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叙事视角的选择和运用,是唐传奇小说叙事艺术的重要特征。唐传奇的叙事视角,不但表现出唐传奇叙事艺术的独特品格,使其具有了文体独立的意义;而且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表征形式,它形象地折射出了唐代社会现实下人们的情感欲望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有以诗入小说的传统,发展到唐代传奇,以诗入小说之风大盛.诗文结合的结果一方面丰富了唐传奇的语言表达,使其文辞凝练含蓄而又华美多彩,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唐传奇的抒情性.唐传奇中的诗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环境的描写等不同层面上,发挥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并以其自身的叙述行为使唐传奇呈现出异于前代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古人的小说现念中,有"史家小说"和"文家小说"两种小说文体:"史家小说"主要是笔记体小说,"文家小说"包括传奇体、话本体和章回体.二者的文体差别是:在记述方式上,前者是记事型,后者是叙事型;在文体形态上,前者单一,后者杂糅.古代小说文体上的分野不代表小说本质概忿的差异,忽略古代小说文体形态和写作特点的差异,是造成学界长久以来对古典小说的范畴难以完全界定的原因之一.恢复古人对小说文体的划分,有助于打破现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研究的壁垒,为二者的打通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认为唐传奇<莺莺传>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小说,对其喜爱有加.元稹<莺莺传>的思想意义比较复杂,林语堂<中国传奇>将其改编以新形式写出.林氏认为元稹小说记此事,托名为张生,实际上是元稹的自传;林语堂同情莺莺的悲苦命运,不满元稹始乱终弃的行为,以为就元稹人品而言并不见重于世.这些思想决定了林氏改编<莺莺传>而成的小说无论在叙事内容还是叙事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小说有着独特的时间表现类型,通过这些时间类型的展示,原本属于单向性的线性时间,变得多向性和立体化了.而且,在唐传奇小说的时间观念中,时间不是不可重复一去不复返的,而是一个可以多次体验和经历,相互交又并存的,并且从历时性变成了共时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古典文学的主将,诗歌不可避免地对其他文体产生渗透和辐射,以至于古典小说的行文中也穿插有诗词韵语,散韵结合的语言模式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特色。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中融入的韵文形式明显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少量到常见,由随意到规范的过程,并在不同时期演变出诸多形态。古典小说中的诗词韵语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故事环境、推动故事情节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文学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胡应麟的古代小说功用论是其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基础,他以小说的文体独立为出发点,更定九流,首次将小说排在九流之内,释道之前,第一次在学术史上为小说争得一席之地。胡应辟从小说的文体特征、作家身份地位的改变、读者的接受心理、作家的创作心理等多方面分析了古代小说的社会功用,从而阐明了小说作为独立文体之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别集编纂史中,唐宋时期作者对自己文集的编纂表现出普遍的自觉性。自觉地、有选择地保存自己作品的主要方式是焚弃与改定。唐宋皆有许多作者在编集过程中大量废弃己作;唐后期至宋,对己作屡作"改定"的现象愈益广泛;与"焚弃"、"改定"行为相关的"草稿"也在唐宋时期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冰心前期散文文体特征及其意义的研究而言,评论界对冰心40年代影响较大的散文集<关于女人>的具体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尤其是对于<关于女人>的文体属性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认为从文体特征上看<关于女人>属于小说化散文,它和冰心早期写人的散文化小说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叙述方式、话语特点等方面均有本质不同.本文同时通过分析<关于女人>文本特有的"性别错位言说"的叙述方式,以及吸收小说化的优点,指出其文体在现代散文文体自觉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潘向黎用自己的笔将其对生活与生命的关注进行了审美的再现,让读者感受到来源于小说这种文学影式本身的魅力.女性的视角造就她小说温情之美,而意象叙事的运用形成她小说诗的意蕴和散文化的风格.在<我爱小丸子>、<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等的艺术创造上,充分体现了潘向黎对文学的现实性与美的坚守.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对中国古典小说多肯定、赞赏之词,他从不讳言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所吸收的诸多养分及对他现代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批评他虽多以序跋或评点式的只言片语表达出来,却很有见地,《中国传奇》对古代小说改编突出地表现了他的这方面思想。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在小说《赖柏英》的创作中,主动汲取中国文化之"和",吸纳基督精神之"和",援引西方文化之"乐",构建"和乐"精神的三个维度。林语堂在人物性格的塑造、环境的描写、小说的叙事等方面,以"和乐"为价值评判的最高标准,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乐"精神包含和睦、知足、简单,成为林语堂文学创作中常见的逻辑起点,也是林语堂人生哲学的现代表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明清章回小说代表作中神秘数字"三"的使用情况分析,探寻出神秘数字"三"在小说作者的叙事话语、结构情节、塑造人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寻其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莺莺传》中的张生是作者元稹的自寓,还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形象,学界尚有争议。但不论持哪种观点的学者,大都是从作者元稹的真实生活、诗歌创作情况以及传奇表达的信息进行考证做论。我们抛开学界以往从事的纯粹史料考证的作法,而是从小说叙事中的“互文性”特点入手,探讨作者元稹与人物张生的关系特点。  相似文献   

