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2年 10月 7日 ,瑞典卡曼林斯卡医学院决定 ,把 2 0 0 2年诺贝尔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悉尼·布雷内获奖是因为他创立了一个领域 ,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 ,他就正确地选择线虫作为研究对象。这一选择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 ,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罗伯特·霍维茨发现了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 ,并阐明这些基因怎样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相互作用 ,同时也证实了相应的基因也存在于…  相似文献   

2.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日前揭晓。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他们的研究为什么能够获得大奖?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请看特约记者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  相似文献   

4.
用线虫实验模型系统研究调节器官发育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且发现这种基因在人体中也存在,这一成果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发现为艾滋病、肿瘤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寻找新方法的可能,将在人类战胜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一种精确的、非入侵的方法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成像,对于医学诊断、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Lauterbur,1929-)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Mansfield,1933-)在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核磁共振成像(NMRI)代表了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评述了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其获得者。  相似文献   

6.
未科得大奖“从来没有想到要获得诺贝尔奖,也从来没有料到自己会帮助亿万患者。”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曼斯菲尔德和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共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这位英国科学家表现出这样的实在和平静。  相似文献   

7.
生理学或医学奖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基因靶  相似文献   

8.
前沿动态     
《前沿科学》2012,(4):86-96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点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为"发现成熟  相似文献   

9.
国际     
《广东科技》2010,(21):13-13
<正>2010年诺贝尔奖科技类三大奖项揭晓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均已尘埃落定,三大奖项分别被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的6名科学家收入囊中。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体外授精技术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0.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如何操纵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基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全球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科学领域最高奖——诺贝尔奖在去年10月渐次揭开谜底。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英3位科学家发现至关重要的氧气感知通路。获奖原因: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评奖委员会说,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成有用的能量,人们了解氧气的基础性重要作用已有数个世纪,但细  相似文献   

13.
<正>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是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2位女性得主。20世纪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14.
用一种精确的、非入侵的方法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成像,对于医学诊断、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Lauterbur,1929-)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1933-)在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核磁共振成像(NMRI)代表了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评述了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其获得者.  相似文献   

15.
<正>屠呦呦领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月10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来自瑞典王室、政府内阁、诺贝尔评奖机构、各国驻瑞使团和社会各界人士1500多人出席颁奖典礼。图为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2015年诺贝尔生理  相似文献   

16.
《少儿科技》2012,(11):10-10
10月初,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及文学奖陆续揭晓。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因在量子物理学方面的卓越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诺贝尔奖获奖得主名单自2019年10月7日起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陆续公布,6大重磅奖项轮番揭晓。这些高大上的成果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帮助或改变?生理学或医学奖:破解氧气调节机制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美国医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医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利用以及基因对氧气含量变化的反应。他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及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分享该奖项。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截至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106次,共计210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屠呦呦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12位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多年来从事中药  相似文献   

19.
奇云 《科技潮》2012,(11):58-61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时间10月7日—9日,2019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陆续揭晓,9位科学家获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美国科学家格雷格·塞门扎。获奖理由:他们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为我们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的提出铺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