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试验研究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下膜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的分布特点,盐分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研究适宜的盐碱地滴灌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及其各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膜下滴灌技术采用局部灌水,田间地面蒸发量小,可控性强,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阐述滴灌技术原理及使用优势基础上,探索了项目区膜下滴水灌溉地面管网系统设计,包括基本参数、灌水器的布置与灌溉制度等内容的设计;最后对膜下滴灌工程地面管网系统施工程序与管理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以期为该类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滴灌与沟灌两种不同灌水方式下棉蚜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以及同一灌水量不同灌水时期棉蚜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蕾期棉蚜发生数量较常规灌水方式轻,花铃期以后差异不显著;滴灌条件下不同水量间棉蚜发生数量有差异,低水量有助于棉蚜发生,高水量不利于棉蚜发生;常规灌溉量条件下花蕾期提前灌水和推后灌水对棉蚜发生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棉花滴灌是一种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该项技术推广迅速。棉花滴灌的可持续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优化管理,合理改善棉花滴灌与土地使用的矛盾,棉花滴灌发展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6.
棉花滴灌是一种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该项技术推广迅速.棉花滴灌的可持续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优化管理,合理改善棉花滴灌与土地使用的矛盾,棉花滴灌发展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7.
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研究表明调亏灌溉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通过滴灌技术和调亏灌溉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正常灌溉和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葡萄的生长变化、产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萌芽期、抽穗期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0%,葡萄产量最大,达到829.3 kg/667 m2;在抽穗期、开花期分别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5%、50%可以起到疏花的作用,果粒重和果实直径最大,但是产量最小,为699.1 kg/667m2;在着色成熟期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5%,葡萄产量为795.6 kg/667m2。  相似文献   

8.
<正>滴灌系统是高效的灌水技术,其主要特点是灌水质量和节水效率高,而灌水质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灌溉均匀度。为了保证灌溉系统的灌水质量,灌溉均匀度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规范SL103-95规定,滴灌系统的灌溉均匀度不能小于  相似文献   

9.
面对近年来新疆棉花膜下滴灌区日益严重的残膜污染及地下滴灌苗期灌水困难的实际,提出将无膜移栽与地下滴灌有机结合的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为研究在干旱区采用此技术下棉花的耗水规律,进而验证该技术在新疆的可能性,进行了不同滴灌方式下棉花土壤水分变化盆栽试验,试验设5种处理:覆膜移栽地下滴灌(FT-SDI)、无膜移栽地下滴灌(NFT-SDI)、覆膜直播地下滴灌(FS—SDD、无膜移栽地表滴灌(NFT-DI)、覆膜直播地表滴灌(FS-DI)。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而言,NFT—DI处理最大,地下滴灌节水效果明显,FT—SDI处理最小,NFP—SDI处理仅次;移栽地下滴灌棉花整个生育期表层(0~30cm)土壤耗水量,无膜处理高于覆膜处理;苗期无膜移栽地下滴灌的耗水强度相对较大,灌水量也相应加大;在覆膜地下滴灌条件下,苗期移栽处理比直播处理耗水强度较小,耗水量也小,地下滴灌条件下,移栽相对直播更利于棉苗生长发育;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的花铃期灌水量小于膜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30~80cm,全生育期土壤耗水量略高于覆膜地下滴灌,而均低于地表滴灌。这表明棉花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既可充分发挥移栽和地下滴灌的优势,在干旱区完全可行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制定哈密大枣滴灌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哈密大枣滴灌试验研究。试验中灌水量设880、1000和1120mm三个处理,分别观测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大枣在整个生育期内耗水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耗水总量和平均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水量为1000mm时,大枣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别采用滴灌、喷灌、畦灌三种灌溉方式,通过收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生长指标、产量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三种灌溉方式下,滴灌以较低的灌水量却得到了最高的产量,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滴灌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方式更有助于形成冬小麦各生育期生长所需的适宜土壤含水率,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在三种灌溉方式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优选滴灌。  相似文献   

12.
地下滴灌与膜下滴灌相比较能有效减少地表蒸发,是一种更高效的灌水技术。灌水量的大小是地下滴灌调控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通过两年的田间地下滴灌试验,所得结论认为灌水量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调控效应,对今后地下滴灌的研究和生产实践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寇英 《甘肃科技》2007,23(9):215-218,258
南北两山在灌溉造林中采用的喷灌、畦灌、窝灌等灌水方式耗水量大,需用劳力多,灌溉成本高,推行节水灌溉是节约水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滴灌是目前高效节水的新型实用灌水技术,在灌溉造林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滴灌系统的组成、设计、应用及效益。  相似文献   

14.
滴灌冬小麦在我团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有2年,为更好掌握冬小麦滴水出苗在不同土壤含水率及田间毛管压力与灌水历时的关系,达到节水降低亩成本,缩短灌水周期的目的,充分发挥滴灌条件下冬小麦节水、增产、增效作用,为干旱地区农业高产节水、精量灌溉提供了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灌区典型滴灌水源工程、灌溉制度、首部系统、田间工程等设计的简要介绍,提出了对河水滴灌设计的一些看法,为先进的灌水技术在以河水为水源的应用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滴灌设备的主要形式及使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瑾 《定西科技》2003,(1):34-34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灌溉,实现局部灌溉,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合理含水状态。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面积土壤,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水方式。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滴灌产品主要有管上式滴头和滴灌管(带)。  相似文献   

17.
邹健 《科技资讯》2006,(24):153-154
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多亩棉花耕地采取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即棉花滴灌技术。笔者结合从事棉花滴灌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就棉花滴灌工程监理各个阶段的要点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供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8.
咸水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方式下利用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咸水浓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度升高。受到土壤水分分布和运移的影响,地下滴灌处理土壤盐分表聚程度较地表滴灌方式要轻;但在20~40cm出现了盐分累积现象,表明土壤盐分的运移和分布与滴灌的埋深密切相关。棉花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升高而降低,棉花作为耐盐作物,利用3.62dS/m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对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大。6.71dS/m咸水灌溉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地低于0.33dS/m,而3.62dS/m咸水灌溉处理则对棉花产量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利用较低浓度的咸水对棉花进行灌溉,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突出,大面积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显得尤为紧迫。地下滴灌是一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优点明显,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该文对地下滴灌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探讨了该技术应用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及其节水高产特性,概述了其优缺点,旨在为相关学者研究地下滴灌技术及为我国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盐渍土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不同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对盐渍土壤上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对于膜下滴灌条件下盐渍土的合理利用和水肥管理有重要意义。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和土壤盐度对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和土壤盐度显著影响棉花的生物量和产量。氮肥在一次灌溉的前期施用的施肥方式可显著促进棉花生长,尤其可以显著提高结铃数,从而增加棉花的生物量和籽棉产量。棉花的氮素吸收受土壤盐度、施肥方式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在土壤盐度较低条件下,氮肥在一次灌溉的前期施用的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棉花的氮素吸收总量;而盐度较高时,氮肥在一次灌溉的中间施用的施肥方式则有助于促进棉花的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