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NCEP逐6h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形成原因等方面,针对1994年1月4日至5日呼伦贝尔地区低温极寒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高脊发展,导致极涡地区冷空气南下爆发,强盛的冷平流和地面辐射降温是造成极寒天气的主要原因,对今后发生类似极寒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回波等气象资料,对2016年6月21日信阳区域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此大暴雨天气是在副热带高压环流影响下,配合高空低槽和江淮切变线等天气系统而发生的。低层西南急流和超低空南风急流将海上水汽移至信阳上空,同时受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影响,促使该区域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经测量雷达回波强度为50dBZ,"列车效应"使得该区域保持持续降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6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统计洛阳地区高温及低温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得出:洛阳地区高温年代际分布明显,1961-1972年持续处于高温,1973-1996年高温偏少,1997-2010年隔几年高温偏多,同时空间分布差别显著。低温冻害年代际分布明显,60年代冰冻日数最多,近10年冰冻日数最少,空间分布上栾川一带低温冰冻天气日数最多,宜阳东部大部分地区及与新安、嵩县、伊川临界地带低温冰冻天气日数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等,对2016年7月3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副高边缘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前期的高温高湿、显著的不稳定层结、充足的水汽条件以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导致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NCAR/NCEP资料,对发生在青海东部农业区的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受西伸到青藏高原东部的副热带高压及500 hPa风场上冷空气入侵青藏高原北部的影响。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冷锋后的下沉气流构成纬向闭合环流,青藏高原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副热带高压中的下沉气流形成径向闭合环流,垂直闭合环流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和稳定的上升气流,持续的降水造成了暴雨天气。副热带高压外围强盛的西南气流的稳定维持使得充足的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东部暴雨地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及物理量诊断资料,本文对2016年呼伦贝尔市发生的两次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雪过程均受高空冷涡稳定控制,又受地面气旋顶部倒槽影响,低层水汽输送和辐合明显,两次过程均存在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这都利用大雪、暴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副热带高压内部通常是晴朗多云的天气,但在特殊地形或天气条件下局部也会出现降水。本文分析了2017年两次副高控制下的三清山局地对流,结果发现,局地对流发生前,中低层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已经较强,在三清山特殊地形的热力和抬升作用后发展迅速,形成较明显的短时降水。从雷达回波可以发现,雷达回波形状与三清山地形完全相符,而且发展迅速,回波强度大,造成短时较强降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两次大陆高压控制下的高温过程天气形势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这两次高温过程的异同点,预报40℃以上高温天气。分析表明,大陆高压控制下高温天气的共同点是河南省500hPa为槽后脊前偏北气流控制,700hPa有暖平流与其配合,850hPa有暖中心,不同处为500hPa的西北气流的强度和850hPa的湿度与温度,提出40度以上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李清来 《河南科技》2001,(12):17-17
近年来,冬末早春常出现突发性灾害天气,成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一大隐患,也制约了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发展。现根据灾害性天气的类型,以及对蔬菜生产的危害症状及对策分析如下:一、灾害性天气类型!"长时间寒流袭击。近两年来我地区冬季不但偏冷,而且易出现#!$%的长时间寒流,一般维持&#'天,是日光温室生产的一大威胁。("低温寡照。秋末冬初,常出现长时间的低温寡照天气,有时阴雨连绵,日照率相对很低,影响了室内气温和地温,也影响了作物的正常光合作用,使作物处于饥饿状态,导致室内作物营养不良,不能正常发育。&"天气变化无常。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及NCE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环境条件、物理量场及垂直螺旋度等方面分析2015年8月31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总结这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为类似形势暴雨的预报提供有利的依据。结果表明:东高西低的环境背景形势下,副热带高压的强盛使得上游系统维持,贝加尔湖暖脊的发展导致东北低涡的南落是此次暴雨的发生背景。中层冷空气的入侵及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了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水汽通量大值区和其辐合中心的叠加区域与暴雨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耦合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加强,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可以有效判定暴雨发生时段大气的稳定度,进一步判断暴雨发生时段与落区。低层垂直螺旋度正中心大值区对强降水落区及强度的判断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