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灌溉管理的核心是用水管理,只有完善管理层次上的用水制度,才能有效推动高扬程灌区集约化和科学化管理。作者针对景电灌区用水管理中存在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作物种植比例失调,灌水技术与灌溉制度滞后,造成作物生长期供需水矛盾日趋突出且制约灌区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一系列讨论。文章在优化灌溉用水,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马通宙 《山西科技》2010,25(4):30-31
为解决汾河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解决了灌溉工程"建"、"管"、"用"之间的相互脱节,改善了用水制度,提高了用水效率,最终实现用水自主管理、民主管理、灌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灌区农业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种植结构不合理、工程老化以及现有工程的上水量和输水能力不足,已不能满足灌区农业生产的需要,反映出灌区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用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本论述根据景电灌区地理位置、气候、降雨和工程情况,针对景电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用水现状和灌溉管理(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灌区农业用水安全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瑞茹 《甘肃科技》2012,28(19):12-13
甘肃省景电灌区是西部干旱省区的大型电力提灌灌区,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电力提灌成本高。灌区在目前的工程规模与供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怎样使定量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优效益,促进灌区经济发展,成为目前灌区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灌区目前状况和灌溉管理实践经验,依据大型电力提灌灌区的特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灌区灌溉用水效益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灌区实际情况出发,简要概述了灌区体制改革的背景,详细论述了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通过用水户参与式管理试点经验的推广和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运行,规范了灌溉管理秩序,理顺了灌区管理体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节水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前,福建省灌区管理机构是依附政府通过基层与农民用水户之间发生关系,使得节水灌溉很重要三者,即政府、灌区管理机构和农民用水户之间关系没有理顺,有多方面问题,主要是灌溉体制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灌溉管理机构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农民用户没有直接参与灌溉管理,难以调动他们生产和管理的积极性。因此,应当理顺用水管理体制,运用市场经济的管理思路,深化用水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水资源匮乏是灌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未实施根本的有效措施以前,如何通过节水缓解灌区缺水的被动局面,力争灌区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是当前各类灌区运营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十一、山塘小水库转制本节介绍山塘、小水库转变管理体制问题.通过转制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性,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并保证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实施,即“通过管理出效益”.(一)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山塘、小水库大都建于60年代~70年代,是山区人们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没有专人管理,一般由附近农民兼管,付给少量管理费用.由于报酬是“固定”的,与管理好坏没有直接联系,所以造成雨水流失,蓄水量少,灌溉时水量浪费,抗旱能力弱,影响灌区水稻产量.(二)转制的内客及方法转制就是把山塘小水库经营权租赁给当地农户(租期10年以上),或把所有权拍卖给农户,由这些农户经营管理,并直接向受益农户承包灌溉,收取灌溉费.在方法上,一是走群众路线,讲清转制的目的,征求农民意见,共同制订政策.二是明确转制后的山塘水库必须保证原有灌区用水.三是村与经营者、经营者与灌区农户的责任与义务都以承包协议形式固定下来.(三)转制实例1.余姚市陆埠镇原有山塘水库60座,总蓄水量31万m~3,最大的蓄水10万m~3,最小的几百m~3,分布在全镇各个山岙,自流灌溉水稻66.7ha.1998年初对其中22座山塘水库采取租赁(其余38座已失去灌溉作用的则退水还林),落实经营管理者.协议规定承包者必须做到积极引水、计划放水、科学灌溉、  相似文献   

9.
浅议景电灌区灌溉用水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金环 《甘肃科技》2003,19(12):144-145
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电力供应十分紧张,高扬程提水灌区只有加强用水管理,实现节约用水,才能满足灌区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提高灌区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技术,开发并集成了3个不同层次的节水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预报与节水灌溉决策子系统、灌区计划用水与水量调配管理系统、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子系统;介绍了节水灌溉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基础,系统结构,实际应用以及陕西省旱情决策子系统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灌溉管理在行政上由各级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大多数大中型灌区是实行专业管理机构与农民集体管理相结合。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为了发展民主管理,激发农民参与管理,中国探索了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并试验了四种管理模式,如用水者协会,承包责任制,租赁和股份合作制。详细介绍了参与管理的实践和经验。目前,试点工作已涉及到80多个灌区共建立了1000多个用水者协会。作者提出灌溉管理机制转换的指导思想是:结合中国国情,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最后讨论了参与管理的有关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就十里河灌区如何加强节水改造,解决灌溉用水,提高灌区水的利用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用水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才能保持灌溉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个大问题。农民用水者协会试点的成功,使农业生产灌溉模式从用水者不参与管理到自主管理,积极调动了农民参与用水者协会的主动性,自觉维护水资源统一调度的格局,互相监督,互相谦让,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促进了灌区高效用水格局的建立,使得灌区高效用水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干旱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在水资源短缺和干旱条件下大型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发展模式。采用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实现灌区信息、数据采集自动化,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方案,研究抗冻胀防渗渠道的结构设计,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技术,建立高度集成的灌区灌溉决策支持系统下的农业高效用水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方多水源灌区灌溉用水量统计存在水源众多、灌区取用水系统结构复杂、灌区水资源功能多样等特点,该文提出在灌区供、用、排等主要水循环节点建设用水计量监测设施,进而结合灌区水循环模型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分析统计模型分析来确定灌区农业用水量的方法,实现南方多水源灌区农业灌溉用水量直接量测与模型计算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灌区闸门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现地控制单元承担着根据监控中心指令控制闸门开度调节泄水量的任务,闸门实时控制的优化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灌区的灌溉效率和灌溉用水利用率.采用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一种基于PLC的模糊控制器,对灌区闸门实施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地降低闸门动作频度,提高闸门的控制精度,从而达到优化和节约灌溉用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传伟  李娜  张旭 《科技信息》2009,(5):364-364,330
世界各国都在尝试着进行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通过采取措施,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来鼓励灌溉用水户更多地参与灌溉管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后产生的最大好处是水费收入增加,政府的灌溉工程运行维护经费支付减少,灌溉系统能得到定期维修。但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实践时间都还比较短,有关的法律和管理方法等都不太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水资源的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文中以浙江省灌区农业用水为研究对象,在介绍浙江省灌区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对浙江省的农业灌溉用水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目前浙江省灌区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加强水部门能力建设和提高农业水分利用效率3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玉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5):69-69,175
景电灌区是高扬程提水灌区,灌溉面积近百万亩,由于泵站机组的提水能力和渠道的输水能力受限,灌区供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加强计量管理,准确计量,促进农民节水灌溉,保证灌区灌溉面积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达到节水扩灌的目的,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我国农业用水的现状,讨论我国的节水灌溉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从"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加大政府干预"、"改善灌区管理"及"提供有效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