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97号决议,决定派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到莫桑比克,以监督执行莫桑比克《全面和平协定》。德国总理科尔14-16日访问俄罗斯。双方签署了8项协议,其主要内容为俄国将提前半年撤军,德国同意俄国延期8年偿还债务。 17日以色列当局驱逐了几百名被占瓴土巴勒斯坦人,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对。1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99号决议,强烈谴责以色列的驱逐行动,要求以色列立即把所有被驱逐的巴勒斯坦人安全送回被占领土。同日黎巴嫩政府表示拒绝接受被驱逐的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2.
3月3日至5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到以色列作了三天访问。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法国总统访问以色列,这还是第一次。一般认为,密特朗访以,虽有一些有利条件,如法国同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都保持着较好的关系,但也冒有风险。因为法国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密特朗访以可能引起法以之间的争吵,也可能失欢于阿拉伯国家,或者两头招怨。那末为什么密特朗要在此时毅然访以呢?  相似文献   

3.
<正>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以色列政府一再宣布将在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修建新的定居点。2月6日,以色列议会又以微弱优势(60票赞成、56票反对)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占领土定居点问题的新法案。根据这一法案,以色列政府将单方面把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国有化",并自行决定对巴勒斯坦人进行补偿。一旦这些土地成为以色列的"国有土地",那么建于其上的大量犹太定居点也就自然而然合法了。  相似文献   

4.
大事记     
26日印度总理英·甘地20日至今访问苏联。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要求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伊拉克,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为抗议以色列罪行和声援巴勒斯坦、黎巴嫩人民,宣布取消古尔邦节庆祝活动。勃列日涅夫在巴库发表包括对华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6月11日—25日11日以色列和叙利亚宣布在黎巴嫩全线停火,但以军不断破坏停火。12日,以宣布同巴勒斯坦游击队停火,但当天就破坏停火。13日,伊朗首批部队抵大马士革。北也门首批部队赴黎。14日,黎成立以总统萨尔基斯为首的民族救国委员会。埃及宣布,由于以侵黎,埃将中断关于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谈判。15日,我国政府声明强烈谴责以侵黎。叙宣布拒绝以要叙军撤出贝鲁特的最后  相似文献   

6.
1日第四次加沙-杰里科委员会会议在塔巴结束,巴勒斯坦拒绝以色列的撤军方案。2日巴方代表宣布将无限期中止与以色列谈判,并要求在被占领土部署联合国部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囊括欧共体12国、人口逾3.4亿的欧洲联盟诞生。  相似文献   

7.
王郦久 《世界知识》2012,(15):38-39
6月25日~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就双边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等与三国领导人会谈。这是普京就任新总统后的首次中东之行,普京的对外政策高级助手尤里.乌沙科夫解释说,这次访问将"强调该地区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增强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6月24日至28日,英国王室重要成员、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出访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成为首位正式访问巴以的英国王室成员。访问期间,威廉王子在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分别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举行了会晤。但鉴于巴以关系紧张,且恰逢美国将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引发巴勒斯坦人强烈抗议并进一步导致血腥冲突的敏感时期,威廉王子不得不在访问期间审慎而行。  相似文献   

9.
身为以色列人,原本与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期盼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早日诞生,巴勒斯坦国可以成为他们的祖国和依靠;另一方面,时过境迁,他们对阿拉伯人的感情已十分复杂。与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相比,他们生活殷实,许多人已不愿脱离以色列去与穷兄弟“共患难”。  相似文献   

10.
3月20日,奥巴马总统来到中东,连任以来第一次访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算盘打错,一着不慎,满盘被动;美国和阿拉伯国家各有难处,左右徬徨;反对中东和会的强硬派有所得分。以色列以"驱逐恐怖分子"为名,悍然将4巧名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  相似文献   

12.
新闻观察     
克林顿第一次声称决不辞职的时候,他正在以色列访问。这些天,他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了,12月12日,他乘“空军一号”座机降落耶路撒冷;14日,又乘一架直升飞机来到巴勒斯坦人管理的加沙地带。这是美国总统破天荒第一次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这  相似文献   

