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 文 名英 文 名注  释航空航天aerospace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太空的航行活动的总 称。航空aviation人类利用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从事飞行及有 关的活动。飞行器flightvehicle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太空飞行的器械的总称。航空器aircraft能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各种飞行器。飞艇airship有推进装置 ,以流线型气囊提供浮力支持其重 量 ,并且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飞机airplane ,aeroplane由固定翼产生升力 ,由推进装置产生推 (拉 )力 , 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歼击机fighter又称“战斗机”。其首要任务是用于在空中消灭 敌机…  相似文献   

2.
<正>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它与气球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面和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吊舱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尾面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18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相  相似文献   

3.
飞艇是一种轻于窄气的航空器,它与气球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面和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壳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吊舱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尾商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东部时间5月30日下午3时22分(北京时间31日凌晨3时22分),载有两名宇航员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版"龙"(Crew Dragon)飞船,搭载"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并在飞行12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奔赴国际空间站。经过近19个小时飞行后,"龙"飞船于北京时间31日22时16分与空间站自动对接。乘坐载人"龙"飞船的两名美国宇航员道格拉斯·赫尔利和罗伯特·本肯随后进入空间站,与空间站内  相似文献   

5.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1,(22):72-73
"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如何避免在未来再次发生这样的惨剧,已成为一项反恐课题。设想一下:当恐怖分子冲进飞机驾驶舱时,地面反恐怖官立刻便收到了飞机发出的警报,并立即使用远程遥控使驾驶室控制系统不受其控制,自动进入无法人工干预的自动飞行模式,随后在地面远程控制下在一处安全的机场着陆。在那里,美国精锐的海豹突击队将发动突袭,逮捕或击毙恐怖分子。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1,(5):48-50
一、冥想放松法冥想放松法是把精神集中到一点,造成大脑里的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抑制其他部位,利用生物反馈的原理,控制机体的某些自动系统(所谓"自动系统",就是指神经系统中不需要知觉控制,而能自行活动的那些部分,例如呼吸、心脏搏动和血压等),从而对身心加以控制。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冥想放松法。用一件真实的物体,如球类,水果等。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作为一种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以其独特的灵活飞行特征而被世界各国广泛地用作一种空中不可或缺的航空器,运用于军事和民用的多种目的。对于选样一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很大作用的技术产品的发明和发展过程作历史考察,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从已有资料看,多是对直升机的早期历史作编年式的叙述。本文拟根据技术线索,作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一、舫空武器系统 航空武器系统是军用航空器(载机)的各种武器及其相关装置(包括硬、软件)所构成的综合系统,可分为机载武器系统和地面相关设备两部分.  相似文献   

9.
航空武器系统是军用航空器(载机)的各种武器及其相关装置(包括硬、软件)所构成的综合系统,可分为机载武器系统和地面相关设备两部分。从广义上讲,军用航空器本身就是包括若干武器与其他作战系统的更高层次的武器系统。整个航空武器系统的效能既取决于武器系统自身的完善程度,又取决于载机性能的高低,航空武器系统的发展同载机的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载机/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0.
