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化 《今日科技》2005,(8):14-14
北京血液中心目前发现了两个新的人类自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并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命名委员会的正式命名。专家表示,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提高人类骨髓和器官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05,(5):53-53
浙江省血液中心近日宣布,该机构成功发现了4个人类HLA新等位基因。这是继2004年9月,该中心发现2个HLA等位基因以来的又一科研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渐江省卫生厅宣布:以严力行教授为主的浙江省血液中心课题组又发现了4个新的HLA(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等位基因。这是继去年9月.浙江省血液中心发现两个HLA等位基因以来.我国科学家对骨髓和器官移植、输血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等作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科技事件     
黑龙江首次发现人类新基因黑龙江省血液中心首次发现两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DRB1*1216"和"B*5621"。  相似文献   

5.
《广西科学》2005,12(3):240-240
浙江省血液中心严力行教授领导的输血医学研究室自去年9月发现2个HLA新等位因基以来,最近又发现了4个新的HLA等位基因。这4个等位基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A^*3308,B^*1586,B^*4061和DRB1^*1212,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免疫遗传学杂志《组织抗原》上。  相似文献   

6.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等位基因DQA1*0501和DQB1*0201以顺式和反式两种互补格局决定中药提取物天花粉蛋白诱发人体免疫抑制中CDS介导型性状的表达.研究工作进一步揭示其中的顺式互补受另一单元型上DQB1等位基因的调变.其中起正向调变作用的等位基因是DQB1*0302,0303,0401,0601;发挥负向调变作用的等位基因是DQB1*0201,0501,0602.以上现象表明天花粉蛋白诱发人体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呈现十分复杂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HLA抗原系统分为I类抗原(A、B、C)和Ⅱ类抗原(DR、DP、DQ)。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HLA配型在改善肾移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同位点的HLA抗原所起的作用不同,其重要性为DR>B>A>C。良好的HLA配型,特别是DR位点的相合,可明显改善高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受者的紧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白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类与组织免疫相容性有关的抗原,统称为HLA抗原.本文报道了用PCRRFLP方法.对我国少量人群HLA抗原基因群中DQA基因的分型探索情况,为在我国普及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一点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5,(2)
中国学者发现人类新基因1月4日,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学研究室承担的国家“973”重大基础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一个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A*110104。此次发现意味着不同家族的人之间也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而且排异反应会大大减少。20亿年后土卫六可能诞生生命1月16日,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根据“惠更斯”号发回的首批照片推断,土卫六上目前没有生命存在,但是再过20亿年,土卫六上很可能会诞生生命!这些照片给科学家带来3个惊喜,一是发现有液态物质在土卫六表面流淌;二是…  相似文献   

10.
HLA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HLA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可分作两类:第一类是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构成,第二类是一条α链和一条β链.编码HLA的基因是一个基因复合体,它的4个主要基因均为复等位基因系列.几乎所有的人此座位皆为杂型合子;由于每一单倍型组合方式的巨大变异性,使得HLA基因型相同者极为罕见. 关于HLA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抗原活性及其独特表位的研究表明,只有当β_2-m存在时重链才显免疫活性,似乎β_2-m的作用在于保持重链在细胞膜上的构型.因而,β_2-m的微小差异都将影响HLA的活性.许多疾病与特定的HLA基因型有联系,HLA与寿命或衰老的关系是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热门课题. 关于HLA的研究显示了巨大的潜势.除上述,有如在法医学中亲子关系的确定,以及对人类的进化与种族的形成,都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DQ,DR)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6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和28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HLA—DP,DQ,DR抗原的表达。新疆哈族食管鳞癌组织中HLA—DP,DQ,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36.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1%(χ^2=8.389,P〈0.05);HLA—DP,DQ,DR抗原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HLA—DP,DQ,DR的表达与新疆哈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草鱼MHC class I等位基因的结构与多态性,进一步研究其与疾病的关系,从草鱼cDNA文库中克隆了MHC class I基因((Ctid—MHC I);并通过对12个个体Ctid—MHC I的克隆,分析了其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三级结构.结果显示Ctid—MHCI等位基因在α1与α2区域变异幅度大,可分为6类((2tid—MHC I—UA~-UF),9型(A~I);但是其三级结构和抗原多肽结合的关键性氨基酸十分保守.结果 阐明了草鱼MHC class I分子在8个区域(A-H)置换率高,存在插入或缺失以及长度变异,使等位基因呈现高度多态性.动物MHC class I分子系统树也提示了我国大陆架上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的遗传距离与分枝年代.  相似文献   

