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和3个常规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产量相关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在所考察的19个性状中,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单株果节数、蕾铃脱落率、籽指、衣指、黄度和反射率品种问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棉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和衣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但转基因棉与常规棉品种间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是转基因棉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而衣分和单株铃数则是常规棉品种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7个显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系和4个常规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对28个组合的F_1及亲本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产量构成与亲本明显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中对皮棉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是单株铃数>铃重>衣分;而亲本中为衣分>铃重>单株铃数。  相似文献   

3.
对 4组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F1代的性状差异性研究表明 :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衣分和籽、皮棉产量主要表现为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核质互作效应不明显 ;铃重、子指、衣指、2 5 %跨距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是否受核质互作效应的影响 ,则取决于特定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对棉花三系在配制杂种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五个陆地棉恢复系和三个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得到15个杂种F1;并对杂种F1的重要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进行了研究.对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表明:有关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整齐度方面杂种F1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的水平,而在皮棉产量、单株吐絮铃数上的差异却是不显著的.不育系中A和PA在铃重、衣分和绒长上的一般配合力是高度显著的.恢复系4R—16在铃重、衣分和纤维整齐度的一般配合力也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这些试验结果对以后的研究和选育强优杂种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不同红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对20个红花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证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百粒重单株有效果球数、二级分枝数分枝长度一级分枝数茎粗顶花球直径株高第一分枝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茎粗、一级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分枝长度、第一分枝高、百粒重为影响单株籽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发现,百粒重、一级分枝数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最大,因此,在适当控制茎粗、分枝长度、第一分枝高、单株有效果球数的基础上,将提高百粒重、一级分枝数作为红花品种的主要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6.
棉花海陆回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棉花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突破性的品种少;品种的纤维比强度低,难以适应纺织工业纺高档纱的需求;而海岛棉具有纤维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如何把海岛棉中的优异性状基因转移到陆地棉栽培品种中,要选育出比现有推广品种好的优质品种,必须从众多复杂因素中找出影响较大的因素后进行品种的遗传改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棉花育种的效率。本研究应用DPS统计软件等,对棉花陆地棉系9与海岛棉新海16的回交组合BC4F2群体进行了农艺性状的变异、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在BC4F2代回交株系材料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在田间进行选择是要注意农艺性状之间复杂的关系。2)有的目标性状基因已经处于纯和状态受环境影响较小,但是有的目标性状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此时进行单株选择是十分不可靠的。3)铃重和衣分、果枝数与铃数的同步遗传改良较容易也就是说控制产量各个性状之间的同步遗传改良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7.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选用3个常规陆地棉品种与5个陆地棉族系种质系材料杂交,遗传效应分析表明:杂种产量、品质以有产一组分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和极显著;子棉产量、皮棉产量、早熟性、伸长率、麦克隆的非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株高、铃重、子指、衣指、衣分、绒长、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绒长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株高、 子指、衣分中等,铃重、衣指次之,其它性状遗传力较低,试验综合分析说明,陆村棉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四川10年育成品种(组合)的单铃数、单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常规中结构因素与皮棉产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而杂交棉仅衣分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杂交棉的产量潜力比常规棉大。在对皮棉产量比CK增产5%以上的常规棉和增产10%以上的杂交棉的分析中,铃重与皮棉产量的负相关,表明常规棉和要交棉高潜力的进一步改良,重点应提高结铃数和衣分。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 > 单株干籽重 > 鲜果含油率 > 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I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II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II类可分为IIa和II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蓖麻主要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2 5个蓖麻杂交种的 1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一级分枝粒重、单株粒数、茎粗是蓖麻增产的重要因素 ,一级分枝粒重是育种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水稻叶型特征与产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2个水稻品种生理成熟期的产量和叶型特征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叶型特征各性状的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剑叶宽、短、直和叶基夹角小;倒二叶厚、直、叶鞘长;倒三叶长、直、窄、厚、叶鞘较短和叶基夹角较大的株型对产量的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马铃薯品种及种间杂种实生苗群体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杂种群体产量的重要因子,在对其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优质高产实生种的综合选择指数,并分析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tuberosum)和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综合指数选择的亲本效应及各类组合的遗传结果,提出了获得优质高产组合的选配方案及其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二棱和四棱皮大麦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棱带皮型和四棱带皮型大麦的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分别进行了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棱大麦中, 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效应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单株穗数、千粒重、芒长和穗长等,而在四棱大麦中,则为:单株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等,可见两种类型中,单株穗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均居首位,因此,两种类型的大麦要提高单株产量均应以增加单株有效穗数为主,二棱皮大麦要兼顾高千粒重、长芒和长穗为配合选择指标,四棱皮大麦则应有两种选择模式;饲用大麦追求高产,应注重“穗重型”,而啤酒大麦应以大粒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4.
棉花三系杂种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 2 2个三系杂种F1 和 2个杂种F2 为材料 ,以新陆早 1号和即将推广的新陆早 7号为双对照 ,1 997年在我校农学系试验站进行了第 4年的杂种比较和筛选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纤维品质分析、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特别是与两个对照品种两两对比 ,初步筛选出了标准优势强、纤维品质好的 3个强优组合 ,分别是PA× 61R 9、中A× 61R 9和 2A×中R 1 6。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表明陆地棉幼苗NRA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式,F_1代表现部分显性;其狭义遗传力很高.幼苗NRA与纤维品质性状和种子生化品质性状无明显关系;与衣分和仁指是极显著正相关,与铃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官井洋海区网箱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 icharson))养殖选育系、野生选育系、普通养殖系(对照组)、雌核发育系、家系1(养殖雄×养殖雌)、家系2(子一代雄×子一代雌)和家系3(养殖雄×子一代雌)等7个不同群体的样品进行了20项形态性状的测定,并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形态特征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7个大黄鱼不同群体间的计数性状部分达到显著性差异,而量度性状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雌核发育系的体型与野生大黄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