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白龙江流域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龙江位于甘肃南部,属长江水系,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1800 km2.对该流域进行调查研究后,报道苔藓植物34科,89属,172种,其中甘肃省新记录科4个,新记录属17个,新记录种70个.并初步分析了白龙江流域苔藓植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对贵刊副主编苏青提前放在博客上的专稿"加强震后生态评价促进灾区生态修复"提点小建议。该文中"岷江、嘉陵江、沱江、白龙江、涪江、青衣江等水系"的说法层次有点欠清楚。岷江、嘉陵江、沱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青衣江是岷江的支流;白龙江、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开发已被列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嘉陵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在支流中流域面积位居第一,嘉陵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长江流域的保护密切相关。文中分析嘉陵江(南充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从河道内生态用水、水环境容量利用率、干支流水质状况,以及河流建筑物对嘉陵江纵向连通性以及鱼类的影响等,揭示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主要问题,并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降低农业用水、农业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分期分河段制定河流保护目标等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白龙江位于甘肃南部,属长江水系,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作者对采自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的200余号羽藓科Thuidiaceae植物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共鉴定出羽藓科植物8属15种,其中甘肃省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6个,并对其地理分布、区系成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干流沿岸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综合齐发该区域旅游资源,对于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嘉陵江干流沿岸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以及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5年6-7月和12月对中山市的淡水贝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样本60份,经鉴定,共采集淡水贝类21种,隶属14科17属,其中腹足纲17种,瓣鳃纲4种.该地区的常见种为梨形环棱螺、多棱角螺、放逸短沟蜷、大瓶螺、尖膀胱螺、凸旋螺和河蚬.淡水贝类的分布特点:河流中的种类多样性最高,以适应流水性的前鳃亚纲种类和双壳类为主;溪流与静水水体的种类多样性较低,前者以肺螺亚纲种类为主,后者以前鳃亚纲种类为主.西江下游淡水贝类的物种丰富度和现存量高于洪奇沥、小榄水道和横门水道.讨论了中山市环境现状与淡水贝类分布的关系,并对两个外来种的分布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海南自然保护区的陆生和淡水贝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海南自然保护区的陆生和淡水贝类资源 ,采获陆生贝类标本 2 4种 (包括 1未定种 ) ,隶属于 1纲 9科 19属 ;淡水贝类标本共 16种 ,隶属于 2纲 7科 11属 .区系分析表明 :海南的陆生和淡水贝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 ,其中热带种类占优势 ;海南的陆生和淡水贝类区系与广东大陆有密切关系 ;海南自然保护区的热带季雨林中 ,随着海拔升高 ,淡水贝类的分布呈减少趋势 ;海南的陆生和淡水贝类的大型种类多 ,人畜寄生虫中间宿主螺多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四川柑橘物流范围主要在盆西平原区、盆中丘陵区、川东山地区。柑橘物流流向:平原区柑橘输往生产本地及其周边地方,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川东长江两岸柑橘输往沿江周边地区;沿江下运,由渠江、嘉陵江运达重庆,由川江下运湖南、湖北;逆江上运,由合川逆涪江、宜宾逆岷江上运。四川柑橘物流空间格局形成原因:柑橘产地主要分布在沱江、涪江、嘉陵江、綦江及川东长江两岸;柑橘笨重、不耐贮藏、易于碰伤,适宜水运;川江及支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和渠江的水运发达。  相似文献   

9.
四川鱼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绪言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东经97°4′—110°18′,北纬26°35′—34°6′之间。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青藏高原的东南绿。省内地形复杂,江河纵横。绝大多数河流属于长江水系,有长江干流(宜宾至巫山)及其上游各支流;黔江、渠江、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此外,在川西北隅一小部地区尚有属于黄河水系的黑河、白河支流(图一)。  相似文献   