13.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猪和人皮肤通用抗原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猪与人皮肤组织蛋白抗原性的差异。方法 人和小猪全厚正常皮肤作冰冻切片 ,用抗人皮肤组织相关抗原 (HLA ABC ,HLA DR ,Vimentin ,Desmin ,Actin ,FⅧRA ,Cytokeratin)、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胞外基质 (Hyalu ronicacid ,Fibronectin ,Laminin ,TypeⅣcollagen ,Estradiol 17β和Testosterone)及Ⅰ Ⅲ Ⅶ型胶原等抗原成分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比较猪与人皮肤组织抗原性异同。结果 在猪皮肤组织可检测到I Ⅲ Ⅳ Ⅶ型胶原和Hyaluronicacid、Fibronectin、Laminin、FⅧRA、Cytokeratin、IL 6、IL 8、Estradiol 17β、Testosterone及ICAM 1;多克隆抗体阳检率明显高于单克隆抗体 ;其中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分子量较小的细胞因子 ,以及结构或功能原始的蛋白分子在猪与人皮肤有较好的同源性 ,而某些蛋白分子 (如细胞因子或激素的受体和淋巴细胞CD分子等 )则多为阴性 ,显示抗体 抗原结合反应的特异性及其种族差异。结论 猪与人皮肤组织抗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猪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人ICAM 1,提示二者粘附分子可能存在物种间的交叉 ,可能与异种皮肤移植难以存活有关。本研究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Western-blot法测定重组人纽表位肽12的抗原特异性,结果显示目标蛋白有明显的显色带.本方法灵敏、准确、简单,适用于重组人纽表位肽12抗原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陈慰峰院士领导的T细胞研究室在肿瘤抗原克隆鉴定及免疫应答分析、肿瘤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近期,该实验室顺利完成了癌-睾丸抗原(CT抗原)NY-ESO-1抗原肽(NY-ESO-1b)的临床前研究工作,他们研制的肿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现已通过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CSFDA)药审中心评定,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文。  相似文献   

16.
志贺氏菌是引进细菌性痢疾的重要病原菌,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卫生条件不平衡的地区,可造成爆发性流行.本研究用鸟枪法对痢疾志贺氏菌8型的O—抗原基因簇进行测序,得到序列全长为9227bp.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共发现7个基因,分别是:单糖合成基因gne,糖基转移酶基因(4个);O—抗原转运酶基因wzx和O—抗原聚合酶基因wzy.并用PCR的方法筛选出了针对痢疾志贺氏菌8型细菌的特异基因,可以用于基因芯片或PCR方法对痢疾贺氏菌8型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外周血T细胞体外活化表达活化抗原CD69,CD25及HLA-DR的规律与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对此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10名)外周血以佛波醇酯(PDB)+离子霉素(lon)或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不同时间后,经双荧光染色后获取有核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T细胞活化抗原CD69,CD25及LHA-DR的表达。结果:无论PDB+Ion还是PHA均可刺激CD3^ T细胞表达CD25,24h后的表达率分别达57.5%和39.8%,以PDB+Ion刺激4h,T细胞CD69表达已达90%以上,而此时CD25尚未表达,HLA-DR则在72h后表达明显上调,PKC抑制剂H7能完全抑制DB+Ion引起的CD69及CD25上调,但仅部分抑制LA-DR的表达。结论:正常成人中血CD3^3 T细胞经多克隆活化剂刺激后CD69表达最快,最高,CD25次之,HLA-DR较慢较低;三者的表达均可被PKC抑制剂H7所抑制,表明PKC在3种活化抗原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筛选肝细胞肝癌抗原,应用作者所在实验室创建的“重组克隆表达抗原的血清学鉴定技术”(SEREXserologicalindentificationofantigensbyrecombinantexpresioncloning)筛选人肝细胞肝癌(HCC)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发现了许多与病人,自身血清高滴度抗体反应的克隆。应用多种异体(其他HCC病人,多种非HCC肿瘤病人,B型、C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肝硬化病人以及健康人)血清反应分析表明,高滴度抗体反应多数出现在HCC病人。参照基因库寻找这些克隆的同源结构,发现其中许多抗原为至今未知基因所编码。进一步的血清和抗原分子分析将为HCC特异免疫治疗和诊断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运用PCR及PCR-SSP技术检测HPV16 DNA和HLA DQB1*03、DRB1*13等位基因在新疆维族、汉族ISCC和对照组织中的分布,探讨HLA DQB1*03,DRB1*13等位基因与HPV16感染和ISCC的相关性及在新疆维族、汉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结果显示:HLA DQB1*03等位基因在维族ISCC和HPV16阳性的ISCC中的分布频率高于维族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P〈0.05;χ2=4.336,P〈0.05);在维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低于汉族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3,P〈0.05)。HLA DRB1*13等位基因在维族、汉族ISCC和HPV16阳性ISCC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维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汉族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LA DQB1*03等位基因可能是维族ISCC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寻找一种新的高效制备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的工具 ,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诊断试剂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 利用无菌隔离器技术 ,无抗原饲料 (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必需矿物质、植物油等组成的分子量小于 80 0 0的化合物 )喂养无菌小鼠 ,将无菌小鼠培育成无抗原小鼠。结果 经ELISA方法检测该小鼠血清中IgG的含量 ,其含量是CV和GF小鼠的 5 % - 10 %。结论 无抗原技术已完全成熟 ,无抗原小鼠培育成功。由于该无抗原小鼠未接受过外源性抗原的刺激 ,可利用该动物制备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