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玉米套栽辣椒,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玉米喜光,辣椒耐荫,一高一低,提高光能利用率.1.选用品种.玉米选用中早熟品种,辣椒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2.
一、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大穗型小麦品种如周麦16、矮抗58、开麦18;春、夏玉米均选用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耐密植的品种,如郑单958、农大108等.  相似文献   

3.
<正> 豫麦13(郑州891)是当前河南省正在推广的一个小麦优良品种。为了掌握该品种的主要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潜力,1989~1990年在本院试验地和新郑县七里井村一户的责任田内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其产量结果是: 新郑县七里井村张荣西责任田,经新郑县小星火办公室实地验收,豫麦13小麦实收面积4.2亩,总产2646公斤,平均亩产630公斤。收获时取点测产(每点6m~2),平均亩产608公斤。陕农7859小麦1.2亩,小区实收亩产392公斤。本院内试验田的豫麦13,因后期严重倒伏,产  相似文献   

4.
<正> 稻茬麦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害虫主要有蚜虫、牯虫等。在优化品种布局、合理栽培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只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一般就能达到控制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目的。一、麦田病害的防治 1、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稻茬麦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仅信阳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达316.15万亩,损失小麦8500万公斤。因此,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其农业防治措施有:健全麦田沟系,降低田间湿度;选用高产、耐病品种,消灭菌源,改善田间环境条件等。药剂防治的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即80%以上麦穗抽出定长时,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小麦单产自1984年达到244.5公斤之后最近七年.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和某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栽培技术比较落后是一个重要问题。栽培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已有的某些单项成功技术普及落实的不够.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全省小麦生产发展到由中产向高产过渡阶段的技术路线不够明确.没有一套适合于不同生态区的由中产变高产的实用栽培技术体系。豫北老高产区缺乏高产.稳产的过硬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致使老高  相似文献   

6.
科技信息     
<正> 扶沟县农牧场青年农民技术员杜法中、王贵廷,在县、场农技人员指导下,利用14.5亩地套种小麦、黄心菜、棉花,进行三熟制种植,连续两年实现麦棉双高产又加一吨莱,亩均收入1400多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小麦高产攻关:1、重施底肥。亩施粗肥3方,饼肥50公斤,尿素15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机耕8寸,精细整地打畦。2、麦棉间作套种采用三一式配置,即94厘米一  相似文献   

7.
贾连璋  陈梅英 《河南科技》1992,(2):10-10,19
<正>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三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3100万亩左右,总产超过160亿斤。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玉米单产不足300公斤的低产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0%,单产300-400公斤有中产面积占65%,单产超过400公斤的高产面积占15%。虽近几年各级领导重视玉米高产开发,使高产田的面积上升到20%左右,但中、低产区仍是我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和分析适应我省不同条件的玉米品种,对今后玉米生产将起重要作用。一、品种多。外省杂交种占主导。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 一、品种来源及引种试验该品种系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用78—3174与石4414杂交选育而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1984年秋引入参加预备试验,产量居首位,表现优异;随即推荐于1985年秋正式参全国黄淮南片大区区试,连续两年表现高产、稳产。1987年提前通过大区区试,当年推荐参加河南省小麦良种生产示范。1986年秋我们在试验的同时又引入50公斤稀播繁殖;  相似文献   

9.
<正> 为推动科技兴汴战略实施,加速科教兴农进程,使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本年度夏粮生产会议上提出要抓好143万亩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开发(简称“一优双高”开发)。其目标是,143万亩小麦亩均单产300公斤以上,其中13万亩高产开发亩均单产400公斤以上,从而带动全市435万亩小麦均衡增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近两年河南省小麦品种示范结果,将我省示范推广的新品种简介如下,供各地选用。 1、偃师九号已审定命名为豫麦七号,全省种植面积达1121万亩,为本示范对照种。今年全省14处示范平均亩产375公斤,居首位,其中北中部10处亩产321公斤,平均375公斤,南部4处亩产272—374公斤,平均312公斤,均居首位。该品种喜肥喜水,属高水肥品种。在今年晚播和后期干旱的情况下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亩成穗只有31.1万,每穗粒数33.4粒,  相似文献   

