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今年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地区有强烈震感。民众纷纷打电话到地震局询问,得知是台湾发生了6.5级地震后又问:"是里氏震级吗?"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里氏震级"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60年智利里氏8.9级。这又是为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认识地震仪开始。  相似文献   

2.
四川芦山地震勾起了国人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忆,再想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多次发生8~9级大地震的情况,人们不禁会想: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伊丽莎白.科克伦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  相似文献   

3.
我们没能避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没有预测到这场大地震呢?地震专家说,地震预测非常复杂,是一个至今不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可是,有时人们在地震前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动物在地震发生前数天或教小时表现异常,如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等等.动物的这些异常行为是在告诉我们"地震就要来了"吗?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01,(7):42-43
1.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四川阿坝州的九寨沟和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接连发生7级和6.6级地震,给民众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尤其是给国家级旅游区九寨沟造成了短期内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关地震预报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就像中国南方突发冰雪灾害时,气象部门面临的尴尬和承受的压力一样,本次地震灾害,使地震机构的专业人士再次陷人了难堪的境地,人们不禁发问: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以来,我国各地有关"天坑"的报道不断出现,使得"天坑"这个地质名词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话题,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疑虑甚至恐慌:这些"天坑"的出现与地震有关吗?与"2012"有关吗?导致这些"天坑"出现的因素究竟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为帮助读者寻找正确答案,本刊特别策划了《"天坑"之谜》专题。  相似文献   

7.
您以为只有陆地才经常发生地震吗?不,在深深的海底,也经常发生地震.据统计,全球80%的地震都集中在幽深的海底,特别是在太平洋周围海洋平均深度4000米以上、终年暗无天日的海沟里以及它附近与群岛区的深渊中尤为多见.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学者5年前就已预测"雅安地震"?谣言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龙门乡等多个地区高达99%的房屋损毁,而宝兴县则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救援工作难以展开。不少专家指出,这次雅安地震应该是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余震,美国人甚至早在5年前就已经预测"雅安地震"将要发生。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自21世纪以来连续发生了多次大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和四川汶川8.0级、2010年青海玉树7.1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和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大震.这些地震前,中国地震局在青藏高原开展过多期流动重力观测,并观测到震中附近可靠的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本研究综合利用地面绝对重力、相对重力资料,通过对多种重力观测资料的整体处理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大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震易发生在与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有关联的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重力变化等值线的拐弯部位,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是物质变迁和构造变形差异运动强烈的地带,易产生剧烈重力变化,积累应力应变而孕育地震.(2)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与东昆仑断裂带交汇附近, 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 2008和2014年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与康西瓦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零值线及梯度带的拐弯部位,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与甘孜-玉树断裂上,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显著重力变化的塔藏断裂和岷江断裂构造活动断裂带附近.(3)重力资料对青藏高原2001年以来发生的7次大震均有较好反映,地震前震中区及其附近观测到明显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中观测到的重力前兆信息.根据重力资料显示的异常变化,对2008年于田Ms7.3和汶川Ms8.0、2013年芦山Ms7.0、2014年于田Ms7.3和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均进行了较准确的中期预测,尤其是震中位置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
地震之后首先是抗震,抗震之后我们会思考:有办法让我们的家在地震中固若金汤吗? "固若金汤",字典里的解释是形容工事坚固,防守严密,难以攻破."金"是指金属铸造的城墙,"汤"是指蓄有沸水的护城河.汶川的满目疮夷让幸存的人下定决心建一个像防御工事那样固若金汤的家.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地震频发,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地震带来的伤口逐渐愈合,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地震灾害可能还会造访。地震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地震发生时地震波怎么在地球内部传播?造成的强地面运动是否有规律可循?如何有效地降低地震灾害?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观察到地球内部的活动状态,在地震发生前预测可能的地震危害?关于地震的种种疑问,我们总会想到去问那些致力于地震研究的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伟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正>好莱坞灾难片《2012》上映后,频发的地震和冰岛火山适时地出来凑热闹,于是引发了新一轮有关"世界末日"的热议。古代玛雅人真的预言过所谓"世界末日"吗?世界真的会在2012年12月21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唐山,1976年的一个夜晚,人们被天空出现的火球和闪光惊醒了,第二天凌晨,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24万人死于非命,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有关这种神秘闪光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了,但这些神秘的闪光跟地震有关吗,或只是惊恐的民众编造的谣言?地震前的预兆人们在地震前看到奇怪的光不是第一次了。历史上有目击者报告,他们在地震前几天或地震期间都看到过橘红色的灼热光、蓝白色的冷光、火球或闪光。早在1755年,把远在瑞典教堂里的钟晃得丁当乱响的里斯本地震之后,哲学家康德就记载了这些警告性迹象:“在地震前8天,卡迪斯附近的地面上爬满了…  相似文献   

14.
正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10年了,你还记得当时那些堰塞湖吗?那些就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剑般严重地威胁着地震灾区群众生命安危的堰塞湖曾让我们如此揪心。下面,让我们跟随著名地质学家范晓老师去看看。5·12大地震后,地震堰塞湖的形成及其排险除危是万众瞩目的典型事件。当时高悬其上的堰塞湖给地震灾区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面对灾难,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尽力减小灾难造成的损失,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英明决策,集全国之力,攻坚排难。而当时对地震堰塞湖的认识和处置,既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科学财富,也给后来  相似文献   

15.
为地球祈福     
雪灾、水灾、旱灾、地震、海啸……进入21世纪以来,媒体频频向我们传递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各种灾害.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地球怎么了?难道是不堪折磨生病了吗? 2012年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又到了我们向地球说“对不起”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依然束手无策.然而,世界上不少地方的民间经验是看动物是否有异常行为,一些科学家也在研究动物和地震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世界各地流传着不少动物预知自然灾害的传说.那么,动物真的有预警地震的能力吗?如果有,它们的这种能力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22,(2):62-63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里氏6.9级地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震中处于高海拔的人烟稀少地区,故无人员死亡的报告. 由于地震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人们对于地震的先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地震云""动物行为异常"等说法常在地震发生后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针对网络上流传较广的一些传言,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8.
中医是一门"伪科学"吗?学中医的人也不信中医吗?经络看得见、摸得着吗?西医已经非常发达,中医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打分的话,西医可得90分,中医只有10分吗?真理是唯一的,医学真理西方已揭示了,中医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5·12"汶川MS8.0地震十周年,10年前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69227人死亡,37万余人受伤,近2万人失踪,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元.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投入到艰巨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对汶川地震十年的持续探究,国内外地震工作者在区域地震地质构造、震后应力变化和恢复及其对邻区构造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在下个世纪会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吗?它们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吗?至少霍金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取代人类,甚至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他甚至认为:"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接受人类控制。"最近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新闻层出不穷:谷歌围棋"高手"Alpha Go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美国科学家阿扎德·沙德曼研发的STAR机器人,成功完成了猪大肠的缝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