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参加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中国与前八强队伍后卫几项主要比赛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我国后卫队员身高已达到甚至略超国际强队的平均水平,但年龄明显偏小,大赛经验不足,后备人才有断层迹象;我国后卫综合能力不强,在得分、助攻、篮板、抢断、失误等几项主要比赛能力上不同程度存在差距,整体落后.  相似文献   

2.
篮球比赛中的后卫队员是贯彻执行作战方案,鼓舞斗志,团结全队夺取比赛胜利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对比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卫队员的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组织和指挥能力、得分能力等,都直接影响到该队的风格和水平.笔者试通过临场观察,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学院男篮后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与CUBA高校男篮后卫进行比较,初步了解了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男篮后卫的现状,从而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篮球在国际大赛中没有取得人们期望的成绩,整体水平下滑。其中,后卫能力的欠缺是不容回避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要在以后的国际大赛中实现突破,培养优秀后卫队员已是"燃眉之急"。CBA作为当今国内篮坛最高水平的联赛,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篮球训练理念,汇集着全国最优秀的后卫球员,而且还聘请了国外优秀的篮球后卫外援参加比赛,很好地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篮球后卫的风格,使其与国内的优秀后卫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该文在结合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2013~2014年度CBA总决赛后卫外援进攻特征分析,将两支强队优秀后卫外援进行研究比较,对北京金隅队后卫外援斯蒂芬·马布里和新疆广汇队后卫外援莱斯特·哈德森在比赛中进攻特征展开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参加2009年在中国昆山举行的第五届“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的中国后卫与国外优秀后卫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男篮后卫进攻过分依赖内线队员,投篮意识不强、传球技术不过硬、快攻意识不强等是造成本次比赛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第13届CUBA西南赛区16支男子篮球队的32名后卫队员专项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进行调查:指出后卫队员全队配合意识较强,在平时训练中,投篮命中率较高;比赛中,后卫队员投篮欲望不强,得分能力一般,偏重于全队的组织,缺乏个人的攻击,突破能力差;控制球能力比支配球能力强;发动快攻的成功率较高,但是发动快攻的意识弱;专项身体素质较差,力量素质明显不足,对抗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篮球核心后卫队员的作用、类型及其应具备的基本技术能力和比赛中的主要任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如何培养核心后卫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潘芬 《科技信息》2009,(8):247-24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篮球核心后卫队员的作用、类型及其应具备的基本技术能力和比赛中的主要任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如何培养核心后卫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法、观察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对2006年第15届日本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后卫和世锦赛前八名球队后卫进行技术、战术统计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后卫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为我国后卫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及其训练与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曹伟 《科技信息》2007,(15):447-448
篮球后卫作为球队场上比赛的重要组成力量,控制球队的组织和外线的进攻和防守,其作用发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球队比赛能力发挥的好坏,影响着比赛的胜负。优秀后卫除了拥有丰富的比赛经验以外,还必须具备个人突出的技术能力,才能在比赛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经验,帮助球队赢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以参加2006年日本第15届男篮世界锦标赛的欧美强队(美国队、希腊队、意大利队)与中国后卫队员的基本情况和技术能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男篮世锦赛中强队后卫和我国后卫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我国男篮后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中国男篮后卫的培养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九届全运会男排决赛防守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第九届全运会男子排球决赛阶段8轮46场比赛的防守技术进行了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排优秀队拦网成功率、失误率与各国国家队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一传到位率却明显高于俄罗斯国内各队,与各国国家队相比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第25届男篮亚锦赛前八强运动员的年龄、身高和技术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亚洲男篮前八强运动员相比,中国队在年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相同位置上,后卫的平均得分和抢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他...  相似文献   

13.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实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28届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团体前8名、全能前8名、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与第35~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的团体竞争实力有所下降,团体赛“三强鼎立”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中国队全能型运动员偏少,竞争实力受到影响.中国队在鞍马、双杠、跳马项目上保持较强的竞争实力,但在成套动作的编排、稳定性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男篮与竞赛对手在第15届世锦赛的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处于风格转换期的中国男篮内线优势尚未建立起来,却失去了小快灵的传统特点;进攻点单一,过分依赖姚明,外线实力不足,内外脱节;防守的伸缩性、及时性不够,不能适应高强度攻守对抗。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参加第25界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和西亚强队攻防战术发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男篮年轻化的同时也暴露了经验不足,攻防战术临场应对能力欠佳,配合失误,命中率下降,自身的身高优势也受到对手严密攻防战术限制.从中国男篮的攻防技战术能力入手进行研究,同时分析比赛中对手球队所展现的技战术风格特点,期望找出影响中国男篮水平提高的真正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第30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四强与中国女篮攻防技术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队在篮板球和抢断球以及封盖等方面有待提高;面对对手压迫性的防守,进攻时投篮命中率较差;没有充分发挥外围的进攻优势。这些都是导致中国女篮未能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女篮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8名球队的10项技术指标的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篮球比赛中10项指标对比赛胜负影响最大的是防守篮板球和抢断球次数。其后依次为总投篮命中率、盖帽、2分球投篮命中率、进攻篮板球次数、失误、罚球命中率、助攻,影响最小的是3分投篮命中率,说明现代篮球发展的趋势是重视防守。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第13届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大学组男子单人操项目前8名的难度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男子单人操前8名成套动作难度动作平均分值较高,多0.7~1.0分之间的难度动作,且0.7分值的难度动作选择最多;C组难度动作选用最多,A组和B组力量类难度动作是男子运动的强项,D组难度动作则是薄弱环节;难度组合动作以C+C和C+A为主,技巧动作与难度动作的组合运用缺乏等。建议:难度动作的选用要因人而异,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加大男子运动员D组难度动作的开发与运用;鼓励技巧与难度动作的组合运用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19届南非FI-FA世界杯足球比赛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指标与运动成绩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进入决赛队伍数量最多的欧洲各队是平均身材最高、体重最重的队伍,而运动成绩较差的亚洲各队运动员则平均体重最轻、克托莱指数较低;不同位置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年龄和克托莱指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门将的各项指数最高;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差异不明显,都维持在较高的年龄水平上;前8名球队和亚洲日、朝球队的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此结果可为中国足球运动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参考有关于第十五届男篮世界锦标赛的文献资料和观看研究比赛实况录像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及与赛队的各项技术指标统计,进行比较分析,运用统计学原理,选取较适合篮球统计评分的5级评分方法,建立了中国男篮与对手各单项技术指标评价标准模型;得出中国男篮在快攻得分、失误、抢断、助攻等技术指标上的等级,找出了存在差距的技术项目,并深入研究造成差距的原因,作出系统的深层次分析,并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我国男篮运动员比赛能力,来诊断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有利于中国队制订科学的训练和比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