11.
<正> 小麦是河南一大优势作物,面积、总产居全国首位。常言道:“以夏促秋,年年丰收,以秋补夏,担心害怕”。足以说明小麦不仅是稳产、高产作物,而且对夺取全年丰收,为国家多做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解放以来,随着小麦良种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换代及其栽培技术的改造、发展,我省小麦产量逐步提高。五十年代单产才过50公斤,六十年代接近100公斤,七十年代突破了150公斤,八十年代超过了200公斤。1984年单产接近250公斤(247.5公斤)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近两年,虽因气候异常,灾情严重,由于推广了一批小麦新品种,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12.
曹煜 《河南科技》1991,(12):29-29
<正> 由于今年麦播期间遇到严重干旱,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晚播小麦面积大、至今还有一部分没有播种上,因此,掌握好晚播小麦栽培技术,把小麦种足管好,对保证明年小麦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选用早熟、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春性品种。春性品种一般具有生长快、所需积温少,春化时间短、发育早、起身拔节早,而且春性品种播期比冬性品种晚5—10天,能够适合小麦播期适合我省晚播小麦春性品种有:豫麦18(矮早781)、豫麦17(内乡182),宛7107,豫西832。二、抗旱浇水种麦,提高播种质量,培育晚播壮  相似文献   

13.
<正> 长葛县小麦、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选择在坡胡等8个乡镇,小麦面积30.5万亩,玉米18.5万亩。开发区1990-1992年小麦平均亩产363公斤,比开发区前3年平均增产14.5%,比全县同期小麦亩增产10%,3年累计增产小麦4323.1万公斤,增加收入为3026.17万元。玉米3年平均亩产467公斤,比同区前3年平均增产21.8%,年平均递增为6.6%,比同期全县平均增产12%,累汁增产玉米4856.9万公斤,增加产值2719、86万元。其做法是: 一、狠抓小麦、玉米“一优双高”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信息博览     
小麦新品种豫麦49 优质、高产、强抗倒小麦新品种“豫麦49”的选育及应用课题由温县祥云镇农技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完成。豫麦49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抗倒伏性强。参加黄淮生产示范平均单产461.7公斤,品质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和优质方便面标准。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该品种是将优质、多穗与抗倒结合于一体的高产、超高产品种,经济效益突出。(沃 文)棉花新品种豫棉19号豫棉1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几年来我县在引黄老稻区试行麦茬水田稻作改制,实现了稻麦双高产。据1983—1988年试验示范改制田2746.7亩统计,平均亩产稻谷421.4公斤,后作小麦318.5公斤,比传统种稻技术亩产稻谷404.8公斤增产16.6公斤,比后作小麦亩产265.3公斤增产53.2公斤。麦茬水田稻作改制就是不育苗、不插秧、麦茬免耕直播或撤套播、施肥上“三降两增”、实行不保水层的充分灌溉、化学除草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正> 五十年代以前,我省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是名目繁多、产量较低的农家品种。虽然如此,但在品种间存在着遗传差异大,遗传背景复杂等的多样化,因此很少受到病害的影响。建国后,我省小麦品种经过五次大更换,每次更换都使小麦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单产由40公斤增至目前的200多公斤,但是每次更换也使种植小麦品种的数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7.
<正> 开封市四十七万亩粮、棉、油作物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示范研究(简称“双高”开发),自1990年起,历经三年,取得丰硕成果。三年累计新增小麦7386.25万公斤,玉米3632.3万公斤,红薯100万公斤,水稻226万公斤,棉花526.6万公斤,花生1376.8万公斤。其中,小麦“双高”开发三年跃上三个台阶,今年比1989年亩均增产43.6%,比1990  相似文献   

18.
1.选择适宜品种.花生选用早熟高产品种远杂9102;芝麻选用驻J18,该品种中早熟,高产、抗旱、抗病、耐瘠薄、生育期短.  相似文献   

19.
<正> 90年平顶山市以双高开发为科技兴农的突破口,在省科委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五个县的共同努力,园满完成了三十万亩小麦、玉米、烟叶的高产量高效益开发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双高开发区中15万亩小麦总产达4937.8万公斤,单产329.2公斤,比非开发区单产增加121公斤;15万亩玉米双高开发总产达6282.1884万公斤,单产407.98公斤,比非高产开发区单产增加96公斤;15万亩烟叶双高开发亩产值628.31元,上等  相似文献   

20.
<正> 病虫草害是小麦高产的一大障碍。近些年来,我区平均每年发生各种病虫草害约600万亩次,造成损失5800万公斤(包括经过防治挽回损失),最多达12014万公斤。根据我区病虫草害为害程度、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