对许多人来说,经跑道滑行后起飞的飞机(aeroplane,airplane)和不用在跑道上滑行就可飞起来的“直升飞机”(helicopter)是比较熟悉的东西。然而也有不少人把“直升飞机”叫作“直升机”,这是怎么回事?到底哪种叫法正确?许多人并不清楚。以表意方法命名汉语科技名词的一般规则常常是以中心词素表示它的科学分类属性,再以能体现该事物(或概念)与其他事物区别的特征(或特性)的词素来修饰、限定中心词素,把这些词素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即代表该事物的名称,以此来实现“一词一义”。用这种方法命名的词,相当多数可以从字面上直接看出此事物的上位概念(属),以及它的主要特性(种差)。这就是术语命名原则中“系统性”的要求之一。如果一个词的属和种差弄错了,则命名不科学,易引起理解错误。例如“直升飞机”许多人一看就理解它是一种“飞机”(属),它区别于其他飞机的特点是不用跑道,直接飞起来。要弄清楚这种理解对不对就应该从该词所归事物的科学分类体系来看就明白了。飞行器是一个大家族,几十年来这个家族中子孙不断繁衍。它们的“家谱”(分类体系)目前通常表述如下(仅摘录了相关部分):从这个家谱体系看出,飞机和直升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利用空气动力来飞行的,都是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他们是这类航空器中的“平辈兄弟”,所以直升机不是飞机的“儿子”(衍生物),不能称为“直升飞机”。从分类的原则来看它们在结构、外形以及飞行性能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它们产生推力和升力的形式不同。飞机是由动力装置(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或向后喷气,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飞机有固定在机身上的机翼,机体被发动机推进时,相对的气流通过有特殊几何形状的机翼就产生升力。直升机没有产生拉力或推力的螺旋桨,也没有固定在机身上产生升力的机翼(个别直升机上有装在机身上的产生辅助升力的短小机翼),它是以发动机驱动在机体上方的旋翼,在静止的空气或相对的气流中产生升力。驾驶员控制旋翼旋转面的倾斜角度可产生向前、后、左、右的水平分力,使直升机既能垂直上升下降、空间悬停,又能向不同方向飞行。从以上对飞机与直升机“同”与“异”的对比,自然明白直升机不是飞机的一种。为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航空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已将“直升飞机”这个名词,科学地正名为“直升机”。  相似文献   

11.
一架"喷气流"飞机首次在英国共享空域成功进行了无人驾驶飞行。这次开拓性飞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名驾驶员在地面上控制的,因而这次飞行被描述为"航空史上的新篇章"。飞机从兰开夏郡普雷斯顿市附近的沃顿起飞,在因费内斯市着陆。在长达800公里的航程中,这架16座飞机飞行在客运公司共享空域,但它上面没有乘客。"与航空评估有关的自主式系统技术"(ASTRAEA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以来,载人航天(manned spaceflight)已经42年有余了。其间,载人航天器(manned spacecraft)有了重大发展,而载人航天器乘员舱(crew module)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environment control and life support system;ECLSS)也与时俱进,有了很大改进。一、载人航天器能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运行的各类飞行器称为航天器(spacecraft)。航天器又可分为无人航天器(如各种人造卫星及太空探测器等)和载人航天器两种。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载人航天器只有三种类型,即载人飞船(manned spaceship)、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和太空站(space station)。1.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可供一次性使用的往返飞行于地球与太空之间的载人航天器。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先后研发了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以及联盟号逐步改型的联盟T号、联盟TM号和最近才投入使用的联盟TMA号飞船。其中东方号飞船是使人类迈出地球门槛的第一个运载工具,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失事后,美国的航天飞机已全部停飞,致使联盟TMA号飞船成了当前从地球到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之间的唯一交通工具。