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3):80-80
1月16日中国科学院网站报道.昆明植物研究所首次成功培养地衣型子囊菌.地衣型真菌的活体保存是KUN馆藏标本多样性的又一体现,有利于提升KUN馆藏标本的管理水平.特别对我国两南地区丰富的地衣资源多样性、特有和濒危地衣物种的活体保存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首次系统地报道了内蒙古半干旱区山地的地衣区系名录,对野外采集所得到的1000余号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及地衣化学的初步分析,研究表明:本区共有地衣74种,隶属3目,6亚目,18科,32属,其中有24种地衣为内蒙古分布新记录,同时记述了每个种的生境和分布,对于已知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也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秦岭太白山地区黑蜈蚣衣属地农130份标本,从形态、解剖、化学及地理分布方面作了全面分析.共报道了本地区黑蜈蚣衣属地衣15种,占中国本属地衣的71.4%,其中西北地区新记录3种,秦岭太白山地区新记录6种;并将其划分为3个地理成分:世界广布1种、温带成分(包括3个分布型)12种、中国特有成分1种,另有1种难以确定其成分.  相似文献   

4.
到过南极中国长城站的人们也许会淡忘了企鹅,但是永远不会忘记那片如绿草地般的地衣世界。南极长城站地区的气温几乎终年都在零度以下,即使是最温暖的1月份,其平均气温也只有1.5℃。该地区的显花植物仅有4种,而且很难见到。以地衣和苔藓为主的植被占据了长城站区面积的99.9%以上,其中地衣占据了绝大部分。站区绿茵般的植被不是由草本植物组成,而主要是由枝状地衣——南极松萝构成,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采自贵州德江楠杆自然保护区的400余份地衣标本进行整理,经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分析方法以及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共鉴定出地衣14科20属37种。其中,贵州新记录属6个,贵州新记录种24个。发现优势科2个:文字衣科Graphidaceae、石蕊科Cladoniaceae,及大量仅1属和属中仅1种的科,说明本区内地衣在科和属组成上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该研究填补了该地区地衣资源调查的空白,为后续的地衣资源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火山群现有地衣苔藓群落,地衣草类群落等11种基本类型,近年来由于养蚕毁林,垦田毁林、毁草、乱砍乱伐等盲目性开发,使火山群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保护五大连池火山群落植被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太白山4种重要药用地衣的抑菌活性。采用7种肠道致病菌对4种地衣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对其抑菌活性部位进行LC-MS鉴定。4种地衣甲醇提取物均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抑制作用较强;金刷把、黑石耳甲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地衣酸是4种地衣的主要抑菌活性部位。4种地衣的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最强,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为地衣酸类。该研究为太白山地衣类草药资源开发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以及地理学角度,对采自泰山的1200余份地衣标本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泰山的药用地衣有6科11属共28种,并附有泰山药用地衣名录,其中有13种为山东省新记录种。该研究为自然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贵州桐梓黄莲柏箐自然保护区的200余份地衣标本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形态解剖,化学分析和分子系统学进行初步研究。首次报道了该保护区地衣12科20属31种。其中,贵州省新纪录种8个。发现石蕊科Cladoniaceae(6种)和梅衣科Parmeliaceae(10种)为优势科。此次研究填补了保护区内地衣资源调查的空白,为该地区地衣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初步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螺丝壳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群落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物种多样性,首次开展了对螺丝壳保护区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对野外采集的135份地衣标本通过化学显色、形态学观察、解剖学特征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10科19属27种,其中贵州省新纪录属2个,贵州省新纪录种7个。发现石蕊科Cladoniaceae(8种)和梅衣科Parmeliaceae(10种)为该保护区的优势科。该研究填补了螺丝壳保护区地衣资源调查的空白,为下一步更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地衣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卓颖 《江西科学》2007,25(6):791-794
对亚菊、蓍、黄金菊、大吴风草、银灰菊和紫菀等6种菊科植物进行了2年的适应性调查,并对其栽培养护要点及其观赏特性进行了探讨,认为以上种类在上海市松江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有一定的观赏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西红树林区的主要经济动物有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可口革囊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文蛤(Meretrix meretrix)、青蟹(Scylla serrata)、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鲍罗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弹涂鱼(Periophthalmidae)、(鱼喜)鱼(Sillago)、鲻鱼(Mugilidae)等。本文根据这些动物的行为生态特征,提出生态养殖的初步模式,同时讨论了生态养殖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木材中的压电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木材由于纤维素中有结晶结构存在,因此可能具有压电效应。木材的压电效应与木材的结构及其力学、电学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木材压电效应,对进一步了解木材内部构造、探索测定木材物理性质的新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已引起人们广泛注意。本文叙述了用正压电效应的方法,观察木材样品的压电现象;用逆压电效应,测定了马尾松等五种样品的压电常数d_(14)、d_(25)。 原理 压电效应涉及到物质的力学、电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压电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内七种优势植物的热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3种乔木优势种和4种灌木优势种地上部分器官的灰分含量及热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乔木植物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木荷 > 米槠 > 栲树;这3种植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均为成株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最大,3种植物在幼苗和幼树阶段时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也均高于灌木植物种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而且,3种乔木树种地上部分的平均干重热值和平均去灰分热值均大于灌木种类,这可能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光照强度的递减有关.在同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一般都以叶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最大,枝或干皮最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设置典型样地,通过计算重要值,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北坡的乔木优势种进行了统计分析.接着对上述优势种及其幼树、幼苗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光合-光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蚁型亚科群(膜翅目:蚁科)(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蚁科昆虫3属86种7亚种,其中尖尾蚁属Acropyga6种,捷蚁属Anoplolepis 1种,弓背蚁属Camponotus 79种7亚种.给出各种的中文译名、拉丁学名和详细分布.对近年来分类地位发生变化、具...  相似文献   

