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14,(4):6-6
正科学家最近发现,当磁场状况稳定时,狗儿会只面朝北方或南方排便或给地盘做标记,这意味着它们能感知地球磁场。以往的研究显示,牛、鹿和狐狸等能感知地球磁场,但这项新研究首次表明哺乳动物不仅能感知地球磁场,而且会对天然磁场变化采取特异行为。许多养狗人都知道自己的狗儿有良好的方向感,  相似文献   

2.
当人起跳后,其在跳跃最高点及附近的停留时间远超过起跳或落地过程的时间.跳得越高,越会在视觉上留下"悬浮"空中的感觉. 篮球选手通过伸展身体,做出一系列连贯动作,收腿等会让我们在视觉上觉得他们可以在空中真正地"停留". 但事实上,"滞空"只与弹跳高度有关,与其它无关.跳得越高,滞空时间就会越长;身体柔韧性或核心力量越好,能在空中做的动作越多,滞空视觉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科学释疑     
<正>仰卧起坐真的会致瘫吗广西北海市的陈女士问:近来,网上关于"仰卧起坐还能不能做"这个问题吵得沸沸扬扬,仰卧起坐真的会致瘫吗?@专家解答:事实上,很多人在做仰卧起坐时,采取双手指交叉抱头这个动作是有一定问题的,两手放在脑后,当髂腰肌或腹直肌力量不足的时候,就会使颈部肌肉代偿发力,有增加颈椎椎间  相似文献   

4.
首要的几件事情我要讲的是科学家的基本动机是什么;在我努力成为一个科学家期间,科学家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当社会使得一个物理学家能从事物理研究时,他能从社会中得到什么,和他应当为社会做些什么。首先,我想讲与此有关的几件事情,我从中学得了与我现在要讲的题目有关的知识。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玻兰义。但是如果我列举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一切,我将无法深入下去。第二件事是奥斯特瓦尔德的《伟大的人》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几个伟大科学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20,(6):64-65
正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眼前的事是第一次发生,却有一种异常的熟悉感。人物的表情、对白,甚至周围环境的摆设,都好像曾经发生过,但是这种熟悉感往往一闪而过。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人前世记忆的闪现,是灵魂存在的证明。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既视感"。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都怕蛇.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见蛇是多么可怕.无论是谁,只要被毒蛇咬一口,若不及时抢救,便会很快死去.据科学家们观察,毒蛇咬人时,其速度快如闪电,十分惊人.当它们看准目标时,头部向前急落,猛咬一口,从毒腺中排出毒液,然后将头恢复到原先的位置.这一系列的攻击动作,总共只需要0.25 s的时间.可见,在荒山野岭中,一个人如果与毒蛇有亲密接触,生死只是一瞬间的事. 有这样一个人,跟一条毒蛇睡在一个睡袋里整整12h,凭着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再加上同伴的努力,终于死里逃生了.  相似文献   

7.
腾月 《科学24小时》2013,(12):55-56,F0003
<正>正如宇宙学上存在着一个让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奇点迈进。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相信,这个信息奇点即将到来,那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这是真的吗?有不少人在记忆知识的时候或许会想,我的大脑要是台电脑就好了,可以一直记住那么多知识且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是,如果真的把你的大脑变成电脑,你会同意吗?或许没有一个人愿意,  相似文献   

8.
丘成桐 《科学》2006,58(1):7-13
很多人会觉得我今日的讲题有些奇怪,中国文学与数学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却讨论它。其实这关乎个人的感受和爱好,不见得其他数学家有同样的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的成长和风格跟他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我幼受庭训,影响我至深的是中国文学,而我最大的兴趣是数学,所以将它们做一个比较,对我来说是相当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9.
在清华大学5年中,唯一贯穿始终的只有这一个故事。挖掘心中的这个角落,我有时会难以自持地落泪。也许你会问:既然你不愿说,为什么还是要说?我只能告诉你,如果失败是你成长途中最清晰的、最无法忘记的、甚至最值得记住的回忆,回首时你不会选择其他。 二年级将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统计了一下前3个学期的总成绩,我排在第一。因为兴趣爱好过于广泛,又十分贪玩。我知道自己从入学起,成绩是有所下降的。但这个第一却有了一个“特权”:我可以在读双学位和因材施教生之间挑选其一。我选了因材施教,想圆一圆从小一直挂着的科学家梦。那时候,刚做了一学期的团支书,刚加入美术社,一切仿佛都处在整“帆”待发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夫妻的命运真的跟他们的长相有关,抑或仅仅是后人的演绎罢了?也就是说,人类在选择配偶时,究竟有没有"夫妻相"这个标准,夫妻相貌相似到底是巧合还是确有科学依据,一些科学研究或许能给我们更加理性的推断。基因影响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认知科学家珀雷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30名男生和  相似文献   

11.
动态点击     
绵羊有识别图形能力英国科学家发现,绵羊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头脑简单,它们拥有一定的图形识别能力,可以长期记住熟悉的羊或人的脸。英国剑桥一家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向绵羊展示多张绵羊的脸部照片,以食物奖赏的方式训练它们记住不同的羊脸,并观测绵羊大脑视觉相关区域的活动。结果发现,绵羊可以辨别并记住多达50张相似的羊脸,还能记住牧羊犬或人的长相。离开被记忆的对象之后两年,有关记忆才开始消失。科学家猜测,这  相似文献   

