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根据《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利用2006年~2010年以来福建省环保厅的近岸海域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对福建省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60.3,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水环境、沉积物、生物残毒和栖息地环境处于健康状态,而生物处于不健康状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该文从法律保障、管理机制和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保持生态健康的具体策略,为推动福建近岸海域经济发展与海域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4年~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污染防治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年~2020年)中新划定的环境功能区,结合2012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测资料,对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进行水质评价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总体呈一般水平,海水总体为轻度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程度主要受无机氮和活性硫酸盐两项指标影响,化学需氧量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2010年~2014年全省入海河流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掌握福建省入海河流污染源入海情况及污染源现状,为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制定近岸海域环境管理政策、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海域水环境容量是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控制和减少陆源污染是改善近岸海域环境状况的根本之策,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该文选择福建省湄洲湾海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湄洲湾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估算该海域环境容量,得到该海域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为该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保护和进一步改善近岸海域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曹妃甸近岸工程海域无机氮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插值与趋势分析方法,研究并分析了近6年无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指出应开展有效的区域入海污染源管理与削减工作,同时加强近岸海域工程建设的论证与管理,保证近岸海域水环境生态质量向好发展,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对于掌握工程海域无机氮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可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与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湄洲湾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8月对环三都澳近岸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监测。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该海域水质状况进行现状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状况较好,但已开始受到污染,必须对有机污染加以控制。通过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为环三都澳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合理开发利用海岛亟需查明海岛的地质、资源和环境情况。岛屿地质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涵盖海岛及周边海域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工程、环境、土壤等领域。该学科发展报告在系统收集福建省海岸带及岛屿综合地质调查与环境监测有关资料基础上,简介了我国岛屿及近岸海域地质环境背景及研究状况,分析了我省岛屿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介绍了海岛地质环境的调查技术和方法,指出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地质环境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省岛屿新区建设布局和功能区划、重大工程建设与海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岸养殖海域管理效率低、传统养殖服务平台数据融合度差的问题,以养殖海域为对象,运用高分辨率摄像数据、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卫星定位数据、水质环境监测数据、养殖区域规划数据等的融合算法,研发智慧养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域环境电子围栏、养殖密度监测、海洋执法等智慧化应用。提出利用基于Canny算子的HSV预处理算法对养殖密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智慧养殖服务平台的监测数据更接近于实际养殖密度,该研究对海水养殖的生产管理、政府执法、海洋环境保护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近岸海域主要港湾水质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港湾水质影响较大的8个指标,对福建省近岸海域9个主要港湾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不同的置信水平客观分类,归,把福建省近岸海域9个主工港湾分成3类,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近岸海域港湾水质污染的一些有效措施,其重点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并配合其它措施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12.
李良德 《海峡科学》2014,(6):101-103
近年来,福建省沿海各市(区)经济、社会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岸海域有的监测站位已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准确反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状况的变化,个别点位因填海等海岸工程设施建设和码头建设,已不具备监测条件。因此,有必要在现有近岸海域监测站位的基础上,对近岸海域监测站位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薄文杰 《科技资讯》2014,12(23):245-246
近年来在沿海地区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工程施工必然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从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等方面对填海工程施工期间天津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罗明云  陈伟 《中国西部科技》2004,(24):115-116,93
本文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上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了影响近岸海域环境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近岸海域环境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上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了影响近岸海域环境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近岸海域环境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2008年~2012年福建省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掌握我省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情况,进而为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制定近岸海域环境管理政策,为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市河口污染物输入对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5年对福建省漳州市入海河口(漳江口、东溪口)和近岸海域(东山湾、宫口湾)的监测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入海河口污染物输入对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陆源的有机、氮、磷污染物入海通量越大,所对应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越差,富营养化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养护近海、发展远洋、拓展极地渔业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为蓝色海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省海域面积和陆域面积相当,是我国的渔业大省、海洋经济强省,在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创造了先进  相似文献   

19.
自动监测网络实时在线监测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基础数据,通过研究和分析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网络在水质污染评价和赤潮预警方面的应用,提出构建基于自动监测网络的陆海统筹环境监控预警系统,为广西近岸海域环境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方法】根据2011年11月对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海洋的调查结果,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水环境健康指数、沉积环境健康指数、生物残毒健康指数、栖息地健康指数、生物健康指数分别为11.73、10.00、9.00、10.00、14.24,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54.97。表明,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水环境和沉积环境都处于健康状态,未受生物残毒污染,而栖息地和生物指标分别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虽然水环境判定为健康状态,但其健康指数已接近亚健康标准阈值,且已呈现富营养化。【结论】综合5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判定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