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扫描     
茶,抵御病毒的化学防线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茶叶中名为“茶氨酸”的化学物质可以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强5倍。 为了确定茶是否具有抗病菌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对21名志愿者的血样进行了研究。他们让其中11人每天喝5小杯茶,其余10人每天只喝咖啡。4周后采集血样。通过对实验前后两组血样的比较,科学家发现,喝茶之后,血液中具  相似文献   

2.
资讯     
《知识就是力量》2004,(9):72-73
啤酒的新功能 日本一家啤酒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用于麦芽发酵的啤酒酵母对导致心肌梗塞、糖尿病的胆固醇有抑制作用,还可以增强血液中白血球的免疫力。 科研人员以37名年龄在24-69岁之间的男性志愿者为受试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在8周时间里,让他们每天分别服用干燥的啤酒酵母和不含这种酵母的安慰剂,并逐一做了对比。检查他们的血脂变  相似文献   

3.
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者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胆固醇代谢调节机理而荣获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85年10月14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朗(Michael S.Brown)和戈尔茨坦(Joseph L.Goldstein)两医生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胆固醇代谢的认识,从而使人们对血胆固醇水平过高所致疾病的治疗大为改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美国和大多数发达国家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它与一些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  相似文献   

4.
<正>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位年轻科学家聚会第64届林道大会——在6月底、7月初于德国南部城市林道召开的第64届林道大会上,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余名年轻科学家一起分享他们在包括癌症、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研究的新认识,其中包括30名参会的中国博士生。本届林道大会也是历史上首次女性参加者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占52%,男性占48%。为使读者了解一批顶尖科学家在健康问题上的思考和见解,本刊辑选了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5.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连续缺觉一周会扰乱700多个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基因,从而影响人体生物钟、新陈代谢、免疫反应、抗压能力等,这意味着睡眠不佳可能对健康有长期广泛影响缺乏睡眠可能扰乱基因表达英国萨里大学萨里睡眠研究中心的德克扬迪克教授带领研究小组,征募14名男性和12名女性志愿者志愿者年龄在23~31岁,身体健康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在实验室进行两个阶段的睡眠实验,第一阶段连续一周每晚躺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08,(4):21-21
据国外媒体报道,令人瞩目的俄国斯“火星-500”试验计划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现在,俄罗斯科学家已将四名志愿者令人密封舱内进行为期10天的试验,以考察他们是否能依靠人造的“火星空气”来维持生存。 俄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所发言人介绍说:“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4名男性志愿者将完全生活在密封舱内。在前六天时间里,密封舱内将维持标准含量的氧气,之后,从第7天到第10天,舱内的氧气含量将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埃博拉病毒仍然在非洲一些国家肆虐,而科学家也在努力研发病毒疫苗。最近,埃博拉疫苗的第一次大规模测试已经在利比里亚进行。据悉,共有3万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测试,其中包括不少战斗在抗埃一线的卫生工作者。在测试开始时,志愿者被注射了少量的埃博拉病毒,以诱导体内产生免疫反应。虽然目前人们还不清楚该疫苗是  相似文献   

8.
正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让志愿者每天服用番茄红素7毫克。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高10倍。之前的研究发现,不管是生吃番茄、番茄酱还是用橄榄油烹制番茄,番茄的抗氧化性都会增强。但为什么会这样,其机制一直不明。在参与新实验的36名志愿者当中,每天服用番茄红素、持续时间两个月者的血管变宽了53%,这是由于血管内皮作用改善了。不过,番茄红素对健康志愿者的血管无作用,也没有显示出抗癌效果。科学家说,在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度假或出差而不在自己家里睡觉,头一晚许多人都睡不好,有些人将这归因于不习惯枕头。在野生世界,鲸鱼、海豚及一些鸟类睡觉时,总是有半边大脑保持警醒。以往,科学家以为人类睡觉时总是大脑两侧都入睡。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使用尖端的神经成像技术,分析35名志愿者在实验室里相隔一周的两晚大脑睡眠模式,结果发现第一晚这些志愿者左脑的神经网络比右脑活跃。为什么此时总是左脑活跃?答案仍不明朗。此外,左脑对声音的反应也比右脑强烈。  相似文献   

10.
2010年6月,6名男性志愿者进入一个模拟密封舱,开始为期约一年半(共520天)的与世隔绝的生活,以此模拟名为"火星500"的载人往返火星的全程任务。这一模拟火星之旅引起广泛关注。科学家说,真正的载人火星之旅至少还要等20到25年才能成行,但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它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心脏病经常被认为是一种与惯于久坐和高脂肪饮食有关的现代疾病。但科学家最近对一具3500年前埃及马厩主管的木乃伊进行检测发现,这名古人也是心脏病患者。他因此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心脏病例。其实,科学家2008年就从梅内塔普(大约3200年前的埃及法老)木乃伊的动脉内部检出脂肪堆积斑,稍后又从其他多名古埃及贵族身上检出同样的堆积,这是动脉硬化的清晰表现。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对这名主管的头部(图1)进行3D重建,发现他患有严重的牙周病,并  相似文献   