12.
<正>跳蛛的大脑只有一粒芝麻大小,但它们色彩斑斓,求偶仪式复杂,视力敏锐,还有很好的三维空间意识。实际上,跳蛛的视力堪比脊椎动物,这让它们能够完成与它们大小相仿的其他动物无法完成的一些事。斯巴达跳蛛家族的跳蛛们以其他蜘蛛为食,科学家相信这需要超卓的智力。早在20世纪80和9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斯巴达跳蛛家族中的波希亚跳蛛能绕道潜近猎物,甚至还能找到隐藏的猎物。  相似文献   

13.
感悟豁达     
豁达是一个人性格开朗、气量大. 林肯在竞选总统时,一个参议员当场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前,我希望你别忘了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听了很平静地对那个议员说:"我非常感谢阁下,因为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忠言.我知道我作总统没有办法像我父亲作鞋匠做的那么好.据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如果你的鞋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好,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修鞋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业和副业     
毕东海 《世界科学》1999,(12):43-43
所谓正业,乃一入从事的主要职业。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商人买卖、均是其正业。如果他们在从事主要职业的同时,业余时间又兼做其他事,则谓副业。因此,正业与副业对一个人来说可以兼得。兼职越多,本事越大。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兼职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又当别论。科学家的正业,是从事科学研究,他们要设计实验、观察记录、总结归类、写成论文……,整天埋头于实验室的科学家是名副其实的实干家。如果有一个科学家,不做实验、不写论文,而去从事与科学研究毫不相干的事,人们就会说他不务正业。当然,这位科学家也会在同行中渐渐…  相似文献   

15.
<正>在委内瑞拉西北部马拉开波湖畔的几个小渔村,生活着一群生下来就不得不跳"尬舞"的可怜人。他们经常会不受控制且毫无章法地手舞足蹈,而且伴有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口吃等健康问题。经过100多年的努力,科学家虽然查明了他们跳"尬舞"的病因,但是仍然没有办法治愈此病。于是,科学家不得不请一些动物来模仿人类的这种"尬舞",以帮助人类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角镜     
喝出来的聪明 众所周知,酗酒会让人头脑发昏,思维受阻。但是据日本科学家的最新发现,适量饮酒的人比一点都不喝酒的人智商更高。 日本国家长寿研究所的科学家对2000个年龄在40岁到 79岁的人进行了IQ值的测试。结果发现,每天喝上少于540毫升葡萄酒的男性比根本不喝酒的男性平均IQ值要高3.3%,而女性这样的比例则要高2.5%。而且酒的种类不影响实验结果,就是说,不论你喝的是日本米酒、葡萄酒、啤酒还是威士忌,适量喝一点,似乎都会让你更聪明。 也有研究者认为,并不是酒直接影响了人的智商,而有可能是日本人佐酒的鱼和奶酪使人变得更聪明。多数科学家认为,如果真的是酒直接提高了人的IQ值,那么酒中的多酚类化学物质一定是关键因素。 喔!我错了 我们有时候会在做着某件事的中途停下来,意识到刚才自己做错了。我们的大脑是怎么知道做错了的呢?这个“做错了”的信息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了令人好奇却又一直迷惑不解的事:我们的大脑到底是怎么接受、分析并处理外界信息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的大脑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命令我们做这件事而不做那件事的?而且,我们能不能用什么手段去干预大脑的“想法”呢?这些似乎总是在小说中出...  相似文献   

17.
请你邀请5—6位同学一起来参加这个游戏。每个人准备一张30厘米×30厘米的白纸和一把剪刀,听我说的做:“把白纸向上折一次”,“然后把纸向左折一次”,“再将纸向右折一次”,“把手中的纸剪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接下来让我们把手中的纸再按以下的要求做一遍,“向下折一次”“向右折一次”“向左折一次”“最后剪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好了,打开你手中的纸,看看怎么样?再与你的同学比一比,相同吗? 哇!吓我一跳,同样大的白纸,同样的指令,经过不同人的操作,结果会是如此的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8.
<正>十几年前科学家以为说双语是一个劣势,因为两种词汇表的存在会导致儿童的语言发展滞后。但随后很快就证明,与只说一种语言的人相比,说双语者在执行要求注意力、抑制力和短期记忆(合称"执行控制")的任务方面表现更好。这一优势被认为源自对两种语言的长期使用。但也有人质疑这样的优势是否真的存在,因为它并未在所有的同类研究中观察到。就算它真的存在,其机制也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14,(2):93-96
<正>"不要觉得孩子烦,当你烦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会知道的。"这是我所认识的一个朋友说过的话,我一直记得。孩子对于爱的感知很敏感,谁对他们好,他们不用看,不用想,只用皮肤就能感觉得到。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他们便依靠鼻子,记住妈妈独有的味道。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他们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谁是最值得信赖的人。我记得曾经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情绪也不太好。于是把刚半岁多的  相似文献   

20.
<正>记忆中,小时候最有趣的一件事无外乎照哈哈镜。记得当我看到镜子中扭曲变形的自己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而最赏心悦目的要数看到镜子中被拉长的自己,又高又瘦,像根竹竿一样。长大后,我曾在网络上浏览到了科学家做黑猩猩照哈哈镜实验的新闻。通过实验,科学家发现聪明的黑猩猩竟然知道"镜中人"就是自己,它们不仅能在正常镜子面前打扮自己,而且还能在哈哈镜面前认出自己。如此看来,并非只有我们人类才具有自我意识,黑猩猩似乎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