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笔者对井田内岩浆岩存在的原始调整与筛分,遵循岩浆动力学、井田构造学等综合学科理论,并运用大量采掘与作图资料,较详细地阐述了林盛井田煤系内燕山早白垩中晚期岩浆岩侵入趋态与侵入基本特征,对有类似条件的矿井均有较高的科学参考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地表、钻孔及煤矿井资料,对吕凤煤矿区的构造、岩浆岩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构造变动、岩浆岩侵入引起该区煤层厚度、结构的变化规律,对该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参照阜新刘家等三个勘探区勘探工作实践、浅谈三点看法.1.岩浆岩侵入煤层影响程度的几个衡量参数.2.三个典型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勘探区实例.3.岩浆岩侵入煤层影响程度的划分及与勘探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岩浆岩侵入呈岩脉状枝叉式侵入接触时,仅使煤层结构变得稍为复杂,对其可采性影响不大;两层岩浆岩呈现岩盘状顺层注入接触时,严重的破坏了煤层的稳定性和可采性。  相似文献   

5.
煤田深部地层由于岩浆岩侵入导致煤层下覆地层结构复杂,同时勘探区内地表存在村庄等障碍物,施工中无法使用规则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叠后和叠前时间偏移都无法确保成像的精度和正确性,导致煤田地质和地震解释工作者对井田整体构造以及岩浆侵入区构造认识不清,进而无法有效保障煤田正常的安全生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在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地质、测井和钻井等资料,按照叠后时间域、叠前时间域以及叠前深度域的速度迭代求取和建模步骤,精确求取地层速度,使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完成构造成像研究。最终结果使得深部构造和岩浆岩侵入区地层接触关系更加清晰,对于揭示煤田整体构造,特别是深部岩浆岩侵入区翼部陡倾地层的构造成像有了较大的提升。为煤田地质工作者对井田岩浆岩侵入区构造的正确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认为,在煤田复杂构造地区开展叠前深度偏移研究,对改善和提高岩浆岩侵入区的构造成像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地表、钻孔及煤矿井资料,对吕凤煤矿区的构造、岩浆岩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构造变动、岩浆岩侵入引起该区煤层厚度、结构的变化规律,对该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兵荣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0):46-47,50
本文从矿区的褶皱、断层及岩浆岩入手,综合分析影响各主采煤层的空间分布、厚度、结构、煤质原因,即对煤层稳定性影响较大的主要为褶曲伴生的断层;其次还有岩浆岩,其主要使煤厚变薄,其程度随侵入的大小、形态及部位而异,并使煤层结构复杂化,常呈似层状或无规则,同时夹矸增多。  相似文献   

8.
用一元磁流体力学广义行波展开法进一步研究了近磁愉内边界的位不稳定性。将笔者以前关于近磁尾赤道面附近的漂移气球模不稳定性工作推广到非赤道区和存在非定常地向流的情形。论证了减切地向流将导致近磁尾内边界绝对不稳定,并使增长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李辉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44-45,25
文章通过对岱河煤矿岩浆岩侵入特征的分析,对以后安全、高效生产工作有很大的指导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北卧龙湖煤矿包含岩浆岩、煤层的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浆岩、煤岩混合带、高变质煤样品采集,结合逐级化学提取实验,采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原煤样、岩浆岩样、煤灰分以 及煤和岩浆岩逐级提取实验中各种提取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模式以及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岩浆岩在侵入过程中与煤层间发生一定的物质交换作用,岩样与煤样中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差较大,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煤和岩浆岩中稀土元素都是以硅酸盐结合态占主导,但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的供给.  相似文献   