美国曾使用过的飞船有水星号、双子星座号和阿波罗号。其中阿波罗飞船6次登月成功,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九天揽月的千年宿愿。我国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已经成功地进行过4次试验飞行,今年神舟5号飞船将正式进行载人飞行。届时,我国就会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独立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了。2.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发射、像飞机那样水平着陆的可供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美国先后制造了哥伦比亚号(返回时解体)、阿特兰蒂斯号、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焚毁)、发现号和奋进号5架航天飞机;前苏联研制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只进行过两次试验飞行,后来因为前苏联解体等原因而放弃使用。航天飞机虽然技术先进,载荷量大,但是维修经费昂贵,其综合效能不比载人飞船优越多少。3.太空站太空站又称航天站、空间站或轨道站(orbital station)。它是一种仅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不能作为返回地球使用的载人航天器。前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曾经研制和使用过了礼炮号太空站以及和平号太空站,其中和平号太空站从1986年2月发射升空,到2001年3月坠落于太平洋,总共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了15年多,为空间科学的发展和长期载人航天活动立下了赫赫战绩。美国也曾利用阿波罗计划剩余物资研制了天空实验室(Skylab),1973年5月发射升空,1979年7月坠落于印度洋,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了6年多,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目前正在建设的并且已经逐步投入使用的是国际太空站,主要参加者为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等17个国家。我国空间科学专家根据863计划的要求,正在试图建造我国自己的有人照料的太空站(space station tended),即航天员可以定期地到太空站上生活和工作,以适应我国发展载人航天和开发太空资源的需要。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ECLSS)为了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载人航天系统必须拥有一套独立完整的救生设施,而无人航天器就无需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载人航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险的活动,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包括发射、上升、轨道运行,以及返回着陆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紧急情况。万一载人航天器无法恢复到安全工作状态,则必须根据不同的飞行阶段,采用相应的应急救生设备和措施,使航天员得以逃生、逃避和营救。例如,为了解决发射台和低空救生问题,美国水星号和阿波罗号飞船、原苏联的和现在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都采用了逃逸塔方式救生,我国的神舟号飞船也是采用这种救生方式;美国的双子星座号和前苏联的东方号飞船则采用了弹射座椅救生方式。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航天员的安全、生活和工作,主要依靠载人航天器本身的设施来维持。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必须创造适合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密闭舱室,采取各种确保航天员安全和健康的防护措施。其中,载人航天器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以下简称环控生保系统)是保障航天员在太空环境里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基础措施。1.