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所说的天气,是指某地区在某瞬时或较短时间内所观察到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气压、气温、湿度、风、云等等)所综合体现的大气状态。而各种不同的天气,是由大气中各种天气系统造成的。为了能同时察看和分析各类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研究广大空间里各种气象要素的分布特点,就需要有相应的工  相似文献   

2.
谈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交叉"(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柏林 《科学》2004,56(2):3-6
突变是一种临界现象。它发生在某一个参数缓慢变化达到特定值的时刻。突变前后系统的状态有质的差异,会出现或消失某些对称和有序。这里考虑出现新的有序状态的情形。刻画新的有序或对称状态的一个或一组参数称为序参数。序参数从旧状态中的零值.连续变化或跃变到新状态中的非零值。这种变化情形最为有趣。任意小的非零值代表新的对称和有序。这个零与非零的差异、有和无的差异,决定临界现象的突变性。“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新相一旦出现,就决定了系统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炎热空前     
2006年下半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形成,它将于2007年前4个月在地球广大地区,包括从美国到东南亚再到非洲之角,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据此,一些英美气象学专家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联合作用下,2007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频繁出现,为印度尼西亚带来干旱,并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陷入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59,4(20):703-703
研究冬夏季风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同冷热水旱的关系,对了解气候的形成、天气的特点、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冷热旱涝的长期預报,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形成季风現象有两种說法。比較古典的說法,认为季风是由海陸冷热不同的季节变化所产生的。另一种說法是1950年左右才提出来的,他們說地球表面上所以发生季风現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表面东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行星风带)的位置发生季节移动。自冬到夏,风带向北位移,当东风带移到西风带时(或者相反),就产生西风(或东风)变成东风(或西风)的現象,海陸分布的不同,只是把风带季节位移所产生的季风現象加以一定程度的改变,而不是改变风向的主要原因。我們信为季风是海陸分布、行星风带和  相似文献   

5.
<正>浙江省地处沿海,台风是影响浙江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时常会在夏秋季节听到它的消息。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那么,什么是热带气旋呢?热带气旋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在西太平洋(东半球)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西半球)产生的被称为“飓风”,而诞生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被称为“旋风”。  相似文献   

6.
冰雹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一般发生在北方山区的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际,它是从形体高大、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中以冰球或冰块降落到地面的固态降水,在山西省以及其他不少地区叫“冷子”“冷蛋子”。冰雹来去匆匆又极具破坏力,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高原第四纪古风成沙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董光荣 《科学通报》1983,28(16):998-998
第四纪古风成沙,是指现代风成沙出现以前的第四纪期间,由风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国外对第四纪古风成沙(或古沙丘,又称化石沙丘)已有较多研究,国内不少地方亦屡有发现。鄂尔多斯高原(图1)是其中很早以来有过不同程度发现的地区,但系统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8.
周明煜 《科学通报》1979,24(6):267-26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盛夏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其内部盛行下沉运动,如长期控制我国东部地区,必将形成炎热干旱的天气。副高的形成维持与哈得莱经圈环流、西风带、太平洋洋中槽及青藏高压等有密切关系,在副高周围分布着对大气运动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下简称极端气候事件),是指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又称异常天气气候事件.极端气候事件往往可以造成很大的危害.其中,高温(热浪)、低温(寒潮)、暴雨洪涝、少雨干旱、台风和沙尘暴等常能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迁徙的昆虫     
在北美大陆,农民们最早察觉到风与昆虫的关系,他们发现,某些昆虫大量出现的时候,也正是某种来自特定方向的风劲吹的季节,于是人们猜测,是风带来了那些昆虫.这个猜测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得到了证实的机会,当时科学家们已经可以用飞机在高空中采取大气样本了,人们在距地面1.5千米的高空大气中惊讶地发现了很多东西:各类昆虫、蜘蛛和微小的生物体.  相似文献   

11.
对研究气候感兴趣的人来说——包括它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它的影响,1972年是个极为重要的年头。当年出现了严重影响全球性粮食生产和收获的一系列气候反常,有人把粮食短缺归咎于天气。不过最近已对其作了重新评价,更正确地该归咎于气候和社会两方面因素。1972年的气候反常,包括西非撒哈拉地区连续四年干旱,秘鲁沿海渔场的歉收,  相似文献   

