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民勤绿洲棉花现有几种灌溉模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与漫灌相比大田滴灌节水61%,增产15.6%,提高净收益12.2%;管灌节水7%,增产10.2%,提高净收益5.4%;在一次性投入方面,大田滴管投入较大,但大田滴灌节水、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政府适量补助下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几年来推广应用节水灌溉项目中经济效益最高,生态效应最好的灌溉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就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研究发展及推广应用现状、发展动态、存在的问题初议如下.  相似文献   

3.
付长江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61-61,108
在设施灌溉普及应用的今天,滴灌、膜下软管灌两种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中它们突出各自的发展优势,能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的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使滴灌、软管灌技术和地膜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并广泛用于大田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上,充分发挥其节水、增产、增效作用,为干旱地区农业高产节水、精量灌溉提供了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4.
鲁北盐渍土区棉花微咸水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棉利用含盐量3.8g/L浅层地下微咸水及1.2g/L深井水进行膜下滴灌、无膜滴灌、覆膜畦灌及无灌溉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g/L膜下滴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为3.8g/L膜下滴灌,相差22%;两种灌溉水的无膜滴灌及覆膜畦灌4个处理的皮棉产量基本持平,无灌溉产量最低。3.8g/L微碱水灌溉条件下,膜下滴灌比覆膜畦灌增产38.6%,比无膜滴灌增产40.1%,比无灌溉增产92.5%。滴灌比覆膜畦灌省水60%左右,滴头的湿润半径能达到20cm左右,湿润深度能达到60cm左右;试验期间0-60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低于0.2%,不会对棉花生长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新疆膜上灌、膜下滴灌、自动化膜下滴灌3种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的差异,本文充分考虑其横向及纵向的影响因素,运用资料收集、大田试验、问卷调查的方式,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原则,选取涵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26个相互独立的敏感性指标,构建了一套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三级模糊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评价3种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的结果表明:膜上灌、膜下滴灌、自动化膜下滴灌的综合效益评价等级分别为差、一般、较好;与膜上灌相比,膜下滴灌与自动化膜下滴灌的突出优势是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提升28. 8%、38. 7%,分别节约人力35. 7%、62. 3%,节水1 150. 84、1 874. 64 m~3/hm~2,产量提高2 361、2 820. 9 kg/hm~2。因此,该模型能较好地评价新疆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效益,且通过评价结果可得到各灌溉技术的突出优势及不足,新疆未来可持续性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和普及自动化膜下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6.
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是激励农业节水的内在动力。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的膜下滴灌技术的节水农业补偿现状调查,分析了目前膜下滴灌技术的农业节水补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推广和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付长江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54-54,49
随着设施灌的普及应用,尤其是膜下软管灌做为一种介于常规灌与滴灌之间的一种过渡节水灌溉方式;它能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的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使软管灌技术和地膜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并广泛用于大田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上充分发挥其节水、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内蒙古西辽河灌区玉米适合的节水灌溉模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本文研究了玉米在3种灌溉方式(膜下滴灌、低压管灌、喷灌)的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膜下滴灌的节水增产增效最具优势,与其他两种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分别增产14.27%、24.56%,纯收入增加2.92%、4.8%.  相似文献   

9.
新疆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阐述了关于膜下滴灌三个问题 :①技术优点 :省水50%以上、压盐作用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并且能够书省机力 ,达到增产的目的。②增产机理 :保苗90 %以上 ,根系发生量高、植株发育速度快、干物质积累多、成铃率高 ,产品的品质好。③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较快推广速度。  相似文献   

10.
浅议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王俊军 《科技信息》2008,(12):324-324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就是将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地温减少棵间蒸发,又能减少深层渗漏,达到一个综合的节水增产效果,是先进的栽培技术与灌水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11.
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1998年4~9月在新疆石河子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进行的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应用推广的试验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的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项指标分别较沟灌棉花高出18.9%和143.7%;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测算,膜下滴灌棉花较沟灌棉花增收节支8155元/hm^2,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对滴灌节水技术的主要优点进行归纳总结后,对我国灌区现存问题及节水改造必要性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加大膜下滴灌节水增效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辣椒滴灌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辣椒生产过程中对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采用膜下滴灌施肥、露地滴灌施肥技术,以地面灌溉施肥为对照,考察了辣椒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及肥料的利用率、辣椒的生物学性状、抗病性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对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中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较地面灌溉施肥增产16.6%~28.9%,增收每667 m2500.7~959.2元,节水13.5%~28.1%,节肥28.4%,单株结果数增加8.9~11.8个,发病率降低11.6%~16.6%,土壤含水量提高1.2%~3.49%,地温提高3.2℃以上,湿度控制在50%~70%。滴灌施肥较地面灌溉施肥具有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玉米严重干旱期,进行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水量、灌水时间,比较其节水增产效益。本试验设置灌水量5m^3/亩、10m^3/亩、15m^3/亩三个水平,灌溉时间选择,一次补灌7月5日,两次补灌6月20日和7月5日各一次。试验结果表明:早地玉米严重干旱期膜下滴灌,以7月5日一次灌水15m^3/亩效果最好,产量达607.1kg/亩,较不灌水对照产量398.7kg/亩,增产208.4kg/亩,增产率达52.3%。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5,(2):54-54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作物生理特点,摸索出分根交替灌溉技术,通过减少作物生物耗水实现亩均节水30%。专家说,这一技术与以往工程节水技术相比,省去了前期高额投入,无须其他投入和复杂技术,因此更加易于推广,适宜在我国北方的灌溉农业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143团加工番茄滴灌工程上,我们得出膜下滴灌运用在加工番茄种植上,可以有效的节水、节肥、增产、增效,抑制病虫害,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几年膜下滴灌技术实验 ,滴灌深度要根据根系情况决定 ,其系统设置的支管与干管、毛管与支管呈鱼骨型对称 ,毛管铺于膜下播种行间为好。水肥利用率可达95 % ,节水50 %。  相似文献   

18.
在旱作区开展不同时期灌水量试验研究,确定合理的灌水时期与灌水量,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供新的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旱作玉米采取膜下滴灌,拔节期灌水,以亩灌水7m^3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2.86%;喇叭口期灌水,以亩灌水7m^3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5,83%,亩灌水5m^3次之,增产率达11.22%。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示范 ,结果表明 ,滴灌技术可节支增收 ,节水省肥 ,增加产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节省劳动力 ,减少机耕作业层次 ,避免地下水位上升 ,遏制了土壤次生盐渍化 ,促使农业生产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甘肃地区干旱的自然地理条件,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采取草膜双覆盖垄作膜下滴灌方式,对其节水增产效果进行试验研究.采取不同种植模式滴灌单因素区组设计,共设4组:草膜双覆盖垄作草下滴灌,覆膜垄作膜下滴灌,覆草垄作草下滴灌,垄作滴灌(CK).区组随机排列,重复试验3次.试验结果表明,草覆盖对提高产量有积极作用,而草膜双覆盖对提高产量所起积极作用更大,可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