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市委、市政府在1999年9月召开的科教兴市大会上,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科教兴市的“一号工程”。经过努力,宁波市的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宁波市被国家列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国家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高新技术产值达30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6%。 抓“一号工程”落实;宪善科技政策环境 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一号工程”,我市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2.
《杭州科技》2003,(1):13-15
以建设“两港三区”为主的“一号工程”实施已有2年多。两年里,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创业投资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2003年杭州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逐渐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和上海、广州等城市拉近了距离。这里面,市政府“一号工程”的实施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一号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近日,根据王国平书记的指示精神,市委办公厅、市委政研室、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委“一号工程”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对我市“一号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分别召开了4个座谈会,广泛听取了“两港三区”各子工程牵头单位的汇报,并征求了部分企业的意见。今天,市政府的“一号工程”进展到了什么程度?还存在一些什么不足?让我们一起来关心一下。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经济的发展将最终取决于科技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质量。杭州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提出了以“两港三区”建设为重点的“一号工程”,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而努力培育杭州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正是确保“一号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也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去年市委市府出台的《关于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 “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创建一批公用和专用的高质量、大规模、动态更新的信息库,组建工业技术…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央出台了十个“一号文件”。每个文件在重视“粮袋子”、“钱袋子”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菜篮子”工程。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在强调“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强调“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要求“继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粮食和蔬菜都是农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人常说:“手中无粮,心中发慌”。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引领下,温州市瓯海区锚定“世界一流数据强港、中国数字经济新高地、全国一流数据交易中心”三大定位,不断深化中国数安港平台建设、推行“九个一”工程,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在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  相似文献   

6.
《杭州科技》2004,(1):14-16
实施以建设“信息港、新药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教园区、临平工业区、江东工业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核心区块,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举措;是科教兴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步骤。为进一步加快“一号工程”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港”、“新药港”建设的领导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负责“一号工程”的组织实施。“一…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第一经济增长点,人才是经济社舍第一资源.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教育。1999年9月,宁波市召开“科教兴市”大会,提出了抓第一生产力、抓第一经济增长点、抓第一资源和教育的“一号工程”,其核心是“三高”,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并明确党政一把手要抓“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8.
2011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而全社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水利”。文章从2011年7月在武汉大学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出发,探寻水利创新研究的最新热点动向与进展,并从中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创新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科技支撑农民增收,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今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也强调,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是推进兴皖富民、建设美好安徽的必然选择。安徽省科技厅下发了关于促进“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实施方案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效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宁波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五”期间,宁波市发展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方针、目标和要实施的“五大科技工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为实现市委、市政府“农业稳市”的战略目标,发挥我市农业科技优势,因地制宜,提出了2008年汉中市重点推广的10大农业实用技术,确保全市农业稳定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安徽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陆续提出了:在农业上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六个一工程、实现农业产业化、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等等。这些重大举措对全省的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研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地鞭策,农业科研单位和工作者将怎样来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业中心是经国内外实践所证明最有效的科技创新创业模式,并被科技部确立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作核心。近年来,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建设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作为“一号工程”来实施的战略决策。“一号工程”的六个子工程之一就是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2003年7月,浙江省委以[2002]11号文件,明确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列入了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决定,从2003年起,每年财政出资1500万元用于省级以上孵化器…  相似文献   

14.
加强技术创新,建设以“信息港、新药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教园区”(以下简称“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即实施“一号工程”,是实现我市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途径,是确保我市实现“强市名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抉择,是新世纪加快新一轮发展的宏伟工程。  一、实施“一号工程”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实施“一号工程”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武汉大学就放出要研发“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消息。直到今年2月3日随着“珞珈一号”02星工程协调会在武汉召开,“珞珈一号”卫星再次曝光。“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研发团队首席科学家李德仁院士说,01星重约10千克,将侧重于应用夜光遥感技术,目前研制进展顺利,发射后将为宏观经济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决策等提供数据。“珞珈一号”01星搭载  相似文献   

16.
《杭州科技》2003,(1):17-18
200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技术创新,建设以“信息港、新药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教园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经过2年的实施,“一号工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教园区三区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现状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2002年底,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技工贸总收入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出口总额7.31亿美元,比上年…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建设》2023,(6):8-11
<正>“未来工厂”是浙江省在全国首创打造的智能制造标杆,是推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有效载体,是深化实施“一号发展工程”,打造“重要窗口”和实现“两个先行”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1月28日,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旗帜鲜明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做好“高”“新”“融”大文章。“未来工厂”是浙江省在全国首创打造的智能制造标杆,是推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05,(9):59
“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近日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据了解,发射后再经过20天左右的在轨测试和调整,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会收到“北京一号”发回的遥感图像。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科技创新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将成为推动宁波经济发展更强大的动力。基于这一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宁波市深入实施“科教强市”一号工程,率先提前实现现代化的总体思路以及“十五”期末宁波科技发展的总目标及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国震 《科技潮》2002,(8):20-21
经过百名农业专家和顺义区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百名农业专家兴顺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顺义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百名农业专家兴顺工程”是从1999年正式启动的。为了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步伐,加快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基础产业的转化,使农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率先在2005年全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区政府决定:依靠首都科技优势,大力引进科技人才、技术、成果、信息和项目,实施“百名农业专家兴顺工程”。应该说,这是顺义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