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韦伯望远镜,作为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继任者",在天文学界乃至全世界大名远扬。最近,它完成了最后测试,即将正式"上班"。韦伯望远镜全名是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长13.2米,宽4.2米,重6.5吨,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等机构联合研发。其主反射镜口径长达6.5米,由铍制成,被分割成18块六角形镜片,  相似文献   

2.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52015-04-16至2015015-04-30)1哈勃望远镜升空25周年[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24日,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25周年。1990年4月24日,美国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上太空轨道,"哈勃"望远镜长13.3 m,它以2.8万km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由于没有大气湍流的干扰,它所获得的图像和光谱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它捕捉到的照片正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备受全球天文届瞩目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在法属圭亚那群岛库鲁基地由欧洲阿里亚娜航天公司的"阿里亚娜5ECA+"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举迈上新台阶。"哈勃"望远镜的"继承人"在了解韦伯望远镜之前,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它的"前辈"——"哈勃"太空望远镜。"哈勃"望远镜是1990年4月24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的,32年来虽然经历过很多曲折(如升空后第一张照片过于模糊,直到1 9 9 3年修复了主镜缺陷并更换相关仪器后才有所改善),但也拍摄到大量令人震撼的宇宙照片,在人类天文观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陈丹 《科技潮》2000,(7):156-159
10年前的4月25日,即1990年4月25日,美欧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地球轨道,以探索宇宙的奥秘——这项计划已经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成果。10年来,哈勃空间望远镜为我们传回了大约2.9万张高质量的精美图片,而这些图片所展现的是我们似曾相识但更多是陌生的宇宙图景。正如哥伦布当年曾想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却意外地发现新大陆一样,今天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也意外地发现了许多人类未曾想象过的天文现象,在天文发展史上展开了新的一页,给人类认识宇宙带来新的飞跃。“哈勃”计划始末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局(NASA)与  相似文献   

5.
<正>A:我们使用的光学望远镜绝大多数建设在地面,因此在观测来自太空的星光时,会受到大气的干扰。大气的流动与密度的不均匀分布都会使望远镜观测到的图像发生扭曲。以前天文学家只能选择将天文台建设在寒冷的高山上或是发射到太空(如哈勃空间望远镜)来减弱这个影响。但即使在高山,大气的影响依然是很难完全消除的;而发射到太空的大型望远镜造价极其高昂,维修非常麻烦。因此,最近十几年来,天文学家采用了"自适应光学"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海王星附近有一颗直径仅有34千米的小卫星Hippocamp,被称为"海王星最小卫星"。然而,一项于2019年2月22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认为,这颗"最小卫星"极有可能只是海卫八遭到撞击后产生的一块碎片。  相似文献   

7.
准确求解望远镜成像系统中视场的几何扭曲是高精度天体测量中的关键环节.借鉴哈勃空间望远镜几何扭曲求解的思想,提出并实施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应用到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2011年4月2~3日观测疏散星团M67所得的72幅CCD图像表明:望远镜存在明显的几何扭曲效应,在视场角落最大扭曲~0.6pixel(~120mas).经扭曲改正后,视场中星象的定位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视觉     
正据SciTechDaily 6月8日报道,哈勃空间望远镜在百万星系中发现一个惊人的星系。当哈勃空间望远镜向宇宙深处望去时,它瞥见了一个被无数臂状结构围绕着的棒旋星系——NGC 2608。它看上去就好像是我们银河系的一个略微拉伸的、较小的版本。在哈勃拍摄的这类照片中,星系中明亮的前景恒星有时会呈现出带有被称为衍射峰的突出耀斑的光点,这是望远镜光学系统的作用。但是NGC 2608周围大部分较暗的点都没有这些特征,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它  相似文献   

9.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2月23日报道 :近十几年来 ,美国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名噪全球 ,因为将这个重量达11000公斤的天文望远镜从地面送入空间 ,本身就是天文史上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但这台先进的空间望远镜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因为它重量过大 ,发射费用就特别高 ,能不能减少空间望远镜的重量 ,又不降低它的灵敏度 ,成了天文学家努力探索的课题 ;最近 ,美国NASA先进空间研究实验室的一个科研小组宣布 ,他们已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勃望远镜有了"接班人"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揭开了一架名为"詹姆斯·韦布"的大型太空望远镜的"面纱"。  相似文献   

