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柘溪草堂图》为作者应宝应乔莱之请,画其父居处——柘溪草堂的秋景。据题跋,柘溪草堂是座落在宝应白马湖东岸一片树丛中的临水小村。村前一座小桥,湖水绕村,树木绕斋,树林里楼台面水,宾主登楼安坐对谈,超然世外。笔墨挺健,景致平远,具有浓厚的写实风格,为吴宏佳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与诗歌在创造审美意象方面具有同一性。山水画自魏晋以来,历经唐、五代至宋初,表现技法日渐成熟,画家们力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的形质,但他们的作品不指向特定的诗意。从北宋中期始,随着郭熙等人进入画院,对于诗意的自觉追求趋势开始出现在院体山水画中,画家们对画面所彰显出来的“趣味”、“诗意”愈加关注起来。这种新趋向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诗画本具有同一性的一面;(二)时代氛围促成了含蓄的诗情与精微的画意的圆融统一。  相似文献   

3.
空间布局的处理,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意匠手段之一。五代、两宋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其山水画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处理,曾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长远的启示意义。本文试从五代、两宋时期的一些代表画家的作品入手,浅析五代、两宋山水画的空间布局特征。五代、北宋时,山水画空间布局的处理,是一种'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立意定景"①的"全景式"构图方式,这种章法几乎成为那时取得视觉上和谐一致的标准模*式。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①这里的"大"是指人的视觉范围,"o\"是指客观物象,…  相似文献   

4.
空间布局的处理,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意匠手段之一。五代、两宋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其山水画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处理,曾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长远的启示意义。本文试从五代、两宋时期的一些代表画家的作品入手,浅析五代、两宋山水画的空间布局特征。五代、北宋时,山水画空间布局的处理,是一种'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立意定景"①的"全景式"构图方式,这种章法几乎成为那时取得视觉上和谐一致的标准模*式。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①这里的"大"是指人的视觉范围,"o\"是指客观物象,意思是把大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葛鸿志 《科技信息》2010,(21):273-273
当代画坛异彩纷呈,中国画山水也是气象万千。范保文先生在这个变化不居的格局中,以他对山水画特有的审美定位与创作态度,诠释着江南山水的那份雅致之景与灵秀之气;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新金陵画派”的样式与面貌。山水画自五代始就有以表现江南一带自然景色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五代的董源就被称为南派山水画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卷为分析对象,查阅大量的图片及文献资料,运用风格对比、结构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从构图样式、建筑样式和人物服饰等方面入手,考证出该卷系临绘五代《宫中图》和南宋《捣衣图》而得。  相似文献   

7.
马援《武溪深行》是东汉初年一首重要的诗歌,历代诗歌选都有收录,但关于诗中地名"武溪"存在"武溪""五溪"两种说法。经考证认为用"五溪"更加符合文义,诗歌题目应为《五溪深行》。"五溪"在东汉荆州沅陵郡壶头山附近。  相似文献   

8.
邢永革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4):116-119,132
《唐会要》是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是研究唐史,特别是研究玄宗天宝以后历史的重要典籍。由于《唐会要》的编纂历经唐、五代至宋初几个阶段,成书于不同人之手,记事难免有舛误之处,加之宋以后至清初一直未曾刊刻,仅靠抄本流传,故文字脱讹严重,大大影响了该书的使用价值。本文把今本《唐会要》中的错误类型归纳为十二个方面,并对其成因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8,(4)
由梁肇新先生主持制作的第五代解压软件产品《超级解霸五代》已顺利开发成功。《超级解霸五代》是基于 Windows95和 Windows NT4.0以上平台的全32位解压软件,具有新一代 Direct CDROM"防读死"技术及强劲震撼的 HiFi 环绕立体声效及彩色亮度自由调节功能,率先提出了"PC 家庭影院"新概念,使软解压技术一举突破硬解压的原有水平。《超级解霸五代》可让计算机在播放 VCD 时能够如同使用 VCD 影  相似文献   

