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儒家管理哲学对现代化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研究科学、创新技术的同时,却忽视了人的“主体性”,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阐述了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安人”的含义及其对现代化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国家行政管理领域的创新,并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产生了启示作用。但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有着与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因此,我们不能原样复制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我们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消化和整合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柳宗元所处的时代环境出发,着重在两个方面阐述作家道家思想的表现:(一)对道家“元气”说的继承和发挥.认为“元气”是万物的本原,意识到“元气”产生万物是通过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论述了“元气”的无限性及其表现(?)态.(二)对道家“天道自然论”的继承和发挥.由“天道自然”走向无神论,由“天道自然”主张“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4.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管理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合理的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而学生管理也是如此。“管”和“理”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管”体现的是物的因素,在管理中是“硬件”部分;“理”体现的是人的说教文的因素,在管理中是“软件”部分。两部分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管理,人性和谐,刚劲有力,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学校管理中的“法” 学校管理中的“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管理者运用命令、决定、指示、决议等行政手段进行的管理过程;二是立法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学校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东莞科技》2005,(3):31-32
将古籍智慧——兵法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是近来较流行的话题。但要注意将“兵法”运用得当,否则可能随时遭遇“十面埋伏”。  相似文献   

7.
“和”与“争”是伦理思想的两种互相对立的心理现象,客观存在于各种伦理思想之中。从中西伦理心理的比较中,揭示了“和”与“争”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及应如何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稳定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合作与斗争的关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伦理心理观。  相似文献   

8.
一个从事直销工作的人都会拥有一支由他的下级和客户组成的团队,如何不断地帮助下级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从而使下级不断获得成长?如何使得团队在持续磨合和教育的过程中真正趋向“共识”、“共事”?如何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获得客户的认可和欣赏?是“团队的管理”的全部内容。于是围绕如何做好“团队的管理”便成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9.
儒家家族主义对家族企业有何价值,在回答该问题时多半涉及马克斯·韦伯关于“儒家伦理阻碍东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命题。该命题由于存在严重的“缺陷”和“脱节”,应当受到质疑。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因为日本的经济崛起以及随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儒家伦理促进了东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是活生生的人,适应人性,学校管理就有较高效率,反之,则效率低下,在现代制度化教育背景下,众多都现一协同劳动,没有规章制度(外因)是不行的,但外因必须得到被管理者认同,才能完全发生功效,因此,学校管理应以“以人为本”的“Y理论”为主,辅之以“以规章制度为本”的“X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先秦道家的治道思想以"道法自然"为本质,以"清净为天下正"为目标,以"无为而无不为"为行为标准,以"太上,下知有之"为最高境界,构成了道家思想的管理观,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境界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道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12.
道家在中国医学上有重大贡献,这些都同道家理论在医学上的应用分不开。道家医学的传播形态主要为三种,伦理型、传统科技型和符祝型。三种类型在历史上分别反映出,道家在追求医学完善的活动中,经历了复杂的筛选、淘汰和认证过程。值得重视的是,道家在医学上的一些本土性的科学理论,越千年不衰,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极其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蕴含丰富的环境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护生戒杀"、"守道而行"、"珍惜资源"三个方面。它成为道教环境伦理思想的典范,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环境伦理实践品性,值得现代环境伦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叛国附敌“事件”的“产生”,“有无数互相交的力”。多年来,学术界忽视了道德视角这一种“力”,而它是诸力中最具周氏个性“这一个”。道德的核心观念是个人和整体(国家、民族、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周氏道德原则是“利己”第一。它以我国道法两家和西方人类学的伦理思想为渊源。由它派生的道德准则、道德控制(良知)是导致周氏叛国投敌的重要内因之一。揭示它,对未来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有现实的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德化精神”是大理最优秀的民族文化。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重视教育。大理白族历来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通过对儒、释、道等文化的兼收并蓄,立足本民族的思想,在哲学思想、礼乐伦理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建树,推动了白族文化朝着更加丰富、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使大理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这种精神对现代建构和谐社会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道法自然”,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道家“行不言之教”的原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道家“以不救救人”的思想要求不以扭曲人的本性去教育发展人;道家“无用之用”的教育理念要求博专结合;道家“正言若反”的观点揭示出教育自身的根本局限性和深刻悖论;道家“得意忘言”的主张启示人们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力的培养;道家“谋于未发”和“图难于易”体现了教育的预防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道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国江右史话派新倡“朱耷即青云圃道人朱道朗”伪说,道俗两界,哄传百年,亦纠葛百年,已成八大山人研究界亟待突破之学术瓶颈。本文首揭“清初南昌青云圃道院为南明弘光朝亡命权贵隐身窟”、“朱道朗旧友马道人为弘光权相马士英”等透镜式微观考据。为证伪“朱耷即朱道朗”提供全景式宏观视界。  相似文献   

18.
"因"这一范畴在老子以后的先秦道家理论中,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落实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国语》、《黄帝四经》中多提及"因天"思想,即顺应天道,《管子》中创造性的提出"静因之道"命题,完善了道家的方法论,为此,通过对以上思想的分析探讨了"因"这一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戒律体系不仅是道教信仰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之学,也是修行者初学入德之门必须修持的根本,是构成道教伦理的重要内容。中国道教戒律体系建设大致经历了萌生和初步创制、完善和持续发展、多样化和系统建设、趋于衰落和重振四个阶段;其特色体现为依例制戒性、预防与范导并重、效力的规范性、实施的教育性诸方面。道教戒律体系重在强调个人修持、人格完善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表明道教是道德品性极为浓厚、内涵非常丰富的伦理型宗教。道教戒律体系建设内含体用合一、兼容并包、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之历史经验,当为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道教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意识、“三才相盗”的平等观念、“德及微命”的生命关怀和“我命在我”的技术限制几个方面阐发道教生态伦理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