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常在最后一段宣布:两国同意“尽快互换常驻大使,并按国际法和惯例以及对等原则为对方在各自的前都建立使馆和履行其职责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有的公报还写明“在三个月内”互换大使。建立外交关系的主要含义是互派常驻使节和互设使馆。因此,在对方首都建立使馆以及大使的任命和就任就是把建立外交关系付诸实施的最主要的具体行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野蛮袭击后不久,我们急急走访了我国前任驻南大使马叙生和朱安康。5月13日,为接受我们的采访,朱安康大使推掉了其他安排,马叙生大使也等了我们一下午。异国他乡的“家”“我国要在贝尔格莱德建一个新使馆的念头早就有了。原来的使馆位于贝市老城中心,馆舍太小,也太旧了。中南关系不断发展,使馆工作人  相似文献   

3.
一封读者来信让我有机会顺访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前不久,编辑部收到一封特殊来信,来信没有署名,寄自江苏无锡,信封内附有200元人民币,并希望我们转交给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以表达一名《世界知识》老读者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同情之心”。我和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取得了联系。马吉德·布盖拉大使要亲自接受这份“礼物”。于是,有了这个简短的采访。信是大使很郑重地接过去的,他一连说了好几个“谢谢”。“说再多的感谢也很难表达我们对这位公民的谢意”。在采访中,大使希望借助我们杂志向这位公民转达阿尔及利亚灾区人民的感…  相似文献   

4.
郑达庸 《世界知识》2013,(17):50-52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2月,多国部队逐渐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消灭了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驻军.2月28日,多国部队和巴格达宣布停火,海湾战争宣告结束.3月1日,国内给我指示:客居开罗的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五人留守小组”返回巴格达.指令一到,刻不容缓.我和中国驻约旦大使张德良通电话,得知伊拉克驻约旦大使已经约见他,提出希望中国大使尽快返回巴格达.伊方表示,将协助中国大使一行返回巴格达.  相似文献   

5.
几个月前,从苏联外交部里传出过这样一个笑话:莫斯科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加入了美国失业者的行列”,因为他在华盛顿没事可干了,只好在马萨诸塞大街附近的苏联使馆里边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6,(3):39-39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举办了“国际畜牧发展大会发布会”,来自24个国家驻华使馆的大使,农业处/商务处参赞以及国际机构驻华代表处的代表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相册中,有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这就是我和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的合影。每当我看到它,那次神秘的“炸弹事件”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是1996年5月25日,于主任率解放军代表团访问葡萄牙,团员十人,个个都是我军高层领导。当时在使馆工作的我受命担任随团翻译。从外交部到大使都一再指示,一定要把访问安排好。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代表团上午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随即便与葡总参谋长进行了正式会谈,又分别与葡三军总督察和  相似文献   

8.
1948年~1949年任香港《文汇报》翻译、编辑。1949年任《南方日报》编辑、总编室副主任。1952年调入外交部。1953年~1961年在中国驻印度使馆任三秘、二秘。1961年~1964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四处处长。1964年~1967年在中国驻印度使馆任一秘。1973年~1975年任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1975年~1977年在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任一秘。1977年~1983年任联合国总部安理会司副司长、维和行动副秘长办公室司长。1984年~1987年任中国驻丹麦大使,兼任驻冰岛大使。  相似文献   

9.
随着印尼反华愈演愈烈,各种诽谤、诬蔑、辱骂中国的言论连篇累牍。使馆建议国内撤回大使,以示不满。周总理没有同意,批评这是“逃跑主义”。我们理解总理的意思是,任何情况下,我们不走恶化关系的第一步,这也是着眼于处在逆境中的印尼左派人民。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1986年第20期《浅谈外交特权和豁免》一文中曾指出:“使馆馆舍不得用于同使馆职务不相称的目的(主要指使馆无外交庇护权,也不能用来扣留任何人)。”有读者问:什么叫“外交庇护”,为什么使馆“不能用来扣留任何人”?本文就来谈谈这些问题。政治庇护说起外交庇护,人们可能联想起政治庇护,甚至把二者等同起来。其实,两者是很不相同的。为了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先谈谈什么是政治庇护。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逃往他国,要求准予居留,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年六月十九日早晨,法国首都巴黎,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有一位身材高大的美国驻法使馆外交官员,悄悄地步行来到纳伊区城堡街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大使官邸,推开了大使官邸的大门……。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中美建交谈判的大门也从此开启。这位外交官员,就是当时担任美国驻法使馆少将衔武官弗农·阿·沃尔特斯,也就是《秘密使命》一书的作者。沃尔特斯于一九一七年生于美国纽约。幼年和少年时代,曾在法国与美国读书。一九四一年入伍,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非洲和欧洲打过仗。由于作者精通多国语  相似文献   

