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吹过的牛都变现了"华为"——"中华有为"的缩写。跟踪研究华为20多年的财经作家程东升在《华为真相》一书中称,任正非如此命名,显示他一开始就有了"潜龙之志"。创业初期,任正非曾先后两次公开对员工放言,"10年后,华为要和ATT、阿尔卡特三足鼎立,华为要占三分之一天下""将来有一天,华为的员工钱太多了,不得不拿到阳台上去晒一晒,要不然会发霉"。  相似文献   

2.
非常时刻     
<正>任正非,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在企业管理领域,是近乎神级人物的存在。几乎从不参与媒体活动的他,在华为内部文件上的"只言片语"都能成为科技媒体的头条新闻。人们从华为的点点滴滴中,揣摩和分析他的管理方式、为人处世、性格特点,拼凑一个似是而非的任正非。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美贸易之争将华为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些和华为合作的在美公司,也终止了和华为的合作。在这样一个紧张时刻,媒体镜头下的华为总裁任正非为何却将焦点放在了教育强国之上?"我关心教育不是关心华为,是关心我们国家。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说道。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  相似文献   

4.
<正>"臭博士"1997年元月,华为在广东珠海召开了一次产品战略规划会议。正是在那个会议上,李明(化名)头一次和他的老板、时年53岁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正式见面。此时的李明,入职华为仅三个月左右。而彼此见面的形式,也特别。21年后的今天,李明向记者回忆当时那幕场景,在他复述的任正非的问话中,含有一个中国人特有的敬称——"您",任正非问他,  相似文献   

5.
正"它在国家碰到困难的时候,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受到断供的时候,任正非先生仍然表达了开放合作的气度。中国科技界要向华为学习。""它在国家碰到困难的时候,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受到断供的时候,任正非先生仍然表达了开放合作的气度。中国科技界要向华为学习。"5月25日,由科技部和上海  相似文献   

6.
正在3月7日华为宣布起诉美国政府违宪后,在3月13日下午,任正非再次接受了美国媒体CNN的采访。任正非在采访中谈到华为为何要起诉美国政府,指出特朗普政府打击中国科技公司的策略完全是错误的,有损害美国国际声誉的风险。任正非在今年1月份以来,第五次接受媒体采访,此前较少露面的任正非,近期的5次采访有4次都是面对外媒。  相似文献   

7.
任重道远     
<正>华为这个被美国特朗普点名的公司,今年以来数次刷屏。而其背后的创始人兼CEO任正非,频频在国内外媒体露面,以其坚强、乐观、幽默、大气的特质,圈粉一波又一波。危机时刻,华为这架"破飞机",能否顺利返航,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正"华为一没背景,二没资源,除了人的脑袋外一无所有。"任正非曾表示,"华为现在能取得一定成功,是因为集合了很多优秀的‘脑袋’。"让我们从5G战役中,看华为如何从"旁观者"一跃成为"领跑者"。"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走在基础科学进步的大道上。如果没有信息论的建立,我们就无法进入数字世界。"70年前,美国数学家克劳德·香农提出了著名的香农定理,为信息通信产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华为是一个真真实实的野心家,应该抢占最重要的‘肥肉’市场。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跑到非洲去?为什么跑到很偏僻的喜马拉雅山上,跑到沙漠上去?我们还是为了人类理想而服务,并不是纯粹商业性的。"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到底会对华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7月17日接受美国雅虎财经媒体的专访时,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进行了详细阐述。即便自有产品可以供给,  相似文献   

10.
纯粹的力量     
正危急时刻,方凸显人之气魄与胸襟。在亿万国人因华为的遭遇而悬心的时刻,总裁任正非却淡定从容地提出,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才是发展之根本。那么如今,我国的基础研究究竟在什么水平?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底是不是培育人才的沃土?  相似文献   

11.
<正>每次华为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却都一步步地走了出来,没有哪个成功的企业是一帆风顺的。华为又是如何突出重围的?毫无疑问,目前对于华为,对于任正非来说,又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没有哪个成功的企业是一帆风顺的。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华为过去经历了多个艰难时刻,但都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电信圈外的人对“任正非”的名字可能很陌生,但在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洋电信巨头中,这个人却令他们心惊和叹服。在美国《时代周刊》最新评选出的2005年度“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在“建设者和巨子”的年度排行榜上,这位低调的华为总裁赫然有名。同一档次的有美国苹果计算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传谋大亨默多克、俄罗斯石油巨头阿布拉莫维奇。《时代周刊》评价说,现年61岁的任正非显示出惊人的企业家才能。他在1988年创办了华为公司,这家公司已重复当年思科、爱立信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如今,这些电信巨头已把…  相似文献   

