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逐步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两种算法计算得出,在丘陵地区营造防护林,尤其是营造阔叶、针叶混交林,增加盖度,可大大降低土壤侵蚀量,防止泥沙淤积.减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
用逐步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两种算法计算得出,在丘陵地区营造防护林,尤其是营造阔叶,针叶混交林,增加盖度可大大降低土壤侵蚀量防止泥沙淤积,减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造林绿化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防护林树种优化及营造技术,提出了防护林树种优化营造技术标准和农防林接班林带营造技术标准,对当前开展的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嫩江支流阿伦河流域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防护林体系在降低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及护田增产方面效益显著,为同类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5.
何晓惠  宋效严 《科技信息》2011,(17):I0387-I0388
对安徽省林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区位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安徽省防护林营造的基本模式、树种选择方案和营造林技术措施,对安徽省防护林营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营造速生高效多功能防护林技术、方法的探讨,详尽的叙述了营造多功能防护林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及林带稀植混交间作的优点,从而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农田防护林发展历史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田防护林营造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其的研究较晚。在收集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对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历史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长江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主要受灾地区实地考察,认为1998年长江洪灾的根源是由于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所致。笔者仅就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树种优化及营造技术,给出了农田防护林更新林带设置、造林树种选择、更新林带结构、整地时间及标准、造林时间及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等技术要点,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技术水平 “长江中上游典型流域防护林体系与水土流失、水动态效益信息系统研究”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该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东北低山丘陵地区是经济林的重要培育基地,防护林带是主要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虽然东北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及可供开发的生物资源较丰富,但由于地区降雨季节集中、过度的农垦、放牧、樵采、开矿等原因,原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生产力及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缓慢,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以东北低山丘陵地区防护林研究入手,在地理和气候、防护林及经济林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树造林技术和有害生物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怀军 《科技资讯》2011,(35):143-143
杨树的分布很广,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尤其十年来,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杨树迅速成林,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和工农业用材林。同时杨树树干高大、整齐,常做"四旁"绿化及道路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兵团农场防护林带营造混交林的经验教训,提出防护林体系的混交林概念:“在一个农场或一个垦区一农场群中,由许多树种组成的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形成的防护林体系,具有更加广泛的混交意义”。防护林带营造混交林要因地制宜,选择混交树种要考虑到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一般采用5行的混交林带,具有生长快,稳定性好,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总结生产实践,提出8个混交方式,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工防护林对防御区域自然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早期营造的各类防护林,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过成熟期,老化衰败现象日益严重,甘肃省防护林也不例外。经调查分析,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不合理、自然灾害等因素是其退化的主要因素。防护林退化将导致防护功能下降、病虫害加重、林木损失加大,影响林业生态建设作用的发挥。通过更替改造、择伐补造、抚育改造和渐进改造技术等退化防护林改造技术,确保退化防护林改造取得实效。本文同时提出了更新改造的组织、机制、科技、考核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田中 《甘肃科技》2022,(13):145-148
近年来,国家对于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水土保持的工作高度重视。而天水市秦州区境内有些区域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秦州区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秦州区2021年项目。项目区选址在秦州区西部关子镇境内,该工程项目根据秦州区的水土侵蚀等环境问题,通过营造水保林的林草保护措施和封育综合治理措施,成功营建了水土保持防护林253.88 hm2,封育治理的疏幼林1 526.12 hm2,有效地提高了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水土的流失,实现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开展国家生态保护等重大建设工程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气候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几十年来防护林的气候效应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防护林具有改善小气候的功能,可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从而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与小气候相比,防护林对区域性气候影响较小,但可显降低风速和沙尘暴发生频率。笔还对防护林气候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在该地区应因地制宜、适度地营造各种形式的防护林,集约经营、提高林分质量,以充分发挥其防护、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公路建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但同时也影响到了环境,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为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保障公路正常安全运行,结合公路施工过程和特点,探讨公路建设项目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在沿海盐碱土地种植盐生植物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农田林网建设不能全功的原因,提出了营造盐碱地改良林、防护林,营造地上水源截流林和建设海防林、风景林的设想以及适宜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9.
以滩涂和农田为对照,从土壤有机组成分、孔隙、形成物、结构体等方面,研究了江苏沿海,不同树种和不同林龄防护林土壤的微形态特征。揭示了沿海营造防护林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侵染程度,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提高土壤熟化度,稳定上壤的脱盐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世启 《天津科技》2002,29(3):16-17
指出了在沿海盐碱土地种植盐生植物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农田林网建设不能全功的原因,提出了营造盐碱地改良林、防护林,营造地上水源截流林和建设海防林、风景林的设想以及适宜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