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56例胸腰椎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内固定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仅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术后1~7d,有41例患者机体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恢复。术后6周,43例患者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5例完全截瘫患者术后3月坐轮椅户外活动。经6月~2年随访,除5例完全截瘫者恢复较差之外,45例患者恢复简单的日常工作,6例患者部分恢复简单的日常工作。53例患者于术后1~2年手术取出内固定,本组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同时注意心理护理,术后监测及康复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65例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体位支持、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 配合精心及时的护理,65例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患者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出院,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结论 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配合有效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很有帮助,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探讨结合临床分析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经内固定取出术后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到2019年2月我院诊治13例股骨干骨折愈合并取出内固定术后发生再次骨折患者,根据发生再骨折患者性别与年龄分段,收集同期、同等条件下内固定取出术后正常患者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吸烟、酗酒、初次受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糖尿病、开放与闭合骨折、多发骨折、内植物选择、手术次数、骨质疏松、取出术前是否加拍CT、内固定取出后是否有意外损伤等相关差异。单因素分析内固定取出术后是否遭受意外损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内固定取出术后是否遭受意外损伤[95%CI(2.375,63.360),P=0.004]。股骨干内固定取出术后发生再骨折多因患肢再次遭受意外损伤所致,对于首次致伤原因为高能量损伤、骨折部位骨质疏松及手术次数≥2次患者,在内固定取出术后应更加注意早活动晚负重,并在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 根据下肢骨折的特点,术前详细评估患者伤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饮食指导;术后观察息肢伤口情况,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56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早期参加社会活动,无1例发生感染、断钉、骨不连、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骨折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王蓉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10):110-111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根据下肢骨折的特点,术前详细评估患者伤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饮食指导;术后观察患肢伤口情况,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56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早期参加社会活动,无1例发生感染、断钉、骨不连、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骨折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2010年3月共治疗70岁以上(70—96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00例,其中男39例,女61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7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其中手术治疗92例,保守治疗8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20例,保守治疗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股骨颈骨折7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全髋置换38例。本组患者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本组1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28月,平均14.2月。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5例、断裂2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5例,脱位2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4±10.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1.5±7.2)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1.1674,P〈0.05。x线片检查示内植物位置良好。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7例伴有骨质缺损与7例萎缩型骨不连患者同时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采用Meod标准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前臂功能,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本组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4月,平均15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6~25周,平均22周。前臂功能优2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2%。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尺桡骨术后骨不连的可选择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煎液对产后会阴撕裂和会阴侧切引起的会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定西市人民医院产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的58例产后会阴撕裂和会阴侧切引起的会阴水肿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为主要方剂加减药材煎液进行会阴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会阴水肿消除程度和切口愈合情况。观察组产妇的水肿消除程度和会阴切口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第二天两组临床有效率(观察组:93.11%,对照组:79.3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味消毒饮加减方剂煎液进行会阴熏洗治疗会阴部水肿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缓解产妇会阴部伤口的疼痛,消除水肿,提高了产妇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Kaa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004年11例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除两例有轻度脊柱侧弯外,其余均见脊柱序列和椎管矢径恢复正常。11例患者中9例获3~2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5.7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6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随访时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加Kanada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减压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胫骨骨折螺孔型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选取在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行胫骨骨折螺孔型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患者73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清创后局部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清创后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再次清创率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胫骨骨折螺孔型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采用VSD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再次清创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探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26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8-53岁,平均31.4岁。术中均采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进行内固定,术后影像学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末次评分获优20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术后1周1例切口发生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出现肩部不适感,活动时疼痛明显,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与牢固固定,有利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及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取钛板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的原因及适应症。方法:对68例下颌骨内固定术后取钛板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取板原因。结果:本组病例取板原因中“无症状”取板占72.06%,“有症状”取板占27.94%。结论:目前“无症状”取板是下颌骨骨折术后钛板取出的主要原因。医师应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取板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总结分析了23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次手术病例。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选材不当,内固定技术上错误及忽视术后必要的外固定。术前选好恰当的内固定物,术中努力做到解剖复位,必要时植骨以及术后附加适当外固定是防止手术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后踝骨骨折块固定术治疗Ⅲ、Ⅳ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Ⅲ、Ⅳ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后踝骨骨折块固定治疗,即先行后踝骨骨折块固定,然后再行内外踝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即先行内外踝固定,然后对后踝进行手法闭合复位,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Phil-lip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骨骼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6.319,t=9.653,P0.01);实验组愈合优良率(92.47%)明显优于对照组(78.49%)(χ~2=10.755,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6.936,P0.01).结论后踝骨骨折块固定术治疗Ⅲ、Ⅳ型踝关节骨折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且患者的踝关节、后足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各类胫腓骨折42例患者,其中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31例。全身情况平稳后行小切口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4.7月。42例中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经过换药处理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愈合。有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其余39例均一期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小切口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菁  路贵忠  李正平 《甘肃科技》2009,25(1):139-140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在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3例下颌骨骨折病人,用小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术后27例行颌间牵引2周。结果:单发性骨折,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愈合无差异,多发性骨折有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进行颌间牵引,此法比单纯使用坚固内固定术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下肢骨折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及对策。对甘肃省中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5例下肢骨折,经LCP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均行二次手术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术后骨折均愈合良好。下肢骨折术后LCP断裂与对LCP认识的不足、LCP适应症的选择、钢板与螺钉的选择、钢板与骨面距离选择、植骨、早期负重及不正确的功能锻炼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肱骨干中下段术后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内固定失败后肱骨骨不连。方法:对20例创伤性肱骨骨折内固定失败骨不连患者,取出内固定物,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加压固定。结果:20例骨不连患者,经2.5~4个月治疗均获得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改善。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对内固定失败的肱骨干中下段骨不连是一种较好的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7月,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男10例,女11例,对得到随访的21例做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DHS内固定手术的技巧.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诊7~36个月,平均16个月.疗效评价优6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81%.共有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2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合并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优于其他固定方式.手术前后进行骨质疏松及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用于后踝骨骨折的临床作用。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后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43)接受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后踝骨骨折处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00%较对照组的79.07%高(P0.05)。对后踝骨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好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且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