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词选注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河北省容成县)人.诗、文、词都为当时人所推重.至元间被世祖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以母疾乞归,老死闾里,谥文靖.他强调作诗要有师承,但应於摹拟中表现出自己的意见.他的诗虽然隐晦曲折,但在元初文人中是反映遗民思想较多的,感情也较真挚沉痛.此外也还有一些委婉地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作品.他的词虽然无此境界,但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有《静修集》和《樵庵词》行世.《全金元词》录其词35首.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杰出的词作家.《稼轩长短句》凡六百二十首,无论是数量之丰,还是质量之高,皆雄居两宋之首.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郭沫若语),“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提要》),开创了豪放词派.在内容上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在艺术上也有着突破性的贡献,成就了独具一格的“稼轩体”.下面试以《沁园春·叠嶂西驰》一词为例,来探讨一下“稼轩体”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宋玉的《高唐》《神女》赋真可谓聚讼纷纭。有说是淫乐之词,有反其道证之为讽谏淫乐;有以为是山水诗(见陈宏天《昭明文选译注》第二册),有以为写游览(胡念贻《中国古代文学论稿》);有主影射之说,以为用男女狎爱之词喻襄王舍弃巫郢河山之险(章炳麟《菿汉闲话》第二十五),有主人与自然相接之说,以为通过同高唐自然相接来通政治延人寿(日人藤原尚《骚赋与辞赋的分岐点》)。排沙简金,各有所获,然发微析疑,终未能  相似文献   

4.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词》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为一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他的词中有很深的“悲苦”情结。从真情、深情、和长情三个角度来分析,他词的这种悲苦现象不但和他的经历、性格有关,而且更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甘愿在情感的痛苦品味中,感受真实的自我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5.
在宋词发展史上,秦观及其《淮海词》的地位很高,他的老师,开一代词风的苏轼称他为词手,他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而且人们公认黄不及秦。又与柳永并称“秦柳”,与周邦彦并称“周秦”。被誉为“婉约之宗”。作为“婉约之宗”的秦观,其词在艺术上确有很高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诗词曲语辞汇释》是研究古俗语词有极高造诣的著作之一,作者张相先生,字献之(1877——1945),浙江杭州人。这本书自1953年问世以来,一直得到国内外的好评。朱居易先生说这本书“对研究韵文者说来,是很有价值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7.
《天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屈原的作品。对《天问》所提问题作出回答的《天对》,是唐代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柳宗元的作品。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后期楚国大夫。他是诗人,同时也是强烈要求改革楚国政治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所作的《天问》是了不起的诗篇。在这首长诗里,屈原从宇宙的起源、构造、神话传说到有史时代,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疑问,对宇  相似文献   

8.
金词选注     
完颜亮〔作者介绍〕:完颜亮(1122—1161),字元功,金太祖完颜旻(阿骨打)之孙.本为海陵王(江苏泰县),于皇统九年(1149)自立.1153年迁都燕京,先后改元天德、贞元、正隆.1161年伐宋,为其部下所杀.在位十三年,卒年四十岁.据《归潜志》记载:“亮,读书有文才,为藩王时.书人扇云:‘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人知其有大志.”相传他读了柳永《望海潮》词,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正隆年南征,至维扬(扬州),望江左(江东)赋诗云:“万里车书盖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  相似文献   

9.
应谦(1615—1683),字潜斋,杭州钱塘人。清代学者。出身贫困。 康熙十七年(1678),诏征博学鸿儒,大臣项景襄、张天馥共同推荐他。但应(扌为)谦却托辞推却。他说:“(扌为)谦非敢却荐,实病不能行耳!” “(扌为)谦治学,不喜陆王家言。曾说“阳明之功,诡而不正”。他对《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四书》均有研究。  相似文献   

10.
晏几道的《小山词》在艺术上价值,历代词论家已从不同角度给予很高的评价。笔者认为,《小山词》不仅在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两者有机地融合在“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境界之中。本文从以下三个不同侧面浅析之。  相似文献   

11.
柳永是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雨霖铃》是千古名篇,是宋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是词牌。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蜀途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夜雨闻铃断肠声,曲调颇极哀怨。柳永《雨霖铃》词牌下,有题目《秋别》。柳永利用了《雨霖铃》这一词调篇幅较长,声情哀怨的特点,将离情别绪写得十分感人,尽善尽美,耐人寻味。 柳永生长在一个重视儒家传统的士族家庭。他生而禀赋中有一种浪漫的天性和音乐才能。受的教育使他有欲求仕宦的用世之志,他的浪漫天性和音乐才能,使他愿为俗曲写词。用世之志与音乐才能之间,充满了矛盾,而且影响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他参加进士考试以前,已经是颇有声誊的才子了。但考试的结果却出人意外,于是柳永作《鹤冲天》一词,词中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以后又考进士,已中,及发榜时,仁宗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在功名路上不顺利。后年近五十,改三变为“永”,字耆卿。仁宗景佑元年,方中进士。  相似文献   

