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目的 :将结肠镜、X线及病理学检查相结合 ,提高结肠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将结肠镜检查所发现的 15例非肿瘤性疾病 ,经活检后行 X线钡剂灌肠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并将三种结果进行分析 ,最后得出正确诊断。结果 :三种检查结果分析得出 ,溃疡性结肠炎 5例、Chron病 1例、孤立性溃疡 3例、嗜酸性肠炎 1例、白塞氏病例、缺血性肠病 2例、出血性肠炎 1例、肠息肉病并溃疡 1例。结论 :非肿瘤性结肠病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将结肠镜、X线及病理学检查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而确诊。  相似文献   

2.
小肠肿瘤的X线诊断(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 《甘肃科技》2002,18(5):59-59
小肠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 ,仅占胃肠道肿瘤的 5 %。其起病隐匿 ,缺乏特征性体征。并且居体腔深处 ,其肿块不易扪及。病人多因腹部疼痛、腹胀、消化道出血、贫血、间歇性肠梗阻或者其他疾病而就诊。常规钡餐透视检查时 ,钡剂排入小肠需较长时间 ,钡剂易凝絮而使密度增高 ,肠管不能充分扩张 ,肠管又互相重叠 ,易将病变遮盖 ,再加上不能连续观察小肠 (每隔0 .5— 1H复查一次 ,间隔期间常常正是钡剂通过病变处 ,因而无法发现病变区域的改变 )故很容易将小肠病变遗漏。小肠双向双对比造影术 ,使全程小肠获得良好双对比影象 ,效果满意。本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结石内镜下治疗的操作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上消化道结石采取内镜下介入治疗,将结石用异物钳、圈套器、网篮及胃石切割器反复碎石、取石。结果:42例上消化道结石内镜下一次性碎石成功34例,2次碎石6例,3次碎石1例,总成功率97.62%。并发症2例,占4.76%。结论:上消化道结石的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症状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这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腹痛、消瘦、大便隐血阳性、腹泻或发热等症状、体征.平均持续2a.通过胃镜、小肠x线钡餐及大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彩超多普勒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另有健康体检者15例.结果38例患者中小肠炎性肠病(包括Crohn病、糜烂/溃疡)11例,小肠血管异常者5例,小肠息肉样增生6例,小肠蛔虫症3例,结肠黑变病6例,未见异常者7例.健康检查者中未见任何异常者10例,结肠黑便病2例、小肠蛔虫症1例,小肠息肉样增生1例,小肠血管异常者1例.结论胶囊内镜对经传统方法未能检出的疑似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尤其对疾病早期、轻型患者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道癌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过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中晚期食道癌,不愿意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进行内镜直视下支架的置入术。结果:91例患者置入97个支架,成功率100%,有效率100%。结论:内镜直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是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肺癌临床病理类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高台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2018年7月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78例病例资料,将获得的活检结果与后期治疗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78例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组织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与后期治疗及随访诊断结果基本吻合,诊断准确率高达96.15%(P0.05),其中良性病灶31例(39.74%),恶性病灶47例(60.26%),误诊3例,穿刺为炎性细胞浸润,而经后期治疗及随访发现为腺癌;穿刺后并发气胸4例,并发咯血7例,经对症治疗均好转。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用于肺癌临床病理类型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且并发症相对较少,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 (EU S)对常规内镜检查怀疑为恶性胃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 Pentax-36 ux型 EUS对常规内镜检查怀疑为恶性胃溃疡的患者进行检查 ,EU S下的良性溃疡行正规内科治疗后复查 ,恶性溃疡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结果 :经 Pentax- 36 ux型 EUS诊断的患者 18例 ,良性胃溃疡 6例 (33.3% ) ,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二月胃镜复查均痊愈 ,准确率 10 0 % ;恶性胃溃疡 12例 (6 6 .7% ) ,通过与术后病检进行对照 ,准确率为 91.7% (11/ 12 ) ,假阳性率为 8.3% (1/ 12 ) ,同时把 EU S下恶性胃溃疡的 TNM分期与术后对比。结论 :EU S能很好地鉴别良、恶性胃溃疡 ,由于 EU S下恶性胃溃疡的 TNM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 ,对外科手术方式选择有很大帮助 ,应把 EU S作为恶性胃溃疡手术前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应用内镜多隧道黏膜下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并观察癌变前的特征.方法: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5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评价病灶平均直径、病灶周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手术切除后标本病理结果等临床数据,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应用ESTD治疗有15例患者病灶切除率达到100%,根治性切除率86.7%,对于大面积食管早癌的治疗,相比于报道的ESD中整块切除率与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2%、70%,ESTD中整块切除率与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100%、81.8%,术后对患者随访恢复状况良好,复发率为1.72%.结论:应用ESTD治疗食管癌早期患者,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纤维内镜在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不明原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须急诊剖腹探查的患者进行术中内镜检查,总结和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19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原因,其阳性检出率达95%.其中十二指肠降部单发腺瘤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Dieulafoy病1例,十二指肠淋巴瘤1例,空肠间质瘤2例,回肠淋巴瘤2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5例,小肠动静脉畸形5例,胃空肠吻合口出血1例.检查用时15-20min.患者经术中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后行相关手术治疗,术后无1例出现消化道再出血.结论:不明原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内镜的应用大大提高病变检出率,及时明确出血部位而采取相应治疗,且定性准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83个病灶行非探头加压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正常腺体组织与病变区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绘制ROC曲线并确定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 83个病灶中经病理诊断恶性病灶34个,良性病灶49个;恶性病灶SR为3.886±0.572,良性病灶SR为1.759±0.62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以3.26为最佳诊断界点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91.8%,准确率89.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胃肠道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3组,即安静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各组给予8周不同强度的运动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肠推进率、胃窦组织和十二指肠组织AChE、NOS阳性面积率。