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扩是欧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内在张力的必然要求。苏联东欧剧变后,欧盟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东扩,共耗费十年时间,最终完成对中东欧国家的整合,建立起一个实行相同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模式的大欧洲。欧盟第五次东扩是由一系列因素综合推动的,其中文明、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几轮东扩后,中东欧地区大部分国家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几个西巴尔干国家也把加入欧盟作为本国的战略目标。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使得其实现了"回归欧洲"的夙愿,也使欧盟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规模和范围更加广泛,给欧盟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中东欧国家与"老欧洲"的差异性也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困境。在疫情冲击下,欧盟及其成员国都面临着抗击疫情和恢复社会经济的艰巨任  相似文献   

3.
欧盟的东扩无疑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东扩后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效应,必将对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欧洲联盟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最成功的地区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从1952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今天的欧洲联盟,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欧盟成员国之间随着经济上联系与依赖的不断加深,政治上的一体化也随之不断地深入。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欧盟,成为世界上很多国际组织的榜样。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欧盟一步步开始了它的东扩步伐。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整合的浪潮弥漫欧洲,伴随着中东欧国家逐步步入欧盟,欧盟在加快东扩脚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一点点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5.
张海霞 《科技信息》2010,(25):I0415-I0415,I0333
2004年5月,欧盟进行了第五次东扩,此次东扩所接纳的新成员国此前多为转型国家,这些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生产率较之欧盟比较低。东扩之后,由于欧盟内部取消关税,因此,极易造成区域内贸易创造效应和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本文分析了欧盟东扩后的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创造效应和欧盟与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认为欧盟东扩不会因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从根本上改变中欧贸易的发展趋势,在分析基础上,本文并给出了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欧盟东扩实际上是西欧或核心欧洲抓住冷战结束的有利时机,在欧洲乃至欧亚大陆谋求最大安全利益的战略举措:对内制约德国,实现周边安全;对外挤压俄罗斯、制衡美国,以实现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当前欧洲正在酝酿进行着两件大事,一是欧盟东扩,一是北约东扩。同是东扩,于是有人将其比喻为一个车头拉的两个车厢。但仔细推敲“此东扩”却非“彼东扩”。谁最愿意欧盟东扩?欧洲自己。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月1日,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加入了欧元区,成为第19个成员国,也是中东欧地区第五个进入欧元区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和进入欧盟核心机制,重新激发起人们对中东欧国家之于欧盟、乃至整个欧洲意义的讨论。从2004年至今的十多年间,欧盟已经实现了三次东扩(2004年、2007年和2013年),中东欧16国中已有11个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也从15个增加到28个。与东扩前相比,欧  相似文献   

9.
欧盟原先希望与北约东扩“齐头并进”,随着北约东扩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关心:欧盟东扩如何了呢?抓住机遇最早是1993年6月,欧盟在哥本哈根首脑会议上正式邀请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加入欧盟。会前,当时的欧共体执委会提出了加速把东欧6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政治和经济纳入欧共体轨道的一揽子计划。哥本哈根首脑会议明确宣布:“中东欧联系国将成为欧盟的成员国。一旦  相似文献   

10.
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步伐稳健而坚定。如果不出现意外,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与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八国,加上地中海上的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将于2004年5月正式加入欧盟。届时的欧盟成员总数,将从15国跃至25国之多。此外,尚未结束谈判的两个中东欧国家,即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也有望于2007年入盟。欧盟此次扩大,是欧盟首次突破西欧地区向中东欧国家扩展;而中东欧申请加入欧盟的成员之多,与欧盟现有成员的发展差距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这些特点,既对扩大的实现构成严峻挑战,又对欧洲与欧盟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那么。经济发展差距如此之大的两个地区是怎样走向联合的?东扩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此,让我们听取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吴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欧盟东扩后,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东扩给中欧贸易关系带来的机遇。新成员国融入欧盟的统一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欧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也带来了挑战。为进一步发展中欧贸易关系,我国可采取加速升级双边贸易结构,加强有效对话机制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这个名词越来越频繁地在国际政治中出现。冷战结束后,西方在北约和欧盟双东扩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东扩目标直接瞄准原苏联国家。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之后,西方改变了扩张策略,转而采取以软实力为主的欧盟东方伙伴关系计划,试图通过其在意识形态、文化和外交方面的优势继续挤压俄罗斯的地缘空间,而俄罗斯则被迫以能源和经济手段阻击对手。2013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诞生并实施欧盟东扩战略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欧盟东扩有其深刻的动因,但目前欧盟东扩还将遇到种种困难、阻碍和挑战。长远看来,欧盟的发展无法阻挡,而且欧盟的发展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抑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对欧盟东扩的背景、动因的剖析基础上,对欧盟东扩过程中面临的弊病及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欧盟东扩后的“大欧盟”的前途及影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欧盟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欧盟东扩提到议事日程,欧盟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从已具规模的贸易与投资方面快速扩大到金融领域。自90年代初以来,中东欧国家成为欧盟在发展中国家集团中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向中东欧的出口从1992年的265亿埃居(欧元)增加到1998年的955亿埃居,同期欧盟从中东欧的进口由283亿埃居增加到1148亿埃居。1998年中东欧与欧盟的贸易占其整个进出口的1/3,中东欧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为31%,同俄、美、日三国的贸易仅分别为8%、4%和2%。欧元启动又将进一步推动了两大集团的经济关…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2,(9):76-77
<正>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举办“俄乌冲突对欧盟及中欧关系影响”线上学术研讨会4月9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举办“俄乌冲突对欧盟及中欧关系的影响”线上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有: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郑燕康、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史志钦教授、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教授、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及研究员田德文、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及研究员刘作奎、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敏、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欧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孟虹、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朔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与希腊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驻华代表葛凤艳。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中的科学"(SIS)是欧盟第七科技框架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为此,欧盟于2010 年1 月启动了为期2 年的"欧洲社会中科学的政策和研究活动监测"项目,有38 个国家参与,涵盖了欧盟27 个国家以及与欧盟第七框架相关的11 个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17.
虽然欧盟各国极力维护主权独立,但为了实现社会一体化,欧洲国家努力从一体化的组织机构、一体化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权限,以及它们与各主权国家间的关系等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在我国国内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国家之内的法制统一的要求和地方政府具有合宪性的自主权之间的矛盾。因此,欧盟的社会一体化机制对我国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尼斯峰会通过了旨在为欧盟东扩铺路的《尼斯条约》草案,为欧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将为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法国总统希拉克称,在欧盟史上,尼斯峰会是欧盟真正成形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受澳门欧洲研究学会的邀请和资助,2004年4月6—10日,笔者前往澳门的欧洲研究所参加学术会议。会议中,来自欧洲议会、欧洲联盟驻香港、澳门领事、葡萄牙、德国、印度、泰国、菲律宾、日本、韩国、越南、巴基斯坦、中国、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等近20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家学者60多人,就欧洲研究领域中的欧洲联盟目前问题,特别是欧洲联盟的东扩和欧洲的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迅猛:欧盟东扩的成功;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紧密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加快等。为何许多国家正在加快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经济一体化到底会给成员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本文旨在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