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超声波振动对积屑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立江 《科学通报》1988,33(12):896-896
超声波振动切削是超声波物理与金属切削原理相结合的边缘技术科学。长期以来,某些人对于振动的认识有片面性。事实上振动不都是有害的,可控的振动会带来许多益处和意想不到的作用。近代在日、苏、美、联邦德国和我国兴起的超声波振动切削新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切削加工理论,使之从宏观的连续切削变成微观的脉冲断续切削;从常速切削变成多变形态的变速、变加速切削;从单向切削变成双向往复熨压切削。它  相似文献   

2.
倪志福鑽头     
倪志福  于启勋 《科学通报》1964,9(12):1051-1051
一前言麻花钻头是金属切削加工中使用最多的刀具之一。在生产中不断改进它的切削性能,具有很大的經济意义。标准麻花钻头存在以下缺点: 1.主切削刀上各点处的前角大小相差悬殊,从外径到钻心,前角由+30°减到—30°。靠近钻心处的前角太小,切屑形成的条件很差,切削阻力很大;外径处的前角較大,使切削热不易传导,从而降低了钻头  相似文献   

3.
煤的伴生资源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甄强  郑锋 《自然杂志》2015,37(2):121-128
煤矸石是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作为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煤矸石不仅会侵占大量土地,还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对目前国内外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煤矸石为原料,加工成高附加值的节能产品和环保产品,将会是高效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机械加工振动的预报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善斐 《科学通报》1992,37(4):373-373
自动化加工技术要求实现无颤振切削。鉴于目前反馈控制法的装置费用较高、抑振效果不太可靠及操作上的障碍等缺陷,预报控制法的研究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现今所用预报参数一般存在着以下二个问题:第一,预报参数的控制门限值需要根据具体加工条件确定,不易掌握,不时出现漏报或误报;第二,预报不及时,预报控制信号往往是在过渡切削过程的后期才发出。用动态切削力幅值落在预先规定的两个宽度相等的区段内的频数差作预报参数,可克服上述问题。在自动化加工中用时变进给切削来抑制颤振,抑振效果好,附加装置的费用较低,而且切屑容易折断。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了SH6型转换锁闭器重要零件--底壳的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结构分析、工装设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刀具和切削参数的选择方面等内容,着重分析了机加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对影响加工精度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加工底壳类零件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燕声 《科学通报》1993,38(20):1854-1854
模拟金属显微组织形态是研究其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模拟再结晶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和织构变化需要构造再结晶转变前的初态显微组织;直接用 Monte-Caflo 方法产生随机晶粒取向能够模拟显微组织,但给出的是取向呈理想无规分布的情形,难于反映具有某种确定织构的分布.而有关材料初始的织构状态恰是再结晶或二次再结晶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Tavernier 等在再结晶织构的模拟研究中引入了初始冷加工织构的主要取向,构造了含  相似文献   

7.
磨削参数对工件表面加工质量有重要影响.杯形砂轮大切深缓进给端面磨削方法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硬脆材料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利用此加工方法加工氮化硅陶瓷材料时,磨削深度参数与加工表面形貌之间的关系.利用一种非接触式白光干涉仪对工件表面形貌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变化,而表面波纹度则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秀文 《科学通报》1990,35(15):1153-1153
含磷配体的有机过渡金属络合物广泛用来催化各种有机化学转换。而人们非常感兴趣的,是催化剂在固态中的性质和结构,随着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和研究的发展,含磷配体有机金属络合催化剂的固态核磁共振研究令人注目。分析、研究这类催化剂的固态结构的可行方法之一是  相似文献   

9.
电蝕加工     
于家珊 《科学通报》1960,5(15):475-475
苏联学者Б.Р.拉扎連柯和н.и.拉扎連柯在1943年所发现的电蝕加工法是对金属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贡献。十年多来,这种新的加工方法在许多国家中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而成为机械制造工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工具。电蝕加工是电能新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利用火花放电下金属电报遭到破坏的特点对金属进行加工。火花放电具有许多特征,这些特征使电蝕加  相似文献   