环控生保系统的构成和主要功能环控生保系统是载人航天器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环控生保系统也日臻完善,它的主要构成是供气调压分系统、气体净化和污染控制分系统、气体循环和温湿度控制分系统、水供给和管理分系统、食品供给与管理分系统、废物收集与处理分系统,以及航天服分系统。下图是水星号飞船的环控生保系统示意图。水星号飞船环控生保系统示意图1.悬浮材料过滤器 2.压力调节器 3.减压阀 4.风机 5.氧气罐 6.有害气体吸收器 7.二氧化碳吸收器 8.过滤器 9.热交换器 10.水蒸气出口 11.水分离器 12.冷却器环控生保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1)环境控制功能:控制乘员舱内部的大气压力和气体成分;控制舱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补充舱内泄漏的气体和监测大气。(2)循环和净化功能:利用高压氧储存器(pressure vessel)或超氧化物(如超氧化钾)等对乘员舱供氧;填充稀释性惰性气体(如氮气);消除(吸收或还原)因人体代谢等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检测和净化大气中各种污染物。(3)水处理功能: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的储存和供应;水的质量保障和监测;废水的回收、净化或处理。(4)废物处理功能:航天员大小便的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5)饮食供应功能:食品的储藏和供应;食品和饮料的调配和加工;进餐方式和餐具供给;饮用水的调配、加温或冷却。(6)卫生保健功能:提供衣物、用具和睡眠用品;乘员舱的清洁卫生设备与医学监督装置;运动与娱乐设施。(7)安全与消防功能:各种安全救护、报警和防火设备与措施。(8)舱内外活动保障功能:根据航天任务要求,要提供以下的装备和设施,主要有舱内与舱外活动航天服(space suit);过渡舱(air lock);便携式生保系统(portable life support system;PLSS);舱外活动机动装置(maneuvering movable unit;MMU)等。2.环控生保系统的分类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的飞行时间有长有短,环控生保系统的工作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从补给品的提供情况来看,可以划分为非再生式、半再生式和再生式三种系统,下面分别加以说明:(1)非再生式系统:这种环控生保系统又可以称为开放式或补给式系统。这是载人航天以来最为通用的方式,即属于消耗性的原材料全靠载人航天器自身携带,或者由其他航天器运送补给。乘员的代谢产物和生活垃圾不回收再生,而是抛出舱外或封存带回地面。该系统结构简单,适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使用。现在无论是载人飞船还是航天飞机,由于飞行时间短,都是采用这种非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2)半再生式系统:该系统又可以称为部分再生式或物理化学再生式系统。这种环控生保系统能将乘员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水全部或部分回收处理,生成氧气和纯净水,提供给乘员循环使用,而地面只需补给食品以及部分氧气和饮用水。该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属于第二代环控生保系统,适用于中长期太空飞行(几十天到一年左右)使用,现在太空站上装备的就是这种半再生式的环控生保系统。(3)再生式系统:又称为密闭生态生保系统或可控生态生保系统。顾名思义,在该系统里,除了人以外,还有动植物生存,犹如一个小自然界。在这个系统里,生物和非生物以闭路形式进行质量交换,不断地为乘员提供氧气、水分和食物,除了阳光以外,基本上无需系统外补给,维持人和动物的生存,建立一种稳定的动态平衡生态环境。这是一种最为复杂的第三代环控生保系统,适用于长期载人太空飞行,例如往返于火星的探险漫游。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都在开展各种试验研究,许多关键技术还没获得突破。美国进行的多次生物圈试验,其目的就是要建成这种再生式系统,为火星飞行和飞向其他行星做好准备。几十年来,载人航天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参与载人航天的国家已有30多个,进入太空飞行的人数已经达到413名。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正在整装待发,我们坚信,中华儿女遨游太空的宿愿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16-18