12.
漆宗英 《科学通报》1959,4(1):30-30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中国人民經过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为了保証工农业的丰产,已經不滿足于预报天气,而要进一步起来控制天气了。因此,人工降雨、造云、消云、消霧、消雹工作已在許多地方展开,并取得初步成绩。特別是人工降雨工作已經在吉林、甘肃、安徽、河北、湖北、湖南六省初步試驗成功。人工降雨发揮了抗旱作用吉林市人工降雨于1958年8月8日初次试驗成功,成绩显著,并取得了很大的实际效果。今年吉林地区发生了五十余年未有的奇旱,干旱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大跃进。在中共吉林市委亲自掛帅、有关單位全面大协作下,从8月8日到9月13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一段时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欧洲部分地区洪水肆虐;加拿大、美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干旱情况日趋严重;美国西岸、东岸呈现干湿两重天,东边"水深"西边"火热";日本遭遇史上最早超强梅雨;中国华北、黄淮地区极端暴雨频发……将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区域"连线"可以发现,它们主要集中在北纬40°附近的中高纬度地区。那么,是什么触发了北纬40°的气候异常,让周边国家打开了极端天气预警的"开关"?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类似蝴蝶效应?背后的主导因素能否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10年的北京及河北、华北部分地区一冬无雪,干旱严重。该下雪的地方不下雪,而贵州、湖南等不该下雪的地方却不断被冻雨和冰雪困扰。像这样乱了“章法”的事近年来时有出现,极值恶劣天气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夏季酷热难耐,冬季却又严寒刺骨.一系列气候异常搞得人们摸不着头脑。这气候到底是变热了还是变冷了呢?  相似文献   

15.
夏季副热带西太平洋大气环流持续异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庄世宇 《科学通报》1997,42(20):2196-2199
大气中的大尺度环流持续异常与灾害性天气气候相联系,是数值天气预报的难点,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迄今为止,对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研究多局限于冬季高纬地区的现象,如阻塞.在夏季,我国广大的地区,尤其是江淮流域的天气气候除了受来自高纬环流系统的影响外,还更多和更强烈地受副热带环流系统及其变异的控制和支配.陶诗言和徐淑英早在1962年就指出,长江、淮河流域的干旱或洪涝现象通常与持续异常的副热带环流型紧密联系,本工作就是沿着该思路,通过观测分析、数值试验等手段,试图揭示夏季副热带西太平洋大气环流持续异常(以下简称WPA)活动的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5):1-1
2006年下半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形成,它将于2007年前4个月在地球广大地区,包括从美国到东南亚再到非洲之角,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据此,一些英美气象学专家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联合作用下,2007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频  相似文献   

17.
冬春连旱雨贵如油 我国北方降水量少,又主要集中在盛夏,年际变化又很大,所以干旱频繁,是我国受旱范围最大、程度最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久旱无雨是制约北方大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北方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干旱,尤以春旱最为普遍,大旱年往往是春夏连旱。春旱又往往是从冬季少雨雪开始的,此时冬  相似文献   

18.
关键词     
《科学之友》2010,(5):4-5
<正>西南大旱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中国西南五省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聚焦旱灾背后,是干旱暴露出对水利设施老化的  相似文献   

19.
郭莉  刘伯奇  祝从文 《科学通报》2019,64(33):3498-3509
2018/2019年冬季,我国长江以南(简称江南)地区发生了超长连阴雨天气.区域平均有效降水日数长达51 d,打破了198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本研究利用JRA55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指出2018/2019年冬季中部型El Ni?o导致的江南地区异常低空水汽辐合和东亚冬季风次季节变化异常活跃,是造成此次江南地区超长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受此次中部型El Ni?o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西伸,为江南地区的持续性降水异常提供了稳定的异常暖湿背景.另一方面,东亚冬季风准双周活动的异常偏强是江南地区超长连阴雨天气的维持条件.当冬季风偏强时,中、高纬度冷空气向南输送至江南地区,触发了局地强降水过程;而当冬季风偏弱时,副热带地区的大气东传低频波列活跃,当该波列到达青藏高原后,在高原大地形的机械阻挡作用下,加强了江南地区上空的动力抬升,并引发弱降水过程.与历史事件相比, 2018/2019年冬季江南地区的低空水汽辐合最强,东亚冬季风次季节显著周期最长,两者均达自1981年以来的极值.因此,江南地区次季节强、弱降水过程的交替出现,最终造成了此次当地的超长连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0.
分析若尔盖高原盆地的地质地貌、高原特有的热力学特性、流经此地的季风与控制北方干旱区的西风带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退化后下垫面改变引起的地空传递关系变化等因素;对近半个世纪以来若尔盖的降雨等气候条件与北方地区的干旱沙尘天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北方地区的干旱风沙天气与若尔盖的降水频率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互关系。表明沙化中的若尔盖地区是一个潜在的沙源地,并有可能通过季风影响到我国北方主要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在研究卫星图片、大量的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探索若尔盖地区与我国北方干旱沙尘地区关系研究的野外考查路线。并组成了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小组展开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