结果低强度运动组的胃排空率、肠推进率、胃窦组织和十二指肠组织AChE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趋势(P<0.05),NOS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高强度运动组胃排空率、肠推进率、胃窦组织和十二指肠组织AChE和NOS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与低强度运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强度运动使大鼠胃排空和肠推进增强,高强度运动对使大鼠胃排空和肠推进有抑制作用,ACh和NO神经递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经典方剂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的效果,从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60例确诊为非恶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加灌肠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加灌肠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肠梗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高药物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硫酸钡灌胃法在小鼠肠道传输功能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硫酸钡和活性炭小鼠灌胃的方法,对正常和便秘小鼠进行小肠推动率、粪便排出量、首粒大便排出时间的观察。结果用硫酸钡灌胃法检测正常和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可客观地反映小鼠不同生理状态下小肠推动率、首粒大便排出时间和排便量。结论硫酸钡灌胃法可作为小鼠肠动力学实验研究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62例直肠癌病人发病症状和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对有大便习惯改变(823%)、便血(711%)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行直肠指检及钡双重造影和内窥镜检查,以免误诊、漏诊。(2)术后放疗对降低局部复发率和延长复发时间有明确效果;姑息放疗对缓解病人疼痛、便血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内镜辅助下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和相关的经验教训。方法对5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耳内镜辅助下的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内植法修复鼓室成形术,术后进行言语频率(250~2000 Hz)气骨导差、声阻抗检查及临床效果观察。结果 56例(耳)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听力提高达91.8%;鼓膜有效达96.4%;干耳达94.6%。术后1年纯音测听示言语频率气骨导差:(17.5±8.1)d B H L;术后1年声阻抗:As型曲线29例,C型曲线10例,B型曲线17例。结论施行耳内镜辅助下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内植法修复鼓室成形术,既可以清除隐蔽部位病变组织,又可以有效保留原中耳乳突解剖结构和改善听力,更好地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常规手术加用耳内镜辅助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从事研究肠道疾病及其他基础医学的科研工作者,需通过灌肠法来验证某种药物对肠道疾病的疗效或构建小鼠肠道疾病模型,但传统的灌肠方法操作过程易导致造模失败或小鼠死亡,并且目前市场上并无小鼠专用的灌肠设备,因此实验中迫切需要制备适合小鼠灌肠的器材。由于课题需要构建炎症性肠病模型,经实验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本实验已制作出适用于小鼠灌肠的灌肠器和肛塞,该装置具有制作简单、造价经济、效果明显、致死率低等特点,可以在小鼠灌肠的实验研究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OMOM capsule endoscopy (CE) in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ndications. Methods: Data from 89 consecutive patients (49 males, 40 females) with suspected small bowel disease who underwent OMOM CE (Jin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review. The patients' indications of the disease consisted of the Chongqing, China) examination were obtained by retrospective following: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GIB), abdominal pain or diarrhea, parti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specte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umor of unknown origin, hypoproteinemia, constipation, weight loss, and elevated tumor markers. Results: CE failed in one patient. Visualization of the entire small bowel was achieved in 75.0%. Capsules were naturally excreted by all patien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abnormalities was 70.5%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mall bowel disease, and the diagnostic yield for patients with OGIB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in or diarrhea (85.7% vs 53.3%, P〈0.005). Angiodysplasia was the most common small bowel finding. Active bleeding sites were noted in the small intestine in 11 cases. Conclusion: OMOM CE is a useful diagnostic tool for the diagnosis of variably suspected small bowel disease, whose diagnostic efficiency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illcam SB (small bowel) CE (Given Imaging, Yoqneam, Israe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康合剂联合中药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评价健脾补肾活血泄浊法对慢性肾衰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延缓慢性肾衰的机制。方法 60例中医辩证属于脾肾气虚,湿瘀内阻型的慢性肾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康合剂口服及中药灌肠液灌肠,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内毒素、D-乳酸、硫酸吲哚酚等指标的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相应治疗后血肌酐及尿素氮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在肠道屏障功能改变方面,结果显示内毒素、D-乳酸、硫酸吲哚酚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康合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体肠源性毒素的产生,恢复肠道屏障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稳定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选取清洁级3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三组,以小肠推进长度的百分比为指标。通过观察Wistar大白鼠在运动前、运动中30min和运动后30min小肠的推进程度变化,确定运动对Wistar大白鼠小肠推进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运动中30min的Wistar大白鼠的小肠推进程度比对照组降低;运动后30min组的Wistar大白鼠的小肠推进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从而得出运动有助于小肠推进活动功能,小肠动力功能能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3只红腹锦鸡小肠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用组织学方法对 3只红腹锦鸡的小肠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 :红腹锦鸡的小肠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等 4层结构组成 .其环状皱襞明显 ,粘膜层较其它各层厚 ,从十二指肠到回肠 ,肠绒毛由细长密集逐渐变得宽短稀疏 ,肠绒毛中存在明显的平滑肌束 ,但未见中央乳糜管 ;固有膜中有发达的腺体 ;粘膜肌层由一层纵行平滑肌组成 ;粘膜下层由十二指肠缺无到回肠得变明显出现 ;肌层由内环肌和外纵肌组成 .另外 ,将红腹锦鸡与其它鸟类小肠壁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