11.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11月9日报道 :美国宾夕法尼亚天文学家MaxTegmark说 ,计划在2008年发射巨型超新星探测器 ,以测量随距离而变化的超新星的红移。超新星探测器中应用1台2米的望远镜搜索1.5度天空范围内的光线 ,这是哈勃望远镜可以看见的天空范围的1000倍。它可以用装有两种传感器的600兆象素的摄像仪拍摄图像。这两种传感器是 :用于拍摄可见光的CCD传感器和用于拍摄红外线的汞—钙—镑化物传感器 ;而哈勃望远镜只有1个2兆象素的拍摄可见光的CCD传感器 ,和一个拍摄红外线的65000象素的传…  相似文献   

12.
<正>建望运鏡,不容易美国计划耗费14亿美元,在夏威夷的莫纳克亚火山上建造一架大型的30米望远镜。这是一种先进的光学-红外天文观测设备,更加灵敏,分辨力更强,预计它的图像会比哈勃望远镜清晰12倍。然而,莫纳克亚山是夏威夷的圣地,当地  相似文献   

13.
4月24日,美国发射了一个新型天文“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这是航天技术和天文学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成就。哈勃望远镜将成为窥测字宙的“火眼金睛”,以前所末有的观察力去揭示宇宙的奥秘。 17世纪初,伽利略发明了光学望远镜,开辟了人类观察宇宙的新纪元。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古老的天文学又焕发了青春。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与空间探测器进  相似文献   

14.
王直华 《科技潮》2009,(2):46-47
按照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要对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进行第5次维修。维修之后.人们估计它至少能够再工作5年,HST一时还不“退休”,”继任者”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只好在地面上再静候几年了。  相似文献   

15.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2月23日报道 :近十几年来 ,美国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名噪全球 ,因为将这个重量达11000公斤的天文望远镜从地面送入空间 ,本身就是天文史上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但这台先进的空间望远镜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因为它重量过大 ,发射费用就特别高 ,能不能减少空间望远镜的重量 ,又不降低它的灵敏度 ,成了天文学家努力探索的课题 ;最近 ,美国NASA先进空间研究实验室的一个科研小组宣布 ,他们已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知道 ,在地球上的天文望远镜有一个巨大的外壳 ,用以固定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元件(如…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2009,(6):6-6
美国宇航局5月18日发布消息说,两名宇航员当天进行太空行走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更换了三块电池、一个恒星追踪传感器及热屏蔽罩,完成了对哈勃的最后一次维护工作。美国宇航局希望这次维修任务能让哈勃望远镜维持运作至2014年。哈勃望远镜停运后,它可能会被重新回收回地球,或者在控制中心的指挥下,最终坠落到海洋里。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讯     
《青年科学》2013,(9):26-27
7月 17日 NASA近日宣布,科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新的海王星卫星,从而让海王星卫星的数量上升为14颗。  相似文献   

18.
庞之浩 《科技潮》1998,(8):45-46
美国航宇局(NASA)今年2月10日公布了"哈勃"空间望远镜新拍摄到的星体爆发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超新星1987A释放出来的高速中微子与环绕超新星的巨大气尘环相互作用时的壮观场景。这一结果对加深了解恒星的形成、演化和衰亡过程及超新星的外围结构意义重大。此举也再次显示了空间望远镜的神通。人类早已认识到,地球大气层阻挡了来自天体的绝大部分辐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无线电波段能够通过它。因此在地面上使  相似文献   

19.
最近这10年见证了一场观测星系方式的革命,特别是用哈勃天文望远镜的深层成像和用地面上10米级的望远镜的光谱学已经揭示了很多沿哈勃序列很难定位的物体。哈勃太空望远镜使我们得以观测到更早期的星系形态。在天文学上,看的更远也就意味着能够看到更早期的星系,这就直接揭示了星系形态层面的演化。极其微弱物体的高分辨率光谱使得研究其运动演化成为可能,星系的物质聚集空前的可以直接比较宇宙结构的情景状况。因此,从所有三个方面研究星系演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申与 《青年科学》2009,(6):16-16
多年来,哈勃望远镜向我们展示了星系相撞的壮观场面,观测到了恒星的诞生和死亡,让我们了解了宇宙。 现在,哈勃望远镜接受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维修。宇航员给它安装了一个新相机,然后永远地跟哈勃说再见。如果一切顺利,哈勃将继续工作5~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