1 课题简介 从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发展对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技术的迫切需求出发,结合大比例尺测绘、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现实需求,从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需求出发,瞄准国际航空遥感技术发展前沿,突破高精度位置姿态测量系统与惯性稳定平台、轻小型航空遥感载荷等核心技术瓶颈,研制高精度轻型组合宽角数字相机、轻小型机载激光雷达(LiDAR)、高精度与小型化POS及稳定平台、高效快速数据处理系统4类核心产品,构建适应我国地理环境和建设工程条件、可装载于轻小型航空器的特宽角组合数码相机和低空LiDAR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小型航空遥感传感器系统,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在数字地形测绘,轻小型快速测绘、减灾与应急遥感监测、森林精准计测、城市低空遥感三维建模等5方面开展示范应用,推动我国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结合日用玻璃原料生产的工艺特点,使用IND551称重显示控制器和西门子的S7-300PLC实现原料配比对系统的控制要求。该新型自动配料控制方案利用PLC特性,将IND551称重显示控制器扩展成多物料、智能化的高精度称重中心。新型自动配料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原料的称量精度及稳定性,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1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的Columbia(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球途中解体,7名航天员遇难,这一震惊世界的悲剧,引起了世人对航天飞机的密切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一下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往返于地面和太空轨道之间运转旅客、给养或设备的飞行器。在上世纪60年代Apollo(阿波罗)登月工程接近完成时,美国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就寻求美国航天计划的未来发展。当时把航天员和设备送上太空的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的。于是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即“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的概念想法就提出了。1972年Nixon(尼克松)总统宣布开发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即太空运输系统(STS)的计划。NASA决定航天飞机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置燃料箱组成,因为这个方案是比较安全和经济的。经过许多年的试验,美国建造了四架航天飞机,分别命名为Columbia、Discovery(发现号)、Atlantis(阿特兰蒂斯号)和Challenger(挑战者号)。1981年4月Columbia航天飞机由航天员John Young和Robert Crippen驾驶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飞行。随后其他航天飞机也相继进行了飞行。1986年Challenger航天飞机发生爆炸,此后又建造了Endeavour(奋进号)航天飞机来替代Challenger。航天飞机的预期寿命是100次飞行。迄今航天飞机已经历了许多次设计修改,其目的是更加安全,运载能力更大。一、航天飞机的构成航天飞机的总长度是56m,翼展是24m。起飞总质量是2000t。航天飞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图1):固体火箭助推器(2个)、外置燃料箱、轨道器。图1 航天飞机的组成a.固体火箭助推器——两侧长柱体;b.外置燃料箱——中间长柱体;c.轨道器——类似飞机形状固体火箭助推器2个。在升空初期提供推力。长度46m,直径3.7m,质量590t。推力11700kN,在升空中占总推力的71%。在使用后分离出去,依靠降落伞减速,降落在海上,可以回收再用。外置燃料箱。储存主发动机所需的燃料。长度48m,直径8.4m,总容积2×106L,可容纳燃料719t。箱内分隔成两部分:前储箱容纳液体氧,后储箱容纳液体氢。采用涡轮泵式输送系统。在使用后被抛弃,最后在大气中烧毁。轨道器(orbiter)。航天飞机的主体。外形像飞机(图2)。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置燃料箱分离出去以后,航天飞机就是轨道器。所以往往也把轨道器叫做航天飞机。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图2 航天飞机的轨道器1.机身。分为前机身、中机身和后机身三段。2.机翼、垂直尾翼、舵面。3.航天员舱。