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浴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两个问题,即系统的精度与灵敏度。系统的精度主要由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决定,系统的灵敏度主要与加热源及传热介质有关。传统热电偶精度较低,使得水浴系统的精度不高;传统加热源和导热介质使热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严重影响了水浴系统的灵敏度。利用单总线温控传感器DS18B20,通过硬件电路与软件程序相结合的温控设计,提高了水浴系统的温控精度;同时,利用电解质溶液加热技术提高了水浴系统的温控灵敏度。设计实验对该水浴系统温控精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温控精度可达0.05℃;通过电化学理论与实验对该系统的温控灵敏度进行测试,结果证明加热介质的温度变化与传感器指示的温度值能基本保持时间与空间上的同步。  相似文献   

2.
利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采集轮胎的压力和温度参数,并把数据通过nRF24L01无线收发模块向主控端传输。利用S3C2440处理器驱动nRF24L01无线收发模块完成数据的接收,同时驱动TFT液晶屏。监控界面按照互关联算法与数据和命令进行关联,实现了数据的显示和命令/数据的传递,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胎压实时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冰片滑落式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的分析及研究,表明在影响制冷机COP值的两大因素——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中,蒸发温度占主导地位,要提高制冷机运行的COP值应当首先考虑提高制冷机的蒸发温度.冰片滑落式冰蓄冷机组较其他的冰蓄冷形式相比,制冰时蒸发温度较高,制冷机的COP值高于其他的冰蓄冷形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冰蓄冷形式.而对于该冰片滑落式冰蓄冷机组,当晚上开足片冰机制冰,所得冷量仍然无法满足翌日外界需求时,首先应考虑在14∶00~17∶00开机进行联合供冷,并且尽量避免在中午和晚上等一些片冰机的COP值比较低的时段开机制冷.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数字式自动控温热水器的设计思想。从传统热水器工作时的热平衡方程入手,依次建立起数学上的控制理论模型。设计出系统结构图,重点描述了从数字输入到自动控温的全部原理及过程,并且通过对其工作性能的评价及指标参数的给出,涉及到了对响应时间tf,系统的精度等。并着重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制造加工时,一定要控制好实际调节比k及采样频率fs的范围。最后强调了它的应用前景与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PID算法的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软件方面讲述了用PID算法实现锅炉水温自动控制的原理。在控制过程中主要应用AT89C51、555定时器、LED显示器、8255、MAX232等芯片,对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进行了介绍,并对PID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为监测海洋资料浮标的舱温变化,设计了一种基于敏感测温点的浮标舱温监测系统。利用单总线和寄生电源供电技术,将温度传感器布设在浮标内部多个测温点,组成舱温监测网络,然后挂接到浮标采集系统的核心单元微控制器(MCU)上,只占用一个I/O口线实现对浮标多个测温点的实时监测。海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对大型浮标舱温的网络化监测。  相似文献   

7.
油温控制系统是对流动的液体进行温度控制的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设计特点。最后说明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地源热泵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源热泵应用地下土壤的地热资源,为建筑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为了实时监测地源热泵工作过程中垂直盘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的变化,应用3个自行研制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组成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监测.3个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分别安置在25m垂直盘管的5、15和25m处.垂直盘管安装完后,应用FBG波长解调系统采集数据.采用双层钢管封装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有效消除了应变对光纤光栅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光纤光栅的温度灵敏度.该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系统对地源热泵长期工作状态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短距离无线通信ZigBee技术实现了体温采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通过刷卡操作触发体温采集节点工作,由读卡器读取人员身份标识卡信息,红外温度传感器采集人体温度.ZigBee设备通过ZigBee网络将人员体温数据传输至主节点,主节点数据处理软件对人员体温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存储.管理监控人员通过管理软件管理系统和实时监控单位内人员的体温.该系统节点位置变换灵活、组网速度快、人员体温数据以无线传输方式汇集,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体温采集.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必须对其进行温度补偿.详细分析研究了光纤陀螺温度数据采集方法,采用FPGA和DSP设计并实现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稳定性,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快速采集,为温度补偿奠定了基础.通过比较补偿前后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陀螺精度确实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