10.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的水沙特性是决定长江泥沙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乎三峡水库的合理运行,关系着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生态平衡.本文基于2002—2016年期间,长江主要支流设置的桐子林、高场、北碚、武隆4所重要控制性水文站水文泥沙监测资料,深入系统地探讨水文泥沙参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借助统计软件SPSS进一步分析水文泥沙参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序上,各支流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降低22.57%~91.54%,年径流量雅砻江、岷江和乌江增大3.28%~17.96%,嘉陵江降低1.58%;嘉陵江和乌江的中值粒径增大50%~80%.水电站的修建导致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中值粒径、年输沙模数降低5%~79.34%;强降雨、滑坡、塌方、泥石流、溃坝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诱发滑坡和向河道倾倒土石体致使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增大20%~702.94%.参数间相关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年均含沙量和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年径流量和年均含沙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年均含沙量和中值粒径,中值粒径和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以及年径流量和中值粒径.研究成果将为长江支流梯级电站的规划设计、三峡水库的合理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四川东部地区二十一个县(市)的淡水贝类,计有48个种和亚种,隶属于2纲、4目、10科、22属,其中8种为四川新记录,1种为我国新记录。川东地区淡水贝类具有点状分布格式,区系组成十分复杂,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南温泉位于重庆东南约30公里的花溪河畔。热水出露于南温泉背斜的两翼,东翼有南温泉热水,西翼有小泉热水;南部近背斜倾没端有桥口坝热水揭露。据实地调查,南温泉地区主要出露嘉陵江组地层,其灰岩溶蚀洼地、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景观相当发育。地下热水储集于嘉陵江组第二段角砾状灰岩(T_1j~2)中,水型为SO_4—Ca、Mg型,矿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四川段Cd异常源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都经济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重点研究长江各支流重金属元素Cd的来源与分布、分配特征,定量估算金沙江等四大支流Cd的输出通量。结果表明,该区早期及现代沉积物、悬浮物中Cd均为高背景值,其质量分数达0.2×10-6;水系沉积物及悬浮物中Cd的高值点明显受到流域内分布的铅锌矿、金矿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或矿点影响;区内各水系Cd的输出通量明显增加,岷江、沱江Cd的输出通量占流域总通量的比例上升,嘉陵江所占比例下降,金沙江略有变化;水体中Cd的输出通量所占比例在泥沙中减少,在悬浮态和溶解态中增加。  相似文献   

14.
方氏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氏鲴(Xenocypris fangi Tchang)广泛分布于嘉陵扛及其支流中,据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调查材料的分析,嘉陵江约有26种经济鱼类。干流中方氏鲴占捕获总尾数799尾的2.63%,为总重量的0.98%;支流东河占其总尾数的10.04%,为总重量的10.92%;支流西河占其总尾数的14.73%,为总重量的15.15%。在西河中除鲤、鲫外,居第三位。个别支流  相似文献   

15.
三峡上游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三峡上游长江干流、长江一级支流岷江、沱江和嘉陵江、二级支流渠江和涪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质量比及其不同形态组成,并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质量比与三峡上游区域土壤背景值相近,污染程度较轻,其中Cd、Cu和Hg有一定程度污染.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形态分布迥异,Cd的生物可利用态质量比最高,其次为Zn、Ni和Cr.三峡上游区域内重金属污染为强度、中度和轻度生态危害水平的区域分别占5%、37%和58%,表明内河流沉积物中其他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不高,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嘉陵江是四川长江段最大支流,源头有二:白水江源出于甘肃省天水县:西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南麓,两大支流在白水江镇汇合始称嘉陵江.干流总长达1040公里,经广元入四川盆地,流经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方山丘陵区,河床结构复杂,上、中、下游段各具特点,特别是中下游江段.河道曲流发达,滩沱交错,饵料丰富,为鱼类产卵、索饵、越冬,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因而鱼类资源丰富,无论鱼类种类,抑或捕捞产量,均居首位.在我省江河渔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条很有渔业经营前途的水域.  相似文献   

17.
长江铜陵段老洲水域鱼类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铜陵段老洲水域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水域中鱼类共计36种,隶属于8目15科和30属;这些鱼类可分为淡水、洄游和河口3个生态类群,其中以淡水类群为优势类群.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长江铜陵段老洲水域中的鱼类组成及资源发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主要特点为鱼类的目数和种数减少、珍稀鱼类的濒危甚至灭绝、渔获物的低龄化和小型化.本文从不科学捕捞、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生物入侵四个方面总结了造成该水域中鱼类组成及资源变动的主要原因,并为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岩原鲤的生活习性及其资源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川名岩鲤鲃,又名岩鲤。体厚、肉质肥嫩、味鲜美,是一种上等食用鱼类。其主要分布地区在宜昌以上四川境内的长江干流及其各支流中,嘉陵江和岷江以盛产此鱼著称。这种鱼适宜于库底多石的山谷水库中生活,可以作为水库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对我国淡水水域红酵母属真菌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作了初步调查,按照Kreger-van Rij(1984)的酵母菌鉴定方法,对分别采用我国长江,松花江和鸭绿江等部分淡水水域的红酵母进行了常规分类鉴定,共鉴定出60株3个种,即:深红酵母38株,粘红酵母18株,小红酵母4株,调查发现:深红酵母是我国淡水红酵母的优势种,粘酵母次之,小红酵母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20.
重庆江津冬季中华秋沙鸭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重庆市江津区长江支流的綦江沿岸浅滩,拍摄到集群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 Gould,并对其活动进行了初步调查.对重庆地区越冬中华秋沙鸭的首次、正式文献报道,有利于中华秋沙鸭生态习性的研究和保护,对于研究三峡库区蓄水后自然环境变化、鸟类迁徙及其越冬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