15.
林白小说:女性欲望的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林白小说将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这就是林白小说对于女性欲望的叙事:女性欲望的主题、女性欲望的情节结构方式、女性欲望式流转语言,一个“女性欲望横流的世界”,还异传统写作对女性欲望的取消,也不同于一般女性写作欲望的空缺或遮遮掩掩流露,在林白小说中,女性写作以其欲望本体的形式呈现空前自由。将林白小说置于中国女性写作话语成长序列,中国女性文学从男性话语场独立而出的绰约姿态就凸现出来。一八十年代张洁的女性写作强调大人是人而不是“性”,“女人”作为中心价值其社会价值成为作者表达重心,而在社…  相似文献   

16.
《漳州师院学报》2019,(3):61-66
清代前期的碑传文虽然受到文字狱传递的"自我压抑"的影响,但汉族士人在叙述中有强烈的当下关怀意识及参照架构。碑传文的作者不仅为人代笔,而且主动参与传主故事的建构中,"移情"叙事,自书幽情,凸显自我的存在,表达对现实的关照:一是运用纪年叙事话语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二是碑传文中对"忠""孝"的不同书写情态;三是撰写者不断突破记录功能,运用"面具"书写,借题发挥,达到以文传情,关联呼应时代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师院学报》2021,(4):68-75
中华对联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立足于弘扬中华对联文化传统,以全景似的视野、史的角度集中对对联文体的性质与特征、对联史上的成功与失败、当下对联创新与发展提出了作者一系列个人见解。其中关于对联含义之辨析、对联独立发展之路径、对联写作"联"与"对"之要津以及超长联问题之根源、弊端等的阐述,直击要害,且史料翔实而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重复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从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到日日夜夜的昼夜交替,从每天的吃饭睡觉到生命的遗传延续,人们都离不开重复,重复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文学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自然也离不开重复.重复对于文学艺术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当然之于小说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作为叙事艺术的小说中,重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正在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播出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收视率与抄袭热议齐升,一些网友指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小说抄袭网络小说《桃花债》,甚至还有网友列表一一进行对比。对网友所称的抄袭,《桃花债》作者"大风刮过"称,与别的抄袭相比,这个只是"小打小闹","但是这种方法当时确实很让我困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说作者"唐七公子"则表示自己并未抄袭,但网络上蜂拥而来的抄袭指责曾让她险些患上抑郁症。近来,抄袭俨然成了网络文学圈内关注度最高的话  相似文献   

20.
文体赋以汉代逞辞大赋为代表,也包括后起的骈赋、律赋和新文赋。文体赋之问答体源于先秦文献中普遍存在的对话、问答方式,既有"首引"的作用,也有篇章结构的功能;文体赋的空间方位叙述模式与我国早期特别发达的空间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也与其以描写"事形"为主、构思的预设性和精致化倾向密切相关;文体赋的平面化描写乃出于表现具体物象的需要,也与汉代儒学经学化背景下形成的阐释性思维有联系,其描写特点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图案化和夸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