13.
5月4日~5日,旨在打破中东和谈僵局的巴以美三方会谈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分别同内塔尼亚胡和阿拉法特进行了多轮单独会谈,但最终未能弥合分歧。伦敦会谈无果而终。伦敦会谈没有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这次会谈的中心议题是美国提出的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撤军方案。实际上,根据巴以奥斯陆协议,以色列早应分阶段完成从约旦河西岸大部分领土撤军,即以色列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于去年5月开始前就撤出约旦河西岸40%的被占领土。巴勒斯坦方面一直坚持应按巴以已有协议确定以撤军幅度,但这次巴方在美国保证以色列将继续撤军的条件下接受了13.1%撤军幅度的美国方案。内塔尼亚胡虽然面临各方压力但仍拒绝接受13.1%的撤军幅度,据说以方最多只能答应交出11%的领土。实际上,在撤军幅度之争的背后,隐藏着双方更深刻的分歧,巴勒斯坦坚持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  相似文献   

14.
<正>巴勒斯坦国旗9月30日首次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升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当天在联合国表示,既然以色列拒绝履行巴以协定,巴勒斯坦也将不再受相关协定的约束。以色列必须作为占领方而负起一切责任。阿巴斯是在当天的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同时呼吁联合国根据国际人道法保护巴勒斯坦人民。  相似文献   

15.
11月26日非洲30个国家的领导人23日至今举行非正式会议和协商,决定为召开非统首脑会议而努力,并成立由12国组成的接触委员会。法国总统密特朗24日至今访问埃及,两国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互相承认。法国和印度缔结核协定。爱尔兰大选揭晓,各政党都因席位不足,无法单独执政。  相似文献   

16.
张慧君 《世界知识》2013,(11):44-46
近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期访华,引起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本刊特约记者、国际网总裁张慧君就此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前驻埃及、突尼斯兼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黎巴嫩大使安惠侯。  相似文献   

17.
4月26日吴学谦外长16日至今访问菲律宾并参加纪念万隆会议三十周年活动。以“巴勤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主题的第10次巴勒斯坦问题讨论会22日至今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总结报告和一项决议。华沙条约组织7国领导人在华沙签署了关于延长华约期限的议定书,规定该条约的有效期将延长20年。 27日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宣布,阿盟决定每年6月6日为“支持黎巴嫩南部民族抵抗力量日”。南朝鲜总统全斗焕结束对美国为期3天的访问,同里根总统举行了会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政府总理沃·雅鲁泽尔斯基在华沙会晤。 28日以色列占领军开始从黎南部沿海主要城市苏尔地区撤退。美助理国务卿墨菲结束对约旦、以色列、伊拉克、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和埃及为期16天的“探索性的访问”。 29日彭真委员长21日至今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大事记     
26日我国21日发射的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我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外用户卫星发射业务。支持朝鲜和平与统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召开。欧洲委员会议会议长卡尔·阿伦斯一行来华访问。瑞典议长英厄蒙德·本特松率议会代表团访华。 27日李鹏副总理率中国党政代表团24日至今访问朝鲜。坦桑尼亚举行总统选举,11月1日姆维尼当选为总统,于5日宣誓就职。以色列飞机一个月内第二次轰炸贝卡巴勒斯坦基地。象牙海岸举行选举,乌弗埃—博瓦尼再次当选为总统。  相似文献   

19.
外交小灵通     
正(摘自外交部网站)【习近平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就中巴建交30周年互致贺电】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国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最早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同巴勒斯坦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国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坚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  相似文献   

20.
重温赛义德?     
当他像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青年一样朝以色列军警投掷石块的时候,没人能够想像他是个国际知名的学者;而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书斋里或课堂上埋头著述或传道授业的时候,没人能够想像他会去投掷石块。他反对西方把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描述成热衷暴力的民族,他呼吁巴以之间消除仇恨,和平相处,但他却特意跑到以色列边界去做出了这样“仇恨”和“暴力”的举动。他就是上月25日去世的美籍巴勒斯坦裔学者爱德华·赛义德。西方人有这样一种观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青年之所以参加起义,是因为那里人口膨胀、环境变坏、教育滞后、失业严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