13.
<正>从整体来看,华为正处于事业的高峰。不过,在美国的重压下,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崛起,或会迎来ICT产业链的全球洗牌。2007年以来,美国对华为的围猎就没有停止过。对华为身份的质疑、对安全问题的审核;从拒绝华为的5G设备,到切断上游供应链,2019年华为又到了特殊的"战时状态"。  相似文献   

14.
强人的角色     
<正>搪瓷缸里装了什么?"华为公司经历了多少困难,它摧残了一代创业者的身体健康,又在给一代年轻人施加压力。"1995年冬天,在市场部整训会议上,任正非这样说道。今年5月份,任正非在深圳的办公室里接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采访。视频中,给了他的办公桌面一个镜头特写,其中有一只普通的搪瓷茶缸,一般人未必会留意,但张利华却看在眼里。  相似文献   

15.
潮流之变     
<正>三星抢发,华为跟上,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折叠屏手机引爆了一场舆论热潮,曾经被称为概念产品的折叠屏手机,终于让消费者们触手可及了。华为发布5G商用折叠手机后,产品被刷遍朋友圈,而最抢眼的则为该款手机的OLED柔性全面屏和独特的"鹰翼式"折叠设计。令人惊艳的不仅是技术和外观,还有折叠屏手机高昂的价格。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肾不够用"。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沿海历史上曾有过连绵漫长的"倭患",被认为是"明朝时日本海盜对中国沿海的一场侵略"。直到如今,在双屿、普陀、沥港和岑港等地还留有众多所谓的"抗倭"遗址。这些"倭寇"却是曾经为海上贸易自由而奋战过的中国海商,而他们曾与官兵之间所展开的"硝烟弥漫,海水为赤"的战斗,在博物馆中依然被阐述为被"民族英雄"最终击败的一场外族入侵。然而,在数百年正统史观的笼罩之下,诸多史实却也透漏出无  相似文献   

17.
<正>8月23日,华为在深圳坂田基地正式商用发布了最新款AI芯片"昇腾910",与之配套的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 Spore也同时亮相。在预告了10个月之后,"昇腾910"终于正式亮相。8月23日,华为在深圳坂田基地正式商用发布了最新款AI芯片"昇腾910",与之配套的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 Spore也同时亮相。  相似文献   

18.
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华为的反击,意味着这场通过美加司法体系实施的政治闹剧,进入一个新的斗争阶段。在华为反击之后,全球多家外媒第一时间报道了华为的新闻发布会,其中不少在新闻标题中直接亮明华为的声音。路透社认为,从起诉加拿大政府到起诉美国政府,华为近期一系列法律行动似乎是对美国政府发动其盟友封杀华为而发起的反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本版)报道认为,这是华为目前为止做出的最强硬的反击。可以预料,美国政府将对此"不得不做出反驳"。  相似文献   

19.
中美科技战由来已久,眼下的状况是"降维攻击",意在高维。对中国而言,可以区分为供给侧科技战和需求侧科技战。前者如对华为、中兴的断供,提示需方选择权的极端重要性;后者如不准美国并鼓动一些国家不用华为的5G,关系到供方的信用和需方的信任。华为同时面临供给侧与需求侧科技战。对中国的供给侧或需求侧科技战,也就是对美国的需求侧或供给侧科技战,这就是"双输"的根源。对于相应的国家,双输的含义有所不同。科技战的影响具有溢出效应。科技知识谱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不同角度缓解科技战。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认为,在这个关头,妥协也是没有出路的,唯有把华为公司做好,真真实实体现为全世界人民认真服务,体现它的价值出来。可能我自己和家庭是要做出一些牺牲的。"8月19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表示,美国针对华为禁令的宽限期将再次延长90天。而截止到8月29日,最新的消息是,近两个月以来,美国商务部收到了超过130份来自美国企业的、要求向华为供货的销售许可申请,目前依然没有发放任何许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