12.
噩梦训练     
正神经学家认为,噩梦有时可能是现实中危险情况的一种预演,做噩梦可能帮助我们在应对危险时快速做出反应。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让18名志愿者戴着脑电波监测设备入睡,并在他们睡着后数次叫醒他们,询问他们是否做噩梦。科学家对做噩梦和没做噩梦的人的脑电波图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实验中做噩梦的志愿者脑中的脑岛和扣  相似文献   

13.
吴信法 《世界科学》1989,11(1):63-64
鱼油有助于防止心血管病,以及免疫学的和其它健康失常。爱斯基摩人的心血管病、免疫学失调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很低,远低于斯堪的那维亚人或美洲人。又爱斯基摩人虽然吃高胆固醇的食物,但血液胆固醇水平仍维持相对的低,而血液组分中能从体组织移除的胆固醇却升高。但当爱斯基摩人移居于丹麦后,则这种生理学上的差别则逐渐消失。这种情况亦见于日本人中。科学家又发现人们机体内有高度特异性的化合物,叫做拟花生酸类,系从奥米格-6脂肪酸而来。其机能为生化信使,介入于机体许多代谢机能中。美国科罗拉多及依渥华大学科学家研究证实,食饵脂肪可影响动物及人的拟花生酸类的相对平衡性。鱼油中的两个奥米格-3脂肪酸-EPA及DHA,能抑制花生酸类的  相似文献   

14.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科学家最近找到了造成老化的原因,原来是决定性别的两枚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作祟所致。比利时科学家在最近出版的英国医学周刊《柳叶刀》上表示,他们从比利时北部弗兰德斯数百名志愿者体内取出白血球,检查其中染色体端粒的长度,结果发现,受试者父女、母子、母女与其他兄弟姐妹彼此间的端粒长度大致相同,而父子或者配偶之间的染色体端粒长度则有别。  相似文献   

15.
<正>癌症在开始转移时最致命,因为后续治疗难度变得更大。所以,科学家致力于了解癌症转移过程怎样发生,以及研发新办法阻止癌症转移。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癌细胞的一种特异蛋白——CD36有能力转移。发现于肿瘤细胞膜的CD36,负责吸收脂肪酸。这种独特的CD36活性和对脂肪酸的依赖,把启动癌转移的细胞与其他肿瘤细胞区分开来。科学家给予实验鼠高脂肪饮食,然后向它们注射一种人类口腔癌。高脂肪饮食导致50%以上的实验鼠的癌症转移更快,规模也更大。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5,(12):6-6
科学家最近发现,老骗子很可能是天生而非 后天形成的,因为偶尔扯谎者和扯谎成性、并且 把谎扯得很圆者的大脑存在明显区别。心理学家 要求108名志愿者回答一连串问题,以查明他们 是否撒谎以及是否经常撒谎。接着,科学家运用  相似文献   

17.
阿俊 《科学之友》2010,(1):30-31
男性和女性在体质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大脑结构、荷尔蒙水平,包括神经纤维构成方面,男女都有差异。男性比女性肌肉多,但脂肪少于女性;男性比女性更有力量,女性的耐力更强;男性的血液较浓,红血球比女性多,能得到更多的氧气,产生更多的能量,但是女性有更有效的造血功能;男性比女性强壮,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在饮食方面,男女两性所需营养也大不相同,为了长寿和优育,男女在餐桌上应放置不同的食物。  相似文献   

18.
<正>一项长达14年、对近5000名老人进行的跟踪研究告一段落,科学家最近公布了研究结果。研究开始时,科学家通过血样测量其中每个人的生理学年龄。此后持续进行这样的测量。测量方法是研究DNA的一种化学改变——甲基化。甲基化不会改变DNA序列,但它在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影响基因开闭。甲基化不仅会影响许多基因,而且在人的一生中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5,(4):5-5
科学家最近发现,蜘蛛竟然是很挑嘴的掠食者,它们不是找到什么就吃什么,而是很善于选择能够满足自己营养需求的饮食。为了研究蜘蛛和一种掠食性步行虫的食物结构,科学家分别给它们喂食高脂肪果蝇和高蛋白果蝇(前者用碳水化合物喂养,后者用蛋白质喂养),然后看它们偏好哪种食物。结果发现,在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生育控制的一种方法,输精管切除术面临着令人困惑的难题。最近,美国有科学家提出,在输精管切除术与前列腺癌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然而,其他一些科学家对此种联系表示怀疑。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爱德华·齐范纽西和他的同事们试图通过两项调查——包括搜集73000余份男性资料——来解决关于前列腺癌与输精管切除术之间联系的悬而末决的问题。在第一次调查中,该研究小组搜集了来自牙医、兽医与其他专职卫生人员的资料。研究人员于1986年向被调查者邮去了一份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饮食情况以及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