17.
几种测量木材弹性模量及内耗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用共振法、衰减法和声速法测定了五种木材试样的动态弹性模量和内耗,并分别与常规方法测得的静曲模量相比较,明确了各种方法之间是等价的。对推广这些方法于木材力学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NaCl胁迫对河南道地红花幼苗生理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培养法,以7个河南道地红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NaCl(0、50、100、150、200mmol/L)胁迫对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7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对7个红花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延津红花和刺红花幼苗Chl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它品种均呈下降趋势;盐胁迫下MDA和SS含量较对照均有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除封丘红花SOD活性及南阳红花POD活性随盐浓度升高逐渐下降之外,其它品种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依据7项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得出耐盐性的大小顺序为:封丘红花白沙二号南阳红花延津大红袍延津红花刺红花、虞城红花.  相似文献   

19.
福田红树林桐花树和秋茄的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群落两个优势种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candel)进行横剖树干解析,研究这两个树种的胸径、地径、树高、材积生长量的年变化规律及形数年变化规律,结果为:胸径、地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呈镊合状曲线态;其年生长量一般在其最大值的50%~98%之间;各种平均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平缓地增加,近峰值而未及,可见两树种有相当长的成熟及衰老期,它们的现存年龄为20a左右;两树种的基部形数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呈规律性的变化,很难确定其经验形数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SPL基因家族在不同物种之间的选择性保留和丢失情况,为后续研究被子植物花发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葡萄(Vitis vinifera)、番木瓜(Carica papaya)、水稻(Oryza sativa)6种被子植物基因组中查找SPL结构域,寻找6个物种的SPL同源序列。对所找到的SPL序列进行BLASTN比对鉴定同源基因类型。使用自编Perl脚本结合KaKs_Calculator计算SPL同源基因的非同义突变(Ka)以及同义突变(Ks)值,采用共线性分析确定该基因家族的复制和扩张方式。【结果】在6种被子植物基因组中,共发现120个SPL基因。根据种内和种间旁系同源、直系同源基因以及这些同源基因选择压的计算显示:杨柳科SPL同源基因最多,共有旁系同源基因24对,直系同源基因50对; 番木瓜没有旁系同源基因。6个物种中,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直系同源基因更多,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直系同源基因更多; 所有旁系同源和直系同源基因的Ka/Ks值均小于1。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与基因同源性分析基本吻合,证明了这两种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次研究选取了簸箕柳同一植株上开花和不开花的枝条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分析发现了1个SPL基因(willow_GLEAN_10025160)在两种枝条的转录组中表达差异显著(P≤0.01),其在开花枝条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开花枝条,该基因被选为SPL基因家族中参与簸箕柳开花调控的候选基因。【结论】通过对6个物种SPL基因家族的分析,发现6个物种中所有直系同源和旁系同源基因都经历了纯化选择(Ka/Ks<1),基因功能保守。这6个物种除了经历过全基因组复制事件,还发生过大规模的基因丢失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产生的基因扩张,阐明了它们在进化历史上的复制事件及SPL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选择性保留与丢失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调控簸箕柳开花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