位于前机身,容积为74m3,可容纳至多8名航天员。4.主发动机。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共3台。位于后机身,安装在球形接头上,可调节推力方向,控制飞行。每台发动机长4.3m,直径2.3m,质量3040kg。燃料是液体氧和液体氢。燃烧产物水蒸气以2780m/s的速度排出。每台发动机的推力是1668~2091kN。为航天飞机升空提供29%的推力。在固体助推器分离后,主发动机继续工作,直到把轨道器送入轨道,随后外置燃料箱就脱离。5.轨道机动系统2个。在轨道器的后段,尾翼的两侧。该系统使轨道器精确进入轨道,进行轨道机动以及在最后使轨道器减速而脱离轨道。它们也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利用氦气将燃烧剂和氧化剂从各自的储箱挤压到燃烧室,一接触就自动燃烧。每个轨道机动系统可产生推力26400N。可以起动和关机1000次,总工作时间可达15小时。6.反作用控制组件。在前机身和后机身各有一个,互相配合工作,实现轨道器姿态控制或轨道微调。由38个固定喷嘴和6个游动喷嘴组成。可控制轨道器移动以及滚转、俯仰和偏航转动。由于当航天飞机(轨道器)返回过程中,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非常高,Mach(马赫)数高达20,产生的温度高达1650℃,为了保护航天飞机的结构和航天员,航天飞机的表面覆盖了陶瓷绝热材料,俗称绝热瓦。二、航天飞机的运行过程航天飞机一次飞行任务的时间是7~14天,必要时可以延长。典型的飞行任务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发射和入轨。1.在发射台上预先点燃主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当点燃固体火箭助推器时,总推力才超过重力,此时航天飞机离开发射台上升。2.升空20秒,航天飞机转身,达到滚转角180°,俯仰角78°。3.升空2分,固体火箭分离出去(此时高度45km),打开降落伞,降落在海上,将回收再用。4.升空8.5分,主发动机关机。5.升空9分,外置燃料箱被抛弃(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毁)。从此以后,航天飞机就是轨道器。6.升空10.5分,轨道机动发动机开动,使航天飞机进入低轨道。7.升空45分,轨道机动发动机再次开动,使航天飞机进入较高的圆轨道。第二阶段:在轨道上执行任务阶段。航天飞机的典型轨道参数是:轨道高度350~650km,轨道倾角(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角)39°~51.6°。航天飞机可执行的任务包括:进行科学实验、对地球和天体观测、向太空站运送人员和物资、释放卫星、回收失效的卫星,修理其他航天器(例如Hubble(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在执行这些任务时要进行许多次轨道机动和姿态机动。在正常情况下航天飞机的姿态是:机头向前,舱顶在下(近地球)。第三阶段:返回和着陆。在完成任务后航天飞机返回和着陆是十分复杂的过程。1.在离着陆场(Kennedy航天中心)大约半圈轨道距离时,地面控制中心发出返回指令。2.把飞机的姿态转成尾部向前,并开动轨道机动发动机,使航天飞机减速,从而离开运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这个动作叫做离轨)。3.经过大约25分,航天飞机到达大气上层。再次改变姿态,使得头部向前,且具有40°俯仰角。4.在大气中航天飞机能像飞机-滑翔机那样(没有动力)飞行,由机载计算机控制飞行。5.当航天飞机距离着陆场225km(高度45.7km)时,捕获到无线电信标,以后就由机长控制飞行,他要把航天飞机保持在一个直径为5.5km的虚拟管道内,因而能对准跑道。6.在放下起落架后不久,航天飞机就触地,除机轮刹车外,还利用垂直尾翼上的减速板和从尾部张开的减速伞,促使航天飞机停止。这样整个飞行任务就完成了。三、几点思考美国航天飞机的两次大的灾难性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这类航天器的思考。目前,天地往返载人航天器有两个基本的类型:美国的航天飞机是一类,俄罗斯的Soyuz(联盟号)飞船是另一类。当然,全面地比较这两类飞行器的优点和缺点是十分困难的。这里作者想谈谈粗浅的看法。航天飞机是航空与航天技术圆满结合的产物,是杰出的技术成就。航天飞机的优点,第一是可部分重复使用。除外置燃料箱被抛弃和烧毁外,固体火箭助推器壳体可以回收再用,轨道器则返回地面,经过修理后可以重复使用,预计可以飞行100次。这样就可以降低载人飞行的成本。但事实上航天飞机每次飞行后的维护和修理费用很高,所以经济性并不像原来预期的那样好。第二是承载能力大,可乘坐8名航天员,还能运送大量物资。而Soyuz飞船只能乘坐3名航天员。第三是具有强大的轨道机动能力,能执行许多功能任务。航天飞机的缺点是构造太复杂,飞行过程也太复杂。这不仅造成研制费用的极其高昂,而且也引起可靠性的降低。这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本身是偶然的,但是否也暗藏着某种必然性呢?图1 航天飞机的组成a.固体火箭助推器——两侧长柱体;b.外置燃料箱——中间长柱体;c.轨道器——类似飞机形状; 图2 航天飞机的轨道器作者注:本文顺便反映了作者关于处理外国人名、地名及飞行器名字的主张。作为尝试,希望得到编者和读者的理解。 ①由于现有航天飞机型号不同,有些数据相互稍有差别,本文技术数据均为概数。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0,(12):20-21
