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德清  张文琼 《科技信息》2010,(12):345-345
变电站接地装置的质量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接地装置的设计选材、施工中接地装置的敷设质量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网容量不断增加,接地装置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几年国内许多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因接地网不满足要求而引起的设备损坏事故。本文对兖矿峄化公司变电站接地装置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曹浪恒 《广东科技》2008,(22):82-84
1直流偏磁产生的原因与现状 1.1背景 广东电网的±500kV西电东送和天广直流线路输电在近年相继投产,单极一大地运行方式是直流输电的运行方式之一,在这种运行方式下,直流接地极作为直流工作电流的返回通道,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影响接地极周围变电站接地网地电位的变化。当直流接地极电流引起变电站接地网地电位升高时,若两个变电站接地网之间存在电位差,直流接地极电流将有一部分流经变压器中性点、变压器绕组及输电线路。  相似文献   

3.
将大型冲击电流发生器运至现场,在实际的线路杆塔上给接地装置注入模拟雷电冲击大电流,测量接地装置对地电位升高、冲击接地电阻等指标,获得了运行中杆塔的接地装置冲击特性参数.同时应用接地装置仿真计算模型,按照与现场试验相同的条件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ATP-EMTP)进行了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方法通过分析水电站大坝的电流场,得到大坝的接地电阻.该方法对土壤结构和内部地网的铺设情况没有限制,可以分析任意结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通过电流场的有限元分析,给出了大坝的电位分布,电场强度分布和电流密度分布.最后根据接地点的电位和电流计算了大坝的接地电阻.该电阻值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水电站的接地电阻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唐岳柏 《科技资讯》2010,(5):147-147
接地装置在变电站的输变电过程中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设备项目。而接地系统的长期稳定的性能稳定,可满足有效维护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等设备的设计要求。本文针对变电站接地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接地网的存在问题的措施,可供同行工作者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快,人们在学习、工作、休闲、运动等很多领域都不能没有电,可以看到我国居民对电力的需求非常大,这就迫使电力需要承载更多的电力运输,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接地装置的安全性是电力安全运输的重要保障,因此输配电线路的安全接地问题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该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在输配电线路的相关技术方面,对接地装置结构、接地装置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接地装置的基本概念、输电线杆塔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接地电阻率的正确测量、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标准等,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公路隧道防雷接地的特殊性,提出将隧道初期支护锚杆经扁铁多点引出形成基础接地体再与隧道洞口的重复接地装置以及隧道变电所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形成共用接地装置,并采用拦截、屏蔽、均压(等电位连接)、加装专用避雷器和共用接地系统等综合防雷方案。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对公路隧道的防雷设计、施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力的改革将电力企业逐步以独立的形式推向市场,接受竞争、挑战和机遇不同方面的影响。这一过程中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成为行业和社会的共同目标,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接地装置是常见的电力设施,有了变电站接地装置的稳定运行,电力系统和其他电力设施的功能才有了保障。本研究以常见于变电站接地装置的问题为中心,对存在于变电站接地装置常见问题展开了分析,提供了提高变电站接地装置运行水平的基础技术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220KVxx变电站的站置,以裸露的石灰岩为主,再铺设浅层回填土,土壤电阻率较高。并且由于变电站围墙以外,全部是裸露的石灰岩,地网扩展条件非常困难。所以在变电站围墙内采用先进的立体地网技术及高效的接地装置,既能够满足变电站安全运行要求,也满足设计的接地电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接地网降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接地网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将故障电流迅速排泄入地,控制接地网的最大电位升高,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故合格的接地网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变电站的设计、建造施工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接地网接地电阻值偏高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应用的各种降阻措施的优缺点,指出了接地网的降阻措施从设计到施工及运行维护方面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降阻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绍庸 《广东科技》2011,20(20):176-177
本文根据变电站的规模、接地短路电流的大小,对接地电阻、地网均压和地电位的要求,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困难这需要设计者更仔细地设计,施工单位更加认真地施工,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而高效的地网,保证变电站内人身和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12.
马翠莲 《科技信息》2010,(26):366-366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会对电网形成较大的危害,对我们钢铁企业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可靠的接地措施必须十分可靠。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从避雷的角度讲,把接闪器与大地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的装置称为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作用是把雷电对接闪器闪击的电荷尽快地泄放到大地,使其与大地的异种电荷中和。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就不能有效地防雷,设备就不能可靠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电网容量增大和电气设备增加对变电站接地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主要探讨了接地装置检修工艺,首先介绍了接地装置的作用以及目前在施工、检修中存在的问题,之后简单介绍了接地装置检修步骤和工艺,最后着重对接地扁铁弯折工艺的改进工艺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张涛  周倪  何伟 《广东科技》2013,22(6):26-27
对于一些建在山区、市区的发变电站,难以采用扩大发变电站接地网面积来降低接地电阻。从变电站接地装置的基本型式(水平埋设导体组成的接地网)出发,先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接地网水平导体对接地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国际公认的接地计算软件包CDEGS对结论进行了仿真分析试验。得到了采用改变接地网水平导体根数对接地电阻值的影响因子的范围,提出了工程上采用此方法的建议适用范围,建议只在降阻5%范围内考虑此方法;建议在接地网设计旋工中,将水平导体间距设定在10m左右。为接地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老旧变电站地网大修一般不能停电,通过分片区施工、增加监护人,适当控制垂直接地极的长度,合理规划水泥路面切割,做好开挖土的堆放以及草坪植被的回植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在技术上通过合理的接地沟开挖,确保焊接质量;对接地主扁钢接头进行四条棱边封闭焊来提高焊接处的防腐能力、垂直接头处增设L形铁件,确保焊接长度;在故障电流集中的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避雷针(线)附近,采取加装集中接地装置,以利于迅速疏散电流;对于带有二次设备以及重要的设备采用双接地引下线,确保设备可靠接地;通过换土降低土壤电阻率,以降低接地电阻。  相似文献   

16.
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大地(土壤)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电气设备接地通过接地装置实施接地。接地装置在供配电系统安全运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确保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了接地装置及其运行维护方法,以及对故障电气设备的检修。  相似文献   

17.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对接地装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变电站接地系统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更涉及到人身与设备的安全。然而由于接地网设计考虑不全面、施工不精细、测试不准确等原因,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地网引起的事故,有的不仅烧毁了一次设备,而且还通过二次控制电缆窜入主控室,造成了事故扩大,故接地网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直流输电方式的推广使用,对于传统电网产生了不良影响,其中包括由于直流入地电流使得附近变电站地电位升高,直流侵入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导致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现象,使得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过大,变压器噪声与振动加剧,甚至导致变压器局部过热以及绝缘加速老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接地网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变电站二次设备与运维检修人员的安全,合理的设计接地网至关重要.湖北某地区由于电网网架结构薄弱,规划新建若干座变电站,本文结合该地区110kV变电站典型工程现场情况,运用专业接地计算仿真软件CDEGS对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地电位升、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进行计算分析.对水平地网的均压优化、局部换土、增设垂直接地极、扩大接地网面积等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估,选取最合理的接地网优化方案,为本变电站站接地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几种低压配电接地型式的比较、分析,提出适合作为智能大厦的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介绍建筑物的共用接地装置和等电位连接的措施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