10.
在五代宋初,募兵制度的盛行、文官制度尚未确立的背景之下,武人专政迭起,社会各个阶层的身份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特别是社会中下层身份的人群可以通过这一动荡时期的途径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属性,成为社会垂直流动大幅度加快下的受益者。文章对于五代宋初的武将群体的出身环境、个人所具备的才能和他们得以成为武将的流动途径进行分析,希望把当时各阶层出身武将的流动过程以动态的角度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唐末五代一百多年的世乱道丧之后,宋初学人以重修道统谱系为契机.掀开了儒学复兴的序幕.他们将萄卿、扬雄、王通及韩愈四人尊为"圣贤"而补人"统系"的做法,既出于儒学自身创新求变的学术探索,也意味着部分学者以儒道精神关照现实、救治"时弊"的文化自觉;此举不仅拉近了儒教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更拓展了宋初儒学的发展空间.如果说佛老猖獗和"师教"缺失等客观因素,为重修"统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庆历新政"以后,随着这些问题的基本解决,新"统系"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已不复存在.随着传统儒学向"宋学"的推移和发展,荀、杨、王、韩等人的"圣贤"地位也受到质疑,而宋初新建"统系"的影响遂宣告结束.新"统系"学术生命的获得与消失,既有政治文化传承与变革的复杂背景,又体现着传统儒学向"宋学"演进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6)
梅兰竹菊有"四君子"的美称,一直为历代文人画士所喜爱,以"四君子"为题材的绘画在古时就很盛行。自1988年以来中国和平出版社又相继出版了《墨梅画谱》、《墨兰画谱》、《墨竹画谱》、《墨菊画谱》以及《墨梅小品画谱》、《墨兰小品画谱》、《墨竹小品画谱》、《墨菊小品画谱》共两套八册画著,使社会上再度涌起学画"四君子"的热潮,而编写这两套画著的作者也因此倍受世人所关注,并赢得了"君子画师"的雅号,他便是北京著名书画家刘福林。刘福林擅画"四君子"的名声多少遮掩了他在诗词、书法、花鸟画及山水画上的成就,孰不知"四君子"画所表现的内涵气度正是这些综合修养的体  相似文献   

13.
王帆 《科技信息》2011,(29):I0142-I0143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中国山水画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宗旨,注重形式、体裁、情感、意境的表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滥觞于"六朝"(公元四、五世纪),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公元十世纪的五代就进入高峰的阶段,经两宋至元朝,山水画竟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了.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产生了为数众多,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家,创作出许多稀世珍品,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笔宝贵财富.中国山  相似文献   

15.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传世名作《桃花源记》记述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相似文献   

16.
正《建安文学》邮票采用6枚版式,主图选取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附图为"三曹父子"及其代表作,分别为: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邮票的两枚附图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其中一枚为人物肖像,另一枚为其代表作品,通过与作品相呼应的水墨山水画将两枚邮票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套邮票由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刘钊设计,古朴大方,艺术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7.
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山水画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处理,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代,北宋的山水画,侧重于完整地,整体地把握客观对象,以繁复的,“全景式”的构图,显示一种雄浑,博大的气象,南宋山水画,则以少取胜,强调对景物的大胆剪裁,以简约的,“边角式”的布局,营造出一种空灵的,诗一般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从绘画语言的演变来观照,山水画发展达到的几个高峰同样符合马克思提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文章以唐末至宋初、元代、清末民初三个代表性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当时主要山水画家的笔墨为依据,分析其中的原因与特殊性,旨在探讨山水画语言的演变规律以及当代山水画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山水画艺术创作也应该尊重规律,在继承中积累与逐步突破,不宜盲目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五代南唐冯延已,打破了晚唐五代“花间派”香软温润的词风,宋初晏殊、欧阳修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点,使词更加蕴含深远,为宋词日后的繁荣昌盛起了开先河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流派——江西词派.  相似文献   

20.
宋初隐逸诗人诗学"晚唐"宗贾岛,苦吟琢句,又吸取了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长,故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风貌。诗歌创作格调高雅绝俗,诗境清苦荒寒,时见冲淡闲逸之趣,整体诗风趋于平淡自然。其诗歌艺术主要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但他们摆脱功利主义专门致力于纯自然的题材,清新幽远的诗风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