正为了让一款飞机拥有高品质的生命力,需要做一系列严谨、科学、细致的"破坏"。没有这种"破坏",就没有飞机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又称航空工业强度所),有上千名"强度人",他们每天的工作便是对新研制飞机进行强度验证,并给出鉴定结论。强度试验的方式多种多样:模拟航空器在空中和地面使用中的受载情况;模拟航空器所处的极限气候环境;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1999,(5):36-37
一、主要技术内容 QYH系列氦气自动检漏装置,由真空箱和气路系统、工件管理系统、充氦回收系统、工业控制机、CRT显示系统、统计、打印以及气动控制系统、氦质谱仪等组成.该装置可以为吸枪(单工位)、双工位(两个真空箱)和多工位,检漏节拍根据用户要求,可以为20~80秒,用真空箱法可以检出工件的整体漏率,对综合漏率超差的工件,可以用此吸枪法测定出漏点具体位置和漏率,从而实现了用工控机进行整个工作的程序控制和程序显示,故障报警,并提供均值一极差控制图,实现每班与即时工作质量统计与打印,用户可根据实际生产质量水平自行设定参数控制.该装置把氦质谱检漏真空箱法和吸枪法结合起来,把计算机控制与质量管理结合起来,把氦质谱检漏技术与计算机集成起来,是适合我国企业使用的在线(或离线)氦自动检漏装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对照两岸航空名词可以发现某些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和状态。本文列举了一些重要名词上的差异,并通过航空名词委员会送审稿中“航空器”栏目为例,找出其同名和异名的比例,进一步反映出当前的差异程度。
一、参照的《名词》台湾于1980年和1996年先后出版了由台湾“国立编译馆”编行的《航空太空科学名词》、《航空太空名词》。1980年版由台湾航空太空学会主持。1996年版由台湾成功大学航空太空研究所主持修订,考虑到包括了民航、医学、法律等不同领域的重要名词,为求名实相符,改名为《航空太空名词》,书末增加了英文首字母缩略语。这两个版本都以英汉对照形式出版,选词较为广泛,也列进了某些跨学科的名词,纳入的新词尚不多。大陆于1993年组建起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起动了航空名词定名、定义的规范化工作,1998年5月完成了送审稿上报待批。二、航空名词演进中的线索海峡两岸名词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有如下的几条线索。1.20世纪40年代末期留传的传统科学技术上的名词始终保持了一致,无大变化,即在基本的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机体构造、活塞式发动机、机电设备、仪表无线电、航空气象、航空医学、机场等方面的传统词汇都相同。2.由于名词的来源不同,取用不同外来语或同语种不同词汇导致译名不同。例如台湾根据英语wave off定名“重飞”,大陆根据英语go-around定名“复飞”。台湾根据Business aircraft定名“商务飞机”,大陆根据executive airplane定名为“公务机”(但两者概念上并不完全相同)。3.50年代大陆引入苏联飞机及其航空技术,部分地采用了俄文译名。其中某些名词使用一时,后来不用了。例如当时把飞机上的仪表、电气设备统称为“特种设备”。但某些名词沿袭至今,尚有遗迹可见。例如仪表着陆系统的“航向台”是从俄译得名的。台湾根据其英文localizer定名为“定位台”或“左右定位台”比较确切,因为它只能决定飞机在引导波束(即跑道沿长线)的左方或右方。“航向台”一词没有科学性确切性。4.大陆译名都以普通话用词为准,而台湾的南方人(包括上海、江浙人)较多,其习惯用语和选词不同。例如台湾用方向舵脚踏板(上海话),大陆用方向舵脚蹬(普通话)。5.大陆经过文字改革采用简体字后弃用了某些字或将某些近义的同音字作了筛选。例如台湾用“通讯”,大陆用“通信”,台湾用“矽”,大陆用“硅”。6.某些词双方针对自己专业下功夫,进一步精确化,从译名变为定名,例如大陆对spin从一般性“螺旋”改为“尾旋”,对laser定名为“激光”,台湾对quality采用“品质”,debug称“除错”。7.日新月异的技术进展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学科、新行业,由此涌现的许多新名词在两岸的差异越来越大,这是对名词差异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例如jet airplane,台湾称“喷射机”,大陆称“喷气机”。又如“太空”、“飞弹”和“航天”、“导弹”之间更拉开了距离。从晶体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网络化到信息时代,新技术译名上颇不一致,影响着航空电子、飞行控制等各个领域的名词。