12.
正外交官、矿工和维和士兵并列三大高危职业外交官是一份危险的职业。越是民众情绪过激而政府又软弱的地方,越需要外交官走出围墙,和人们进行互动。今年9月9日,以色列驻埃及大使雷瓦农连夜和80多位使馆工作人员一起协同家眷离开埃及。与上任时的风光不同,此次离开是在极端保密和保险的情况下仓皇出逃。因为此前,数千名埃及民众聚集在以色列使馆前,愤怒的抗议者推倒了使馆大楼前的防护水泥墙,闯入办  相似文献   

13.
新年刚过,编辑部便接到来自中国驻印度使馆李名刚参赞的电话,商谈在“中印友好年”到来之际,由驻印使馆在《世界知识》上开设一个介绍印度的专栏,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此后,两地之间热线电话不断、电子邮件往来频繁。终于双方商定,从这期开始,《世界知识》在“外交”板块中开设“印度写真”专栏,主要由中国在印度的外交官、学者、记者及其他爱好写作并致力于中印友好交流的各界人士撰写他们在印度的见闻和思考。此专栏是在孙玉玺大使的大力倡导下问世的,而且他还在百忙中为专栏撰写了首篇文章《大使眼中的加尔各答》。——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4.
袁武 《世界知识》2021,(6):46-47
2021年2月22日,意大利驻刚果(金)大使卢卡·阿塔纳西奥与世界粮食计划署车队在前往刚果(金)东部北基伍省一所学校的途中,遭遇六名武装分子袭击。阿塔纳西奥大使连同意大利使馆另一名官员以及一名司机不幸丧生。随后,刚果(金)内政部指控卢旺达反政府武装解放卢旺达民主力量袭击了车队,但该组织予以否认。意大利大使遇袭事件发生后,动荡不安的刚果(金)东部局势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相似文献   

15.
招待会     
苏原 《世界知识》2014,(20):73-73
使馆二楼380座的电影厅,已经座无虚席。晚到的客人只能站在两侧的过道或电影厅的最后方。大使正站在舞台上发表国庆致辞,一张巨幅的照片投影在大使背后的银幕上。照片以绚烂的天安门、华表、五星红旗等为背景,照片的正中是带有浮雕效果的四个金色大字——“祖国万岁”。国庆招待会是中国驻外使领馆每年举行的重要招待会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春节招待会、八一招待会等。当然,为了配合一些重要的活动,也不定期举办一些特殊的招待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某些组织或个人强行占领外国大使馆,扣留外交人员作人质的事件多次发生。据不完全的统计,近十年来全世界共有33个大使馆被占领,其中15起发生在1979年。1980年以来,有10个使馆被占领了11次(巴拿马驻萨尔瓦多使馆两度被占),其中9起发生在拉丁美洲国家,两起在西欧国家。去年2月27日哥伦比亚游击队组织“四·一九”运动成员占领了多米尼加驻哥伦比亚大使馆,把正在该馆参加国庆招待会的美国、巴西等十多个国家的大使和临时代办扣作人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上“另起炉灶”,一批过去转战南北的老干部被调入驻外使节队伍,于是有了“将军大使”、“八路大使”的说法。实际上,新中国外交队伍中还曾存在一个“报人群体”,即一批调入外交部前曾在新闻界从事采编评论工作的同志。根据《五星红旗下的大使们》一书所收录的411名大使的简历统计,其中52人曾有过“报人”经历,占这批大使总数的12.7%。  相似文献   

18.
正就我们个人来说,作为驻文莱使馆的第一代人,所做的工作只是点滴,但其影响对两国关系来说是个积累的过程。中国与文莱是同临一海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1991年9月中、文正式建交,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1993年8月,双方商定在各自首都互设使馆,并互派常驻大使。我们夫妇有幸作为中国驻文莱使馆的第一代人,肩负开拓两国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2,(8):78-79
<正>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在我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烈士4月5日即清明节当日,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率使馆馆员前往我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烈士。使馆全体馆员肃立纪念碑前,向在1999年北约轰炸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烈士敬献花圈并默哀,表达对烈士的深切哀思。23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  相似文献   

20.
曾有美国著名参议员说过,权力的争夺与战场一样,遵循相同的法则,即“战利品属于胜利者”。一些美国派驻海外或国际组织的使节就是新任政府“论捐行赏”的产物。竞选时谁的政治捐款多,谁就有机会过一把大使瘾。其结果是,美国许多公众认为有些大使是“金钱”大使,而不是“胜任”大使。去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抖出猛料,说布什派到荷兰当大使的罗兰德·阿诺捐出了110万美元,创下了美国外交官的“最高价”;美驻葡萄牙大使阿尔·霍夫曼原本是个地产开发商,为了当大使,抛出40万美元。当然,美国外交界不乏“胜任”大使,当下,美国就有三位走红大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