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问题,分析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I)的定位算法,对无线电传播路径损耗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采用系统辨识加权最小二乘法在线修正了信号衰减理论模型,使算法具有了普遍适用性.提出三边定位法与质心法结合的定位算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得到未知节点的估计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测距误差,随着节点的增加定位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由于无线传感网络通常需要部署在无人看管的环境中,网络中节点的位置信息很容易受到各种恶意攻击,导致大部分节点不能准确地确定自身位置,进而破坏整个网络后续工作的进行。针对无线传感网络安全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拟牛顿迭代的安全定位算法。基于定位过程中遭受的恶意攻击特点,建立了对应的距离测量攻击模型,利用拟牛顿迭代算法对所有定位数据进行迭代运算,根据梯度的数学特性找出并过滤恶意锚节点,实现节点的安全定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安全定位算法能够很好地抵御恶意攻击对节点定位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定位性能,并且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为在信号跟踪阶段检测到北斗信号的欺骗式干扰,通过对跟踪阶段北斗导航信号系统模型的分析,提出基于信号功率异常检测(PTD)和基于多普勒频移检测(DOD)的欺骗干扰检测算法,来实现北斗接收机在信号跟踪阶段的欺骗干扰检测,以北斗软件接收机为实验平台,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感知的节点定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许多应用都跟节点位置息息相关。针对基于RSSI的定位算法测距误差通常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环境感知的节点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导标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网络覆盖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然后再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分别确定出无线信号在不同子区域环境下具体的传播损耗模型,从而提高测距精度和定位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测距精度约15%~30%。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根据设定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基准值改进的加权质心算法. 先通过锚节点向周围发散自身坐标等相关数据包, 然后假设某一参考节点为未知节点, 测得与周围锚节点传播过程中的信号强度损耗值, 判断最小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优化样本集合, 将修正的信号指示值参数作为相应新表节点的权重, 并求得定位误差. MATLAB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相比于传统算法的定位精度更高, 定位误差波动更小, 且有较强的机动性和可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采样信号功率强度定位机制来解决WSN网络终端定位过程中存在的精度较低、网络稳定运行时间不高及数据分组投递困难的不足。方法该算法首先使用采样信号功率强度计算的方式,对网络中定位节点的采样信号功率强度进行逐点计算;随后依据网络重心再定位方式,获取最佳传输带宽。结果与结论仿真实验表明,与当前常见的线性拓扑定位算法(Linear Topological Location Algorithm,LTL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网络稳定运行时间高,且数据分组投递率较高,具有显著的定位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室内非视距传播会降低定位精度的情况,提出基于假设检验的NLOS确定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最小残差定位算法.通过联合信号接收强度模型和到达时间模型,利用假设检验的方法确定当前信号是否受到非视距污染.仿真结果表明,与标准差分析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计算量小、不需要太多的传播模型参数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在确定信号传播环境后,在非视距干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最小残差定位算法,定位精度优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和Fang氏算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控制系统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开展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欺骗攻击研究.把欺骗攻击与过程故障都看作引起系统工作状态异常的诱发因素,统一用故障检测的方法加以检测.首先建立了欺骗攻击模型,接着开发了TE过程控制器在环模拟系统,在该仿真系统上对三个欺骗攻击场景利用主元分析统计监控算法进行异常检测.结果表明,传统的故障检测算法在欺骗攻击中漏检率和误报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针对野外大面积区域、不需要知道节点精确位置的应用场合,提出一种基于功率控制的节点定位算法。采用功率控制方式,分别由3个基站形成包含未知节点的3个圆环,通过计算由3个圆环形成的交叉区域的质心来实现未知节点的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在方圆800 m范围内,算法的绝对定位误差可达到8 m以下,可定位节点覆盖度可达99%以上。算法的定位精度和可定位节点覆盖度随划分的基站广播功率等级数的增大而提高。该算法不需要部署锚节点,节点间也无须进行信息交换,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的问题,深入研究了基于节点信号到达时间差的定位算法,为了提高定位的精度采用基于多点的极大似然估计算法实现无线传感器节点精确定位的需求.重点对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过程中各节点的时间同步问题进行了详细设计,给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节点到达时间差的定位算法详细设计方案,经仿真测试表明,设计的无线传感节点定位精度在96.7%以上.  相似文献   

11.
ARP欺骗原理及一种防范算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ARP欺骗的基本原理和通过ARP欺骗进行攻击的常见方式;讨论了预防ARP欺骗的常见方法及其不足.针对ARP欺骗的“无状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防范ARP欺骗的算法,给ARP协议添加“先发送ARP请求,后接收ARP应答”的规则,可以有效避免ARP欺骗攻击的发生.算法适用于网络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局域网.  相似文献   

12.
利用异步电机定子电流的轨迹,结合摩焊的摩擦时间短、功率变化大等特点,分析比较了检测定子电流与在定子端检测转子折算电流的优缺点。由于焊机系统存在着机械传动部分的能量损耗,在转子折算电流的检测电路中,着重以相量图为工具,分析设计了扣除这部分损耗的调零电路。该调零电路由幅值调零和相位调零两部分组成,且相位调整零采取激磁电流前移的办法,借助微机控制,可使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ARP协议工作原理的介绍,具体分析了校园网ARP欺骗的模式,讨论了基于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一些应对策略,最后提出了基于交换机的镜像端口,通过WinPcap发现ARP欺骗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力系统中电容型设备的异常检测问题,以介质损耗因数为主要监测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小波树的设备绝缘性异常检测方法,以解决异常的自动检测问题.该方法利用在线监测获得的介质损耗因数数据,采用二层小波树方法进行异常检测,通过检测介质损耗因数的突发性和持续性突变异常,分析得到设备的绝缘性异常检测结果.根据对变电所电容型设备实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设备的异常预警提供了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AES功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大差分功耗攻击(MDPA)的方法.算法对被攻击的部分明文用猜测的密钥进行变换,采用差分的方法去除噪声,比较由变换后的明文和正确密钥产生的一组功耗值,通过寻找最大功耗值得到正确的密钥.采用MDPA方法和相关功耗分析的方法对AES进行了仿真攻击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MDPA方法能够以合理的攻击代价显著增强相关功耗分析攻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旁路攻击对密码芯片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其存在分析时间过长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实验效率。以差分功耗分析(differential power analysis,DPA)为研究目标,详细分析了功耗轨迹样本条数和样本点数对程序特征的影响,找到程序中最耗时部分为功耗轨迹数据读取,通过改进数据的处理方式,将数据读取次数降低为原程序的1/64。在改进分析结果与原程序完全一致的前提下,获得了高达39倍的加速比,大大提高了旁路攻击的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DNS的工作原理,具体分析了DNS安全漏洞的产生,以及当前针对该漏洞采取的一些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RSA公钥加密防止DNS欺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是实现IP地址到MAC地址映射的协议。由于传统的ARP协议缺乏完整性检查与认证,导致ARP欺骗攻击相当盛行。文章分析了传统的ARP协议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提出了新的ARP协议的设计方法,即S-ARP协议。S-ARP是对传统的ARP协议的一种扩展。S-ARP协议通过过滤、分析发送和接收数据包,能有效地防御ARP欺骗攻击。  相似文献   

19.
以收缩流道作为孔喉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粘弹性流体、幂律流体和牛顿流体在孔喉中的流动压力梯度随流变参数和喉道直径的变化,以此作为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理论基础,探讨了3种具有不同流变性质的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粘弹性流体,阻力系数随着松弛时间和流速的增加而增大,随充填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对于牛顿流体,阻力系数为常数;对于幂律流体,阻力系数为幂指数、稠度系数、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