪倾注了大量精力,为日语学习者营造一个学习日语的环境、提供了一个学会日语的方法、铺垫了一个学好日语的基石!《从零开始学日语》在设置了一些与发音相关的单词和绕口令,并从“清音表”、“浊音表”、“拗音表”三部分发音假名着手,向您讲解每个假名的发音规则、笔划顺序和一些与当前假名相关的单词.而在“单词宝典”中利用“词典”和“易混淆单词”的讲解,融会各  相似文献   

6.
薛道衡的诗歌流传不多,但通过与《广韵》相对照,考其韵部分合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出《切韵》时代的薛诗多数已经反映出了《广韵》的用韵规律,如:尤侯同用、支之脂同用、歌戈同用、寒桓同用、唐阳同用、灰咍同用、先仙同用、真谆同用等。还有一些诗韵与《广韵》同用独用规律有不同之处,如薛诗中尤月同用、青与清庚同用、支齐职同用、豪叶同用、东职同用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青与清庚同用,反映了当时韵的特点,体现了《广韵》系统之前诗人们用韵的一些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7.
《集韵》见、溪、疑、影、晓反切上字的分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韵》、《广韵》一系的韵书里,牙、喉音声纽的反切上字,有一、二、四等一类,三等为另一类的分用趋势。《集韵》除接等的分用不同外,还有按开、合口分用的趋势。《集韵》这些反切上字的分用,显然受到当时盛行的等韵学影响,反过来又影响了《礼部韵略人《古今韵会举要》等一些韵书的反切。因此,研究《集韵》牙、喉音切上字的分用,并把它与《切韵入矿韵》及万关等韵图加以比较,木仅对了解北宋时期的语音情况有益,而且对隋唐至宋的一些音变现象也可提供线索,同时还可为解决《切韵入《广韵》及的图中尚存的问题提供材料。由于只有见…  相似文献   

8.
《等韵精要》是明清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韵图,是研究清代中期山西方言的重要语音资料。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本书韵图部分韵母分析入手,与《广韵》韵母系统进行重点分析,说明二者间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浊上变去的研究进展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材料的局限.大家在讨论唐代的浊上变去时,所能举出的例证不外《讳辩》、《刊误》等.本文深入考察了《广韵》的又音材料,首先定出选择材料的三个标准,从纷繁复杂的《广韵》又音中筛选出词义相同、等相同、开合口相同、声母相同、韵亦为四声相承之韵的全浊上去又音字例73组,146字(包括补充类),认为这批对应整齐,体系严谨的又音字例,就是当时浊上变去在《广韵》音系中的反映,是《广韵》中浊上变去的明证.接着又分析了这批又音字例的出现环境,指出不论从声母公布看,还是从韵摄分布看,当时的浊上变去已呈现出“全面铺开”的趋势.本文还格外注意分析这批又音材料在横面结构与纵向演变方面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考察明代莞籍诗人用韵,并与《广韵》对照分析韵部之间的分舍,归纳出22个韵部: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系统既不同于历代诗人奉为圭臬的《广韵》音系,也不同于代表当时官话音系的《洪武正韵》,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以上古《诗经》韵系和中古《广韵》韵系为参照,对曹操诗歌用韵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把它与《诗经》和《楚辞》中的合韵进行比较,以加深对魏晋时期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建立新的现代音韵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延续了一千四百多年的传统音韵学抑或是近百年来的现代音韵学,其基础都是《广韵》音系.而现在我们证明了《广韵》及其原本《切韵》是一个综合音系.因此我们应该以新整理出的早于《切韵五十八年的齐梁金陵雅音《玉篇》音系为基础建立一个科学的合乎实际的新音韵学.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姚刊三韵本《类篇》讹舛较多,曾有文对其进行过校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今仍以石部为例,利用现存字书、韵书等相关文献进行校订,例举“ 、 、 、 ”四字注音之误和“ 、 、 ”三字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14.
说“笑”     
《广韵》去声三十五笑韵释“笑”是:“笑,欣也,喜也,亦作笑,私妙叨。” 这是“笑”字由古至今普遍的音读与义解。但这个意义与这个字形有什么关系呢? 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于竹部“笑”字下注“此字本缺,臣铉等按孙愐《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按李阳冰刊定《说文》,从竹从夭,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私妙切。”  相似文献   

15.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考证可知:《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会定正》反切拼读成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应相当于《韵镜》与《广韵》。  相似文献   

16.
《大宋重修广韵》中的两个韵字“[犭遀]”、“鬀”的讹夺现象尚未引起前修时贤的关注,“[犭遀]”为“[犭隨]”,形夺“阝”而误、“鬀”为“鬄”形似而讹,讹误的原因一是未细考文献,二是不明古音。  相似文献   

17.
广韵是重要的韵书,同时也是重要的辞书。 广韵本于切韵。陆法言写切韵的主要目的,在根据颜之推等群贤的遗意,建立崭新的语音系统,所以重点在审音,他“剖析毫厘,分别黍累”,费尽了心血。至于对所收韵字的训释,他于“诸家音韵”以外,还参考了“古今字书”,也是重视的,但究竟不是重点。从切韵残卷看,所有的训释都力求简明,有些常用字就未加解释。切韵行世以后,得到世人很高的评价和普遍的重视,后人纷纷地为它增字加注,使它向辞书的方向发展。长孙讷言作笺注,是因为切韵“酌古沿今,无以加也。然古传之已久,多失本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音韵学研究》是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音韵学的诞生。但"古音字类表"存在的一些讹夺等现象尚未引起前修时贤的关注。现参照《康熙字典》、《广韵》等辞书,分类列举"古音字类表"的疏漏现象,并以声母表和韵母表中韵字对应的情况稍加说明。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音韵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古音学研究的成果令人瞩目,中古音研究也有长足的进展。在中古音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当首推陈澧。陈澧(1818—1882),广东番禺人,所著《切韵考》(附外篇)一书,创立了反切切语的系联法,从《广韵》的切语中推求《切韵》的声类和韵类,自成一家之说。后人普遍赞同他的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其书成为研究中古音学者的必读之书。然而,陈氏考订《广韵》后所得的声类和韵类,没有被后来学者采纳。周祖谟先生于本  相似文献   

20.
“韵”是宋代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书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韵”和“胸次”有关,“胸次”又和圣哲之学、道义相关,与“俗”是对立的。综合宋代学者的看法,曹植、陶渊明被认为是有“韵”的诗人。“韵”是不可学的,是一种天生的灵性。范温在《潜溪诗眼》中对“韵”作了规定:有余意和美之极。从美学史的角度看,“韵”主要概括了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诗歌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