12.
苏词与音乐     
苏轼在《与子明兄》中曾说自己不会唱歌,有人就信以为真。有的人抓住他“不喜剪裁以就声律”的某些词,就讥刺苏词“多不谐音律”,以致贬低苏词的贡献和地位,这当然是不公允的。其实,苏轼说自己不会唱歌乃是自谦之词(不善唱歌是可能的)。哲宗绍圣初,晁以道“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至于苏轼是否懂音乐、是否按音律要求作词的问题,仅用他自作的词就可以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3.
“幕府”一词用于指活跃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地方官员私人聘用参谋人员的制度,而以清代(1644—1912)最为盛行。“幕”,最早见于我国的《说文》,是“帷在上日幕”;“府”《辞海》的解释为“文书所藏之  相似文献   

14.
杜甫在湖南的三年,是“江湖行路难”的三年,也是“乱离难自救”的三年。当时他贫病交加,居无定所,处境十分困难,但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的诗歌创作却从未停止。“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泊岳阳城下》),他一进入湖南就这样庄严地宣告了。他早年曾说过:“诗是吾家事。”把写诗看成是世代相传的事业;到了湖南,这一思想又有新的发展,“斯文忧患余,圣哲垂彖系”(《宿凿石浦》),他要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那样,把自己的诗视为优患中的发愤之作,以比于文王蒙难演《易》而作彖辞(《易》之卦辞),孔子莫容赞《易》而作系辞(卦辞传注)。就因为有这样的力量支持着他,所以  相似文献   

15.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获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幔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张燕 《科技信息》2013,(23):160-160
姜夔,宋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词调音乐创作于公元1176~1201年。在他的词中,有反映爱国情绪和对金统治者压迫下的中原人民的同情的,如《扬州慢》等,而更多的是自伤身世、咏物酬唱与恋情相思之作,如《长亭怨慢》、《杏花天影》等。他的17首宋词调音乐,词体清空冷隽、高燕凝重,词乐协调,从容雅静。本文从创作背景开始到词乐的配合来着手研究宋姜夔的词调音乐。  相似文献   

17.
前人将词分为豪放与婉约两大派。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士祯曾指出:"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正宗,豪放唯幼安为首。"(《花草蒙拾》)。他认为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虽有失偏颇,但很有一定的道理。李清照确实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她的词以靖康之变前后划分为两个时期,前后期作品风格迥然不同。由于个人生活和国事的变迁,她的词较同时期的其他婉约词人在内容上更为丰富,感情也更为深挚。  相似文献   

18.
从《梦溪笔谈》看沈括在地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我国十一世纪杰出的法家、科学家。他晚年在润州(今镇江)著《梦溪笔谈》(以下简称《笔谈》),写下了他在学术领域内的广泛论述创见,是我国古典科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胡道静校注的《笔谈》全书共609条,其中与地理学有关的内容总计共50余条。  相似文献   

19.
蒋士铨《铜弦词》的内容,较多为纪游抒怀、题赠迎送、记事咏物之作。艺术上也有自己的个性。他的词完全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束缚,不作花前月下、歌儿舞女之吟;不为绮旎婉丽、偎红倚翠之语。出于慷慨激昂的个性,他的词意境浑厚,用语豪健,虽然内容多为应酬交往之作,而所抒发多为社会冷暖、人生际遇、身世沉浮、官场污浊之感情。他具有诗人、戏曲家的双重身份。他擅作传奇,曲之于词,更细腻,更深于情,更能打动人心。他写诗的才能与写曲的技巧常常融合在一起,使他的词也在豪健之中,频添出委婉细腻之风。他的亲情词便具有这种特点。清代词论家中,徐珂、陈廷焯、谢章挺、胡薇元、李宝嘉、丁绍仪等人都对蒋词作过评价。其褒贬不一,本文就三种意见而辨之。  相似文献   

20.
徐继畲(1795—1873),山西五台人,是清季一著名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地开眼界看世界的重要人物.说他是清季一著名历史人物,是因他曾在两广为官,并官至福建巡抚,为当时少有之廉吏.说他是近代史上重要人物,是因他曾撰《瀛环志略》这样部名著,向国人介绍世界地理及状况.所以一般人知徐继畲,只知他是一个封建官吏和地理学家,而很少见其诗,不知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