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杨庆红 《科技信息》2008,(20):315-315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定证据之一,当代控辩式的审判方式要求证人必须出庭作证。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证人出庭作证率一直比较低,本文对造成证人出庭作证率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出庭制度的相关建议,即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相关立法,加强法制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大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
对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尤迪 《科技信息》2010,(18):63-63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为:作证率低,书面证言适用普遍,证人拒证、伪证相当普遍。现行有关证人作证立法上的缺陷,是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根本原因。本文以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为研究基础,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十分普遍,已经成为困扰司法的一大因素,严重影响了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证人的权利与义务失衡,以及缺乏完善的证人出庭保障机制.应当通过完善证人制度,提高公民对作证义务的认识.加强证人权利保护的力度,同时通过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以及作证豁免制度等来改善我国证人作证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证人出庭作证难是困扰我国审判实践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在证人作证制度的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从立法上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并且提出应在建立证人适格制度、免证制度、规范询问证人程序、明确证人作证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关于证人作证的刑事诉讼立法和制度设计存在许多缺陷,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出庭难现象极为普遍,已经成为新庭审方式改革的"瓶劲"。本文论证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与社会契约的关系,从而得出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也提出了强制证人出庭制度的相应程序要求。  相似文献   

6.
陆亦军 《科技信息》2011,(18):I0035-I0035
证人在法庭上直接面对法官与双方当事人进行陈述,有时候能够直接决定案件的走向,中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为:作证率低,书面证言适用普遍,证人拒证、伪证相当普遍。现行有关证人作证立法上的缺陷,是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根本原因。本文以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为研究基础,提出完善中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证据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证人证言作为民事诉讼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它对案件事实的反映最为直接和生动,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做证和拒不出庭做证一直是困扰司法界的一大难题,且证人作伪证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当对现行法律规定加以完善,建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和作伪证的惩戒制度,完善证人权利保障机制,使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应有的证据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象,究其原因与历史传统、社会环境、执法司法环节及我国刑诉法的相关制度构建的欠缺有关.为此,提出了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完善证人作证的法律保障,追究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责任等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环节,但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率低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困扰着我国刑事审判工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构建设想,尝试为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难这一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刘恒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2):114-115
在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不出庭作证是普遍现象,证人不出庭作证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立法方面存在法律漏洞。我国应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1.
贾佳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134-1136
警察出庭作证是刑事司法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庭审方式改革的新的突破点。本文从警察出庭作证的内涵入手,在分析国外这一制度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审判方式是指法官在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审理案件的方式和方法,审判方式的合理设计和建构是确保其良性运转和确保公正和效率价值目标实现的根本手段和途径。我国当前的刑事审判方式既有对抗式的特征,又有审问式的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应当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对于庭前审查程序可实行起诉书一本主义;扩大法官对证据调查和对拒不出庭证人的司法处分权;建立证据展示制度;赋予被告人以沉默权;培养法官当庭采纳证据的能力;建立严格的评议程序,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被告人罪名及量刑。  相似文献   

13.
证人出庭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司法改革和实践,时至今日,证人出庭难的困境依然未得到有效缓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证人不出庭行为本身缺乏必要的分析,没有认识到证人不出庭行为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性,从而对证人出庭行为认识不全面,导致解决措施实效性降低。而通过对证人不出庭行为的合理性研究,能够促成研究视角的转换、提高全面思考的意识和增强措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刑事庭审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控诉方和辩护方在刑事庭审过程中双方权利对等的提出证据权和质证权。但在取证权制度的设置上由于现行立法缺陷,导致庭审过程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控辩双方积极对抗。目前应完善现行立法,改变辩护律师取证难的缺陷,追求控辩双方力量对等,实现控辩双方积极对抗,最终实现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5.
证人证言是司法过程常用的证据种类,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不出庭作证现象。其原因包括法律制度的设计缺陷和对出庭证人的保障措施欠缺两方面。要消除这种状况,须从制度上规定证人出庭规则,排除不合法的庭外言词证言,规定证人不出庭的惩罚措施及证人保护规则,限制法官对证人出庭的独断权。  相似文献   

16.
出庭作证是证人的首要义务,然而诉讼中证人拒绝的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我国诉讼法的贯彻和诉讼机制的正常运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权利义务角度探讨证人作证制度完善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举证责任分担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 ,谁举证”。但在一些特殊的侵权诉讼中 ,可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即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 ,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以体现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 ,更好地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提起民事诉讼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概念的认识,对外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立法研究、剖析,比较出我国可以根据中国国情和诉讼一般理论为基础,予以适当借鉴外国的做法。对我国的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及相关立法应给予充分肯定。进而指出对现行的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必须改善的必要性,得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要日趋加强、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