10.
战争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推动着火炸药技术向绿色方向发展.目前,火炸药的生产制造及使用过程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绿色火炸药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与作业人员的影响,降低武器特征信号及有害现象等,是实现火炸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近年来绿色含能化合物的创新合成、绿色工艺及加工技术以及废药再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首先,总结氮杂环基化合物和全氮离子化合物的创新合成及理化性能.其次,总结合成中绿色合成或加工技术,包括绿色合成和绿色介质、发射药绿色工艺和绿色固体氧化剂研究进展.再次,对废药处置中近年来生物降解、资源化利用进行综述与评价.最后,指出绿色火炸药相关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飞秒激光脉冲凭借其超短脉宽及超强的瞬时功率,较传统的激光加工有着明显的优势:几乎可以加工任何材料,非接触加工,非热加工,加工精度高,能够加工亚微米级结构和三维复杂结构,加工过程耗能低.飞秒激光加工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周期性的表面结构,这些表面结构会对材料的表面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且在国防、医疗、高端制造等多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飞秒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本文简要阐述了飞秒激光的基本特点及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的独特优势,对近年来关于飞秒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laser induced periodic surface structure,LIPSS)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这种周期性表面结构对材料表面浸润特性、光学特性以及表面拉曼增强的影响和研究进展,最后对LIPSS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介绍了SH6型转换锁闭器重要零件——底壳的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结构分析、工装设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刀具和切削参数的选择方面等内容,着重分析了机加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对影响加工精度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加工底壳类零件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具有很强的光子散射和吸收性能,在光热转换、光化学转换和光电转换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对金属/介质、介质/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子吸收特性进行模拟,讨论了各层相对厚度对不同组合形式纳米结构光谱特性的影响.金属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的激发,产生强烈的近场效应,使得散射和吸收性能显著增强.通过调节粒子尺寸和各层厚度,可以实现共振吸收强度和共振位置在较宽波段范围的有效控制.同时,讨论了金属、介质两种材料的不同组合形式对光谱特性的影响,相比于金属/介质核壳结构,介质/金属复合结构的光谱特性调节作用更强.控制SiO 2/Ag核壳结构各层相对厚度,可以实现光子吸收特性在宽波段范围内的调节和控制,在光热转换领域将有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面对外界各种歧义物理刺激时,大脑会在相互排斥的主观知觉间交替切换,做出有意义的认知解释.双稳态知觉是研究人类意识转换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视觉双稳态知觉的现象及相关研究,包括运动产生的结构、两可图形、四方点运动、双眼竞争等,接着讨论了间断模式下的知觉稳定性,然后综合讨论了视觉双稳态知觉的理论模型,强调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自上而下加工模型,最后指出视觉双稳态知觉的研究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周岑 《科学之友》2010,(2):23-25
文章主要介绍了SH6型转换锁闭器重要零件—一底壳的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结构分析、工装设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刀具和切削参数的选择方面等内容,着重分析了机加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对影响加工精度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加工底壳类零件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引发我国饲草尤其是优质饲草供应不足的问题.饲用草产品加工是整个草牧业链条中连接草种植业和畜养殖业的桥梁,通过对饲草原料加工调制,可以改变原先饲草的体积和理化性质,便于饲草贮藏、运输和动物采食,减少资源浪费,保证饲草均衡供应.先进的饲用草产品加工技术还可进一步提升饲草品质,有力促进现代草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从饲用草产品加工特别是青贮加工技术的概念、加工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饲用草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为饲用草产品加工的进一步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王睿  周济  邱祥冈 《科学通报》2011,56(7):504-510
具有反常电磁参数的新型介质材料由于其新颖的物理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 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使用频率范围也逐渐由微波段向可见光频段发展. 目前, 典型的超常介 质材料主要由人工设计的金属周期结构来实现, 但是到红外以上的光频段, 这类人工结构面 临着加工技术、物理学和材料学极限等方面制约. 因此, 摆脱人工结构而探索材料本征特性 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行为, 寻找来自材料本身的超常电磁特性, 将成为高频超常电磁介质和 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红外波段本征超常电磁介质的研究方面, 利用极性晶格振动和 电磁波相互作用机制实现超常介电常数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该机制 原理及其在实现超常电磁介质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武仙竹  王运辅  裴树文  吴秀杰 《科学通报》2009,54(12):1736-1741
古人类遗址中埋藏的动物骨骼化石与古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动物种类组成、骨骼破碎现象和骨骼表面痕迹等反映着古人类环境适应、食物选择、食物加工和文化习惯等多方面信息. 目前, 国内对出土骨骼表面痕迹研究非常薄弱. 国际上对骨骼痕迹现象也主要采用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等, 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大量信息, 但均存在有一定缺陷. 通过制作痕迹三维数字模型, 对骨骼表面痕迹进行多视角观察和测量, 并对其使用等值线分析技术, 实现了对痕迹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数据测量到任意数据测量的研究, 从而有效地分析痕迹性质(痕迹产生原因), 以及产生痕迹的工具类型、刃口形状、工具运动方式、工具微磨损形态等. 通过对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出土动物骨骼表面痕迹的实验研究, 确定了痕迹性质, 而且对产生痕迹的刃形、先后顺序、工作方位及痕迹产生过程中刃形的微观变化等, 都有较准确的认识. 该实验是人们首次对古人类戳刺性痕迹现象进行专业技术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神经元形态重建是指从图像中挖掘表征神经纤维特征的量化数据.该技术在神经元类型识别、神经回路绘制、脑图谱构建等众多脑科学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应用,也会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多项研究提供有益借鉴.近年来,分子标记和成像技术的系列进展将全脑尺度神经元网络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尺度,但也对现有神经元形态重建方法提出若干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述国内外神经元形态重建研究现状和经典方法,论述单神经元重建到神经群落重建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神经元形态重建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上述内容有助于我国研究者迅速了解神经元形态重建领域的最新动向,发展与现有数据特点相匹配的神经元形态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摩擦磨损过程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振东  薛群基 《自然杂志》1998,20(4):220-228
摩擦学是一个高度交叉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影响摩擦磨损过程的因素不仅众多,而且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与其他技术基础学科相比,摩擦学理论对工程的指导作用远远处于落后的地位,因而必须转换角度,从综合和系统的观点加强定量模型的研究.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的发展为这一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以熵平衡关系和超熵产生不等式为基础,以熵为表征参数的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摩擦磨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按照熵平衡关系将摩擦磨损过程分解为热传导、扩散、粘滞性流动和摩擦化学反应四个子过程,回顾和总结了相应的研究状况,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