11.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三河口煤矿地质特征以及瓦斯基础测试参数,对该矿井3煤层瓦斯地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瓦斯涌出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了三河口煤矿3煤层未采区瓦斯涌出量,为3煤层未采区瓦斯抽采和安全开采提供了依据.其中,井田西区瓦斯涌出量与煤层埋深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随煤层埋深的增加,瓦斯涌出量增大;在靠近岩浆岩的地区,岩浆岩成为主控因素,瓦斯涌出量有所升高.而东区瓦斯涌出量则与距岩浆岩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胶束配合物光度法测定银杏叶口服液中的总黄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芦丁与金属离子Mo(VI)形成了胶束配合物,使测定的灵敏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地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选择,方法用于测定银杏口服液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铀矿床各构造地球化学带的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矿床矿石与岩浆岩有着相同的稀土元素特征,铀主要来自于矿区内富铀花岗岩岩体。稀土元素相关的特征值变化表明该矿床在成矿过程中,成矿环境从相对还原环境向相对氧化环境改变,成矿温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胡瑞杰 《太原科技》2008,169(2):86-87
介绍了代县碾子沟矿区金红石矿产的地质特征及其特点.分析了代县碾子沟矿区金红石矿的成矿原因.从地层、地质构造等方面探讨了代县金红石矿床的地质状况.  相似文献   

15.
根据矢量格林恒等式,得到了大平面边界上各点磁场的矢量积分关系,进而找到了大平面内测量磁场和未知磁场的积分关系,通过边界剖分离散化形成线性方程组,求解得到未知磁场,达到磁场延拓的目的.延拓得到的大平面磁场能够提高远场磁场的计算精度.实验算例证明了该延拓方法的有效性,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由小范围测量磁场延拓得到大平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探讨,对矿床形成的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月山组(T2y)含膏盐白云质灰岩和下统南陵湖组(T1n)灰岩;控矿构造主要为月山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体系;成矿母岩主要为来自于上地幔的中酸性钙碱性燕山早期月山岩体;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能,是成矿的先决条件;构造为岩浆的侵位和就位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岩性参与了成矿活动;矿体形态主要为透镜状、似层状,矿石组构主要为交代结构和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成矿作用主要为接触交代作用,围岩蚀变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等矽卡岩化及大理岩化,认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成因属于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形成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We have examined the Wind data in 1996 and identified 21 small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lux ropes(SIMFRs),and all the 21 SIMFRs have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s.The durations of the boundary layers varied from several minutes to 30 minutes.These boundary layers also have properties of high proton temperature,density,and plasma beta.These boundary layers are formed by magnetic reconnections.In addition,in three events magnetic reconnections were occurring inside the boundary layers.It indicates that the flux rope structures have propagated for some period of time,and their boundaries were still evolving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background solar wind.Namely it is very possible that the SIMFRs came from the solar corona.  相似文献   

18.
永磁体能否在磁流体中自悬浮,是实现磁流体惯性传感器的关键。通过标量磁势法计算封闭容器里永磁体在磁流体中产生的磁场以及对磁场分布进行数值计算,借助边界积分求得永磁体在磁流体中的受力大小,分析永磁体在磁流体中的悬浮能力。结果表明,在没有外磁场作用情况下,合理选择磁流体、永磁体及容器参数,可以实现永磁体在磁流体中自悬浮。  相似文献   

19.
白云石化机理与白云岩成因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统计大量白云岩成因的例子, 追溯其离子来源, 得出: 地质环境中白云石化所需Mg2+主要来源于成岩流体、岩浆岩及其他固体矿物和生物, 这些Mg经特定的流体动力学机制交代方解石中的Ca2+使之转化为 白云石。根据Mg2+来源和流体动力学机制, 目前较成熟的白云石化成因模式主要有蒸发模式( 萨布哈模式)、渗透回流模式、混合水模式、海水模式、埋藏模式以及热液成因模式。根据不同的埋藏条件, 可将白云石化分为3 类: 浅层白云石化(<1000 m)、中深层白云石化( 1000 ~2000 m) 和深层白云石化(> 2000 m)。  相似文献   

20.
在对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等成矿地质条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该区成矿主要与燕山晚期大山单元花岗岩的侵位有直接关系;寒武系大丫口组(∈2d)碳酸盐岩为主要控矿岩性;接触带构造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围岩蚀变强烈,其中透闪石化、绿帘石化中白钨矿化最强烈,硫化矿主要形成于较晚期的黄铁、黄铜矿化和方铅、闪锌矿化.通过以上地质条件的研究,发现该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前景较好,并总结出找矿标志,分析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