8.近年来各自受到交叉行业、交叉学科名词的影响而变异,即为了和其他行业或学科的名词靠拢因而改变了航空界原用名词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大陆上电子和自动化已将simulator定名为仿真器,使得航空上也从惯用的模拟器改为仿真器,然而“飞行模拟机”一词在航空界久有历史,巍然不动。又如turbulence一词有湍流、紊流、扰动、扰流、颠簸等各种称谓,涉及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气象学等各个领域,靠来靠去,双方仍都为一义多词,较难统一。此外设计制造部门和应用部门的用词不同,空军和民航的用词不同,即使民航内部航务部门和商务部门之间的用词也不尽相同。例如航务部门习惯用“机场”、“离场”,而商务部门习惯用“航空港”、“离港”,两岸都有此情。9.近年来两岸已进行着某些领域的名词交流,对一些名词的定名已取得共识,这是好事,但因此也造成双方存在一些一义多词的不稳定状态。例如payload,台湾称“酬载”,大陆上常用“业载”或“商载”,近来也用“酬载”。10.受香港语汇一定的影响。例如Airbus在大陆称为“空中客车”,台湾随香港称其为“空中巴士”,结果和出租飞机air taxi混淆不清了。三、存在差异的状态1.重要名词差异举例主要由用词习惯上的不同而引起,例如台湾习惯用“飞航”一词,而大陆对“飞行”、“航行”、“空中交通”等各有定义,不相混用。以下列举一些重要和较为常用的一般性名词(见表1):注:1)早期没有出现仪表着陆系统(ILS)时从脱离航路进入终端区开始直至着陆的全过程都称进场,有了ILS后从截获ILS信号后的过程称为进近。2)两岸航空界一致用“航向”,但航海界一致用“首向”或“头向”。航海界的用词较科学和确切,因为在有风时“航向”是一个模糊概念,看来台湾有意向航海靠拢。3)大陆电子界用“语音”,仅航空通信界习惯用“话音”。4)虽然大陆电子、自动化专业定名为“仿真”,航空上也在靠拢,但计算机专业和民航界仍按约定俗成,沿用“模拟”。2.定语、状语习惯差异举例由于习惯上对表明程度大小等修饰词的用语不同,形成了许多复合名词不同,以下举例对照(见表2):3.复合名词中的差异由于基本名词上的不同,加上定语、状语等修饰词不同,以及简繁表述上的不同,表述顺次上的变化,使组合以后形成的复合名词差异更多,尤其是许多缩略语的译名上更难一致。不论从字面上硬译的或从定义概念去理解的均有差异。前者(字面)如GPWS,台湾译为“贴地飞行警示系统”,大陆译为“近地警告系统”。后者(概念)如ETOP,台湾称“延远跨水飞行”,大陆称“双发延(扩)程飞行”,概念上都正确,台湾取义上强调其跨水特点,大陆强调适用于双发动机的飞行运行。四、以“航空器”栏目为例的差异分析试从我们于1998年5月完成的《航空名词》送审稿中“航空器”栏目为例和1996年台湾版《航空太空名词》对照比较作为分析的例样。该航空器栏目中共有名词232个,按英文名词能和台湾名词两相对应的175个,对应名词中完全相同者97个,不同者78个,不能互相对应者57个,舍弃不计。因而两岸定名相同者占56%,不同者占44%,说明两岸名词的差异较大。如果从航空电子、制导等新技术成分较多的栏目中看,可能差异更大,很有必要增加交流和逐步靠拢。现将两岸不同的78个名词列表于后(参见表3,4,5,6),可以看出其差异的所在及其程度,以供参考。注:1)民航惯用regional airplane对应支线客机;2)民航曾采用corporative aircraft对应公务飞机。* 周其焕教授是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1999,(12):32-33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装置于1989年在成都钢厂投产使用,使用中又积累了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改单管组合正压气送试样装置为正压单管自控气动送样装置,前者为一级开门(静态)控制,后者为多级开门(静态)控制;1994年在上述两种装置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正压送样动态控制装置(专利号为ZL94236738.3).它是上述一级或多级开门(静态)控制气动技术的发展,主要技术特征是用微机控制电气伺服机构的开度,系统内送样的气体流量或压力能在运行时自动无级调节,实现样盒在最佳状态下运行,节约能源,噪音小,无振动,控制精度高,达到传动、控制与检测的自动化,从而使气动技术从以往的"开门控制"(静态控制)进入到高精度要求的"反馈控制"(动态控制).该装置属机电仪一体化产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诊断X射线辐射场的不同剂量率水平、角响应及半值层的自动切换,研究设计了精密五维运动控制系统。五维控制包括XYZ三轴(实现不同剂量率)、一个水平面的旋转台(实现角响应)、一个垂直面的旋转台(实现半值层切换)。运动范围为:YXZRR:4000mm&#215;500mm&#215;250mm&#215;2π&#215;2π,